现在的实体是不是越来越难做了?

树下小狐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门宁:

最近几年,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和互联网的冲击,实体行业越来越难做,不少地区出现了实体企业倒闭潮,当然受冲击最严重的还是实体零售业。

很多人把实体难做怪罪到马云身上,认为马云做的淘宝抢了线下店的生意,淘宝价格便宜让实体企业没有利润,淘宝假货多所以让实体企业损失了市场,这种说法是完全不成立的。

现在是信息时代,与互联网融合是趋势,如果没有淘宝,京东、当当、亚马逊甚至现在的拼多多也会抢走实体店的份额,就像汽车取代马车、动车取代绿皮车一样,这是历史趋势使然。

而假货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存在市场需求,想想那些被淘宝冲击最大的市场,多数不还是卖假货的市场。而且淘宝商品的真假,一看价格就知道,如果有人非认为800块买的iphone X可以是真货,我也没办法。因此我不认为互联网损害的实体经济的利益。

实体不好做的真正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高房价、高地价、高房租

开店的人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辛辛苦苦一整年,收入全部交房租,没有给老板打工,却给房东打工了。而房东的感觉却是几万百买的商铺,一年租金只有几万,还不够贷款的利息。只能说房价太高。

2、人工成本提升

虽然大家的工资好像不是很高,但是工资加上五险一金,实际的人工负担非常重。而产品由于竞争激烈价格持续下降,实体企业要么倒闭,要么向东南亚转移。

3、外部经济环境差

我们的产业还是加工制造业为主,对出口的依赖非常重,2008年以后欧美经济持续动荡,先是次贷危机,又是欧债危机,英国刚脱欧,特朗普又当选美国总统,多多少少都冲击了我们的出口,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自然会有企业倒闭。

现在全球经济正在复苏过程中,但是复苏中又有几分反复,许多新兴国家货币、债券都崩盘,世界整体的经济环境还是比较动荡。

不过实体与互联网的融合越来越深,不少实体企业、店面重新恢复生机。笔者周五晚上去撸串,每次都要排一个小时的队;可以通过APP购买附近商店的商品水果;很多企业也在淘宝、京东上开了自己的官方旗舰店,很多东西还需要抢购才能买到。

综合来看,实体企业最难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才行,否则就会被淘汰。


首席投资官

您好,不请自来,我先“站边”:现在实体确实难做了!


先看实体店现状:

最近,在一个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很火,句句戳心,开厂老板都应该看一看:

虽然纯实体店和小端制造业处在“冰火两重天”的地步,但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实体零售发展态势良好,重点监测的2700家典型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3个百分点。去年我国网上零售额突破7.2万亿元,同比增长32.2%。


当然,现在的纯电商也没有过的特别好,现在电商成本也不亚于实体店:人工11%、天猫扣点5.5%、推广成本15%、快递12%、售后2%、财务成本2%、水电房租2%、加上税务等,所以盈利只有达到50%的毛利率以上,才有收益。

为什么会这样:

之所以会这样,与互联网经济抹不去关系:天猫、淘宝、京东、唯品会、拼多多、小红书等等,从中低端到高端市场、从60后消费习性的把握到对00后互联网居民的掌握、从餐饮到服饰、从现实走向虚拟(VR产品)、从人工到智能。这些是互联网经济的功劳,也苦了一大批实体店的运营。

实体店会消亡吗?

实体店肯定不会消亡,今年还可能重振旗鼓!

人是社交性动物,有社交就需要工具、环境,这是实体店能够存在的一个最基本条件。

其次,BAT大佬们展望新零售,实体经济在革命,在创新,在重生!

新一代年轻人周边不缺产品,而是体验,所以:

多元化的实体店永远不会消亡,只会转变成实体店+网络相结合的经营形态出现!


创业投资家

确实,这个问题问到了很多实体企业老板的心坎上:生意越来越难做,钱越来越难赚。感受最明显的应该是外贸企业,尤其是制鞋业。恰好我有一位朋友前段时间到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调研制鞋产业链发展情况,耳闻目睹了外贸制鞋业的酸甜苦辣,因此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朋友在段马乐咨询做主管。咨询是干嘛的?就是给企业出谋划策,解决品牌、管理等难题,国际上著名的有埃森哲、麦肯锡、贝恩,国内比较有实力的有北大纵横、和君、段马乐咨询。由于工作需要,咨询业的人经常要深入一线调查收集行业数据,百分百见多识广,能贴身感受到实体企业的冷暖悲欢。

前年她到东莞厚街调研制鞋业供应链发展情况。为什么一定要到东莞厚街?因为国内制鞋业有个说法:中国制鞋看广东,广东制鞋看东莞,东莞制鞋看厚街。全球每10双鞋中,有1双鞋来自东莞,而这1双鞋又由厚街生产。

可是,来到厚街的鞋厂,大门口冷冷清清,想象中的车水马龙呢?

