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是不是快要倒闭了?

优游蓝天

网上银行就是银行本身

网上银行办理业务使用的其实还是银行提供的业务,存取款、办理各种业务,都还是银行在处理,这个对银行来说并没有什么差别。

虽然近来银行取消了很多手续费,比如银行首个账户的年费管理费、异地不同银行之间的转账手续等等。

银行是少了一些利润,但是银行还有许多其他业务:贷款业务,理财业务,这才是银行盈利的大头,只要银行业务照常进行,使用网上银行并不会让银行有什么损失。

同时网上银行也是银行跟随着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而做出的自身改变,相反,由于网上银行可以大幅度提高银行业务的办理效率,又可以减少网点柜台数量,增设更多的自助机器,减少网点数量,减少人工成本,对银行的发展反而更加有利。

银行有对手了:移动支付

据统计,2016年前三季度,工行、中行、建行、农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46%、2.48%、1.19%和0.52%,而2013年,四大行的净利润增速均在10%以上。

2013年之后正是移动支付发展最为迅速的时候,银行会受到影响也是理所应当。

从数据上看,银行现在的状况的确是不如以前了,起码银行现在已经不能被称作为躺着赚钱了,由于移动互联网支付的冲击,银行也是需要积极对待今后移动支付的大势到来。

所以银行也是做出了很多改变,上线网上银行,增设网联,加强对第三方支付的支付安全,不仅提高银行自身的危机意识,也使得银行与移动支付组成了一个有机、更为规范、有联系的整体的金融体系。

银行允许倒闭破产

在2017年8月8日,银监会官网也宣布其正在起草《商业银行破产风险处置条例》,这说明以后银行破产真的不是梦,并且还有《存款保险条例》,如果有银行破产,那么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我国目前唯一一次银行破产发生在1998年的海南,倒闭的银行名字叫做海南发展银行。

当时,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足、支付困难、信誉很差的海南发展银行发生挤兑现象,耗尽了准备金和国家34亿元的救助资金依然未挽回局面,结果因严重支付能力不足而被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关闭。

号称“金饭碗”银行业为何不断涌现离职潮?2018年全国企业退休工资究竟能上调几何?关注“金十数据”,我们给您提供更专业的解答!

金十数据

您好,在当前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下,银行倒闭概率不高,即使是未来完全利率市场化,只会加大竞争,民营银行或许会受到冲击,但对于大型国有银行来说,反而具有强大的风险防御能力。与此同时,在我国,因银行支撑着巨额的资金,同时也影响到房地产、实体经济等领域的发展,而银行尤其是大型国有银行,本身就有国家作为背书,倒闭概率不高。


郭施亮

你好,不要危言耸听哦,银行目前依然是我国最赚钱的企业。

一、银行总规模

2018年2月9日,银监会召开发布会通报了2017年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合计252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各项贷款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4%;银行业总负债233万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各项存款157万亿元,占比大概将近70%。几家民营银行的规模都才几百亿或上千亿,合计总规模还不到整个银行业的1%,何来替代一说?

二、银行的赚钱能力

2017年全国五百强中,仅中农工建交及国家开发银行六家的利润就达一万亿元,占500强企业总利润的36.6%,最赚钱的前35家企业中,银行占据14席的地位,全部上榜的银行利润占据500强的总利润一半以上。因此银行业在我国仍然是最赚钱的企业,何来倒闭一说。



三、总结

国有银行业目前仍然是我国最强势的行业之一,无论经营规模还是盈利能力都是各行业的翘楚,更何况银行业是我们实施调整经济政策的载体,民营银行只能是一个补充,永远不可能起替代作用。


鲤行者

提问“银行是不是快要倒闭了?” 其实问的是两个问题:一是问,银行是不是有倒闭的可能性;是不是在不久的将来会发生。二是问电子货币和电子支付未来能否取代银行的业务,让银行退出市场。

一.国内的银行按职责分为四大类: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职责是执行货币政策,负责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对所有金融业监督管理)、商业银行(后面专门讲)、政策性银行(职责是贯彻和配合政府经济政策和意图,是政府宏观管理的工具)、世界银行(资助国家克服贫困)。在这四类银行里只有商业银行有倒闭的可能性,其余三种没有倒闭的可能性。如果商业银行经营不善,发生支付危机,或者资不抵债,有倒闭的可能性。例如,在1983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就发表公告,关闭了诞生两年十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简称“海发行”),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的一家省政府背景的商业银行,由于当时还没有出台存款保险制度,很多储户的钱至今都没有兑现,也没有个明确说法。