和多家工厂老板一聊,她立刻被震撼到了,做实体企业真不容易:

东莞曾号称“世界工厂”,全球每5部智能手机就有1部产自东莞,全球每5人就有1人穿东莞毛衣,全球每10双鞋就有1双来自东莞(厚街)制造。东莞的鞋类制造和庞大的出口量,支撑起东莞“世界工厂”的地位。

这么漂亮时尚的鞋,一双的生产利润只够买一瓶矿泉水

10年前东莞大街上人山人海,热闹的像赶庙会。这些人基本都是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工厂的老板们接订单接到手软。那么现在订单都到哪儿去了呢?答案是越南。

世界鞋类年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仅在2016年,越南共生产各种鞋类多达12.4亿双,其中出口大约11亿双,出口额达到了78亿美元,出口数量和金额均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中国,大大超过排名第三的印尼(26亿美元)。

因为越南的人力成本和土地租金相比中国低很多,吸引跨国鞋类品牌将订单从中国转移到越南,一些实力较强的制鞋大厂也搬迁到越南,留在东莞的大都是中小制鞋厂,接单力弱,挣着薄如纸片的利润,过着苦逼的日子,难怪老板们感叹现在做实体制造业越来越难。

后来,我问段马乐咨询的这位朋友,以你的专业素养来看,东莞的制鞋业到底还有没有路可走呢?

朋友的回答是,以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的“产业微笑曲线”来看,鞋类产业链上,附加价值最高的是设计和营销,耐克、阿迪达斯就属于这个领域 ;原料生产次之,台湾生产 PU、PVC 人造皮革的厂商是典型代表之一 ;附加价值最低的是鞋厂,赚一点微薄的加工费,典型就是厚街的传统制鞋企业。

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的“产业微笑曲线”图中,产业链上附加值高的位于曲线两端。

产业微笑曲线图的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营销,主要是当地区域性的竞争。当前全球制造供过于求,制造业利润低,但是研发与营销的附加价值高,因此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也就是在左边加强研发创造智慧财产权,在右边加强客户导向的营销与服务。

因此,经营艰难的实体制造业,往往处于产业链的组装、制造环节,也就是微笑曲线的底部,要改变困境,出路就是转型,往微笑曲线的两端移动,重点在设计、营销和品牌上投入资源。

现在东莞的制造业正在转型,有企业倒下,但也有企业站起来,整个制造业生态圈生命力旺盛。华为在东莞松山湖建立基地,全球最大制鞋材料生产商泰嵩在东莞设立生产基地,为东莞的制鞋企业发展提供生产、品牌、技术等方面的解决方案。朋友所在的段马乐咨询也在努力帮助当地企业转型互联网,打造自有品牌,推动企业往微笑曲线的两端移动。

对转型成功的企业来说,做实体还不算难;对没有转型的企业来说,做实体真的很难。难还是不难,就看你是否愿意及时转型,主动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网友们对回答是否满意呢?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魔铁的世界

我也做实体的,现在是不做等死,做了找死,客户压价压款!一拖几个月, 还要交际,低身下气的要账。没日没夜找订单,催帐,不干成本放在哪里亏更多!还要处理好环保,安监,劳动稽查,税务,连公安外来人口登记都要处理好!工人也越来越难招,难管,人工成本年年涨,月月加,现在工人都是要包吃包住到手工资,还要保底!至于五险一金工人根本不肯付,要留人只能硬着头皮公司承担。工人还时不时一不高兴说走就走一点办法没有,我把工人当爹捧着,一日三餐食堂供好,宿舍空调,热水保证。还不时组织聚餐,过年过节发点奖金红包!工人是养不起也解雇不起,天天还提心吊胆就怕工人一不高兴搞个工伤事故。晚上或一早厂里来电话人都紧张!!税收方面也是一点不敢拖,金税三期,开发票,冲账那个严。这个不能报,那个不能抵,年年调最低工资标准,他那里一调,社保立马又涨费用。年年喊减负,咋负担越来越重,刚又出通知说江苏今年高温费涨了,从原来200三个月涨成300百四个月。后面还说社保要按实际工资缴,工人工资到手都五六千多了,要都按这个缴社保,成本还要翻倍,真干不下去了。认输,无能,投降。


六子阿宝LIO

实体经济只有走个性化、定制化道路才有希望!不管是产品制造还是服务,与互联网经济应该是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倾轧。可以说任何市场都需要实体与虚拟经济的完美补充!

我这几年也去了很多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实体企业,我感觉倒不是那么悲观!因为这两个区域的企业家忧患意识和开放程度都很高。尤其学习和抗压能力更是中国最强大的一批人!

在沟通过程中,他们基本都具有清晰的市场认知和企业战略。谈了很多之后,我认为他们的企业发展不是小变大的问题,而是大变小的问题。比如中山一家给国内知名运动品牌做贴牌的企业,已经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并且招聘研发团队开始做运动科技服装产品。但是,和他聊天过程中,还是时不时抒发一下当初接巨额订单时的豪情!