二.电子货币,电子支付,网上支付的概念:①电子货币包括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电子支票、智能卡等,它们在不同的交易过程中都是表示现金的加密序列数,可以用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随着基于纸张的经济向数字的经济转变,电子货币由于快捷、便利、安全和通用性,目前在社会上广泛使用。②电子支付指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因为电子支付方便,易充值,不用清点,不用找兑,不用出门;速度快,即时到账;避免了大量携带现金的不便;越来越多的商家和个人使用电子支付。③网上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一种形式,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银行所支持的数字金融工具,作为买方和卖方之间的金融交换,实现从买方~银行~卖方之间的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等过程。

商业银行的职责和作用是:【商业银行起信用中介的作用,一方面吸收社会上暂时不用的资金,以贷款的形式借给需要使用补充货币的人用,在这里银行是贷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另一方面,银行为生产者和经营者、消费者办理货币的收付、结算等业务,充当支付中介。】最近几年由于移动通讯和智能手机普及了,这几年电子货币和电子支付发展很快,从专卖店、餐饮业、商场、超市,到出行坐车、缴费、小摊贩、收破烂的和乞丐,买方卖方和支付收入方人人都在使用,确实是对银行的传统业务冲击很大,很多营业网点在整合或者撤并,裁员的幅度也不小,可是电子货币和电子支付并不能取代商业银行信用中介的作用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等的功能。而且电子货币和电子支付更需要银行作为第三方的强大支持,网络的特殊性也会有新的风险产生,使用的范围也有限;所以银行不会因电子货币和电子支付的广泛使用而倒闭;就如同新兴的电子媒介很发达、很普遍的在使用过程中,印刷媒介作为传统媒介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共生共存的一样。


伊斯嘉丽


  1. 本身你这个问题问的就不明确,你说的倒闭,是比如你家楼下某一家银行网点倒闭,是某一银行倒闭,还是整个银行业的倒闭?姑且认为是既具有代表性,又有一定概率发生的某一家银行倒闭吧,我们假设叫做DB银行。
  • DB银行作为一家银行,同时也是一家企业,企业当然有经营不善而可能,那么纵观古今中外,银行倒闭的原因不外乎三大原因:存款遭挤兑,贷款收不回,投资巨额亏损资不抵债,除此之外,什么互联网金融(比如支付宝)对银行的冲击啊,网上银行啊(网上银行也是银行的服务形式啊),对银行业务规模和盈利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动摇银行生存的根基—存贷差,也就是说,只要有人存款但不集中挤兑,有人贷款且正常还款,银行对外投资不发生较大损失超过银行净资产,银行就不会倒闭,有兴趣可以网上搜一下银行倒闭的案例,看是不是我说的这三种情况。

  • 那么支付宝呢?会不会加速银行的倒闭?在网上看多很多人有这样的观点,什么银行将被支付宝取代啊,支付宝将打败银行啊,什么余额宝利息又高又方便比银行强啊,诸如此类吧,那我就以余额宝为例探讨一下支付宝与银行的关系,说这些话的人很多都不知道,余额宝并不是马云创造的“新”金融产品(国家也不会允许某一企业独自创新一个金融产品),只是借助互联网便捷的支付手段和庞大的客户群体,归集资金用以购买天弘基金(马云旗下)的货币基金,也就是说本质是货币基金,那么基金公司就要有支付载体(转入转出的银行卡),资金托管银行,结算系统(用以对外投资的计算)这些,哪一个离得开银行?非但离不开银行,还要为银行创造创造效益,因为托管资金要向银行支付托管费用啊,所以说银行和支付宝就没有什么本质的竞争关系,更别提谁打败谁了。最有可能的是相辅相成,促进对方进步。