我们知道,市场两个东西最贵,一个渠道一个品牌。渠道是聚集,品牌是传播。这两个东西都掌握的,企业生命力自然旺盛和持久,耐克、LV等就是例子。而锻造成功的品牌,必然从满足细分市场的少数人群开始,所以,企业转型一定是先转规模。规模降下来了,市场灵活度和敏感度也就增强了!

再回到问题本身。实体经济真的不是不好了,是有病的企业模式和思维禁锢导致了市场和企业不好了。在追求个性化的今天,每个产品和服务企业都应该牢记,你给别人的应该是独特的、感性的、有爱的,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也不管是实体还是电商!!





见微所以知著

这个问题显而易见,如下,不对的,请各位多多指教!

一、竞争高!随着国家监管完善(严苛?)和市场竞争激烈,来句玩笑话,实体经济是赚着白菜的利润,操着白粉的心。五年前,苏州一家投入3亿,拥有3000人的工厂一年的利润不到300万,现在不亏就不错了。假设,五年前去买房,哪怕是苏州。。。。。。

二、税赋重!和空手套(资本运作等)经济相比,税赋太重,光增值税17%,企业所得税25%,个人所得税20%,就让你去掉生产成本赚的钱,得交40%以上的税!而虚拟经济收益,最多20%,高明的早就在开曼群岛等免税天堂注册好了,税率更低!

三、贷款难!不可能承受太高的利率,相比这些年中国特色的金融创新(当然也包括骗子平台),银行压根就不想贷款给实体经济,因为相比前者,收益太低!

四、不创新!这些年的一些缺乏管理的电商和无良媒体极尽片面之词,形成了无底线的低价再低价的恶性舆论!蔑视知识和技术专利和创新,极尽山寨之能事,导致企业失去技术研发和开发的动力,只能在低价圈里徘徊。

四、成本高!成本(原材料,融资成本,人力成本,环保等等)普遍上升太快,绝大部分企业没有提升附加值的能力,只能挣扎活下去。。。。。

五、太操心!实体经济的主管部门太多,任何一个都可以让企业轻易倒闭,这也造成了间接费用和开支大增!实体企业投资人根本没有任何保护能力。

以上都是乱讲哈!大家不要当真!


风之子33519069

先说一点,不是所有的实体店都难做。觉得实体店难做的,都是那些不愿意承认当前趋势的商家。

现在的市场都已经进入白热化,不管是实体还是电商,貌似最近年都没什么大的转变。实体的,怪做电商的抢了他们的客户、市场。怎奈他们又咋会了解现在电商的痛苦?

对于你所提的问题,实体是不是越来越难做了,非也非也。为啥这么说?举个简单的例子,京东。

前几年京东一直致力于电商发展,不断个淘宝抢占市场。但是,也就最近1.2年的时间,京东大量发展线下实体店,俗称“京东帮”。刘强东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知道,电商已经遇到瓶颈了,再不多渠道联合出击,要想战胜淘宝,简直就是痴心梦想。所以,这几年京东线下门店,遍地开会。

除此之外,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不再是以前的冲动消费,而是逐渐的理性消费。

再加之这两年炒的火热的新零售概念出来,是的实体店的数量又有了新的突破。

对于那些还在抱怨电商抢实体生意的商家,现在再不抓住这个机会,那你们离关门不远了。

所以,当下的实体店不存在难做这一问题,问题是你有没有分析过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

未来肯定是线上和线下的无缝对接,以此来降低消费者的时间成本,提升服务质量。

所以说,你可以放下心了,实体店不会难做,难做的是观念有没有改变。(我是一个90后,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如有不当,不接受批评。)


文化人WF

我也是从事实体行业多年的资深经销商,在去年终于改行了,什么原因,亏损呗。厂家压任务需要预付款,做市场需要垫资,日常经营需要投入大量的费用,而利润永远是那些,在库房里那些货物永远呈贬值状态,因为库房也需要大量资金去养。利润永远抵不过日常人工,等等大量费用产出。那为什么很多人还在坚持?一是总相信明天会好的,但明天总是依旧。二是,现实逼迫你无法停止。一但停止,还是死路一条。于是只能想尽办法往里填钱。但一旦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关了口子,立刻资金链断裂。逼迫不少老板挺而走险,去用高息的民间借贷。而最终窟窿会越来越大,还是难免一死。身边很多实体都是如此。


初心20171113

还是有很多人只看表面现象,实体经济做不好就拿电商来垫背,其实电商只是实体在互联网的拓展,离开实体的支撑,也就不存在电商,电商冲击的是某些中间实体店商,因为实体店商本身不创造价值,而是赚取流通的差价,电商也是赚取差价,只是减少了中间环节。真正的实体经济应该是制造业。而实体制造业的困境,主要是因为脱实向虚,比如房地产对经济的深度捆绑,而金融运作又充当了房地产的帮凶,使得家庭负债高企,几代人的消费被透支~实体经济的困境短期内可能无法改变~这需要几代人努力,逐步形成理性消费的商品观念,改变急功近利的做法,让房子,金融回归民生服务的商品属性,实体经济才能良性发展。


Jmonl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