    2.为什么说这是个杞人忧天的问题?今天恰好跟朋友说起这个话题,我认为我国的银行和国外的银行不同之处在于,国外的银行更像一个纯粹的自负盈亏经营金融和信用的企业,而我国的银行由于政策、监管、股权(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参股)等原因,除了企业职能,还建有一部分社会服务职能和政府办事机构职能,这就使得一旦发生风险,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国有资产,不会任由银行倒闭,一旦某一银行经营出现问题,在倒闭之前,就会指导其他大银行收购兼并它,不会轻易任由它自生自灭。再说,天真塌了,对老百姓也没好处啊。
    我是亮眼观财经,十多年银行工作经验,全国不足3万名专业的CFP国际金融理财师之一,欢迎关注我,听我一本正经的胡说九道

昇财经

银行未来批量倒闭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事实。适者生存,是不变的道理,银行的功能,地位,逐渐的在被取代。银行未来几个发展方向,一是多元化经营,政策要放开,允许银行投资非金融业,二是并购重组,大银行并购小银行,三是破产,银行资不抵债进行破产。

银行破产法已经出台了这么久,依我看来,必有银行要倒闭,即便达不到倒闭的状态,国家也要在可控范围内强推某一银行倒闭,否则的话银行破产法,银行保险制度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至于银行破产倒闭的方式,一开始也许在小范围,进行收购之类的。之后也许银行的搏杀会更激烈,企业是靠利润说话的,市场就那么大,银行已经有点过剩的趋势。近期,某一局部地区的两家银行在拉存款上你死我活,但实际上双方的存款总量此消彼长,并没有实际增加,可见市场就那么大。所以,银行业金融机构早晚要退出很多


天上白玉精

银行网点作为银行拓展业务的最前线,近几年受到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的双重冲击,加上电子银行、客户终端、ATM等自助设备银行的出现,银行网点业务环节流程复杂,处理效率不高,客户等待时间较长,“内忧外患”的出现逼着现阶段银行网点加速转型期。

由于传统银行的营业网点的房产租赁费用和人工费用的日益增长,银行的场地规模下一步肯定会压缩,轻资产、轻人员、轻规模、轻成本的经营理念,灵活经营,提高投入产出比。

业务的对公转型或零售转型。下一步银行网点将建成小而全、小而精的全方位的综合网点,银行网点日益成为集团化、集约化、多元化的主要载体。

传统银行向智慧银行转型,不光是硬件设施、软件配置,主要是人员的转型。银行网点布局智慧银行柜台,所有前台柜员面临转岗转型。柜台人员转为营销人员或理财人员,直接面对客户,一对一服务。

万变不离其宗,银行转型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未来银行怎么样,现在看不清楚,因为没有清晰的蓝图。每家银行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不可能复制别家的模式来取得成功。方向自己找,路要自己走。




金融老油条

银行如果不努力,被兼并是迟早的事,倒闭不太可能,因为关系到央行脸面,倒闭会产生信任危机,兼并危害小。

如果央行开放吸储给蚂蚁金服,财富通,90%银行将被打败,成为兼并对象。

银行失去了年青人信任,就等于失去了未来,因为中年人的钱都被房贷套住了,无法再增加存款了,老年人被孩子房贷套了,无法再增加存款了。

只有年青人还有空间发展,而年青人又是反感银行的嫌贫爱富,不会成为银行客户。

支付宝因为受年青人喜欢,发展的势头很猛,只是暂时被央行压着,如果找到新的方向,将发展的更加凶猛。

支付宝如果成为世界移动支付龙头,拥有20亿用户,那央行将无法压着支付宝,因为国家会支持支付宝发展,为中国一带一路走出去服务。

中国银行业不同于国外银行业,背后没有实体支撑,在国家心中也就可有可无。

支付宝背后有年青人,有几千万商家,有上千万中小微企业支撑,关系到就业,国家心中有支付宝。


光芒万丈34957

看了问题的描述我觉得你是对银行实在不够了解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不过与营业网点数降低相对应的是自助设备投入数量增加,所谓自助设备大部分是指ATM机,现在很多银行都开始建设存取款一体的ATM机,用以取代部分营业网点。截止到2017年底,银行投放的自助设备达80.26万台,自助银行16.84万家。全年网上银行交易达1171.72亿笔,网上银行个人客户达14.31亿户,同比增长17.32%。这些数据都说明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习惯通过非银行营业网点办理银行业务。



这一点也从农业银行最新一期发布的财报中可以看出,农业银行从2016年开始已经连续两年人员负增长,2017年更是比上一年减少了9391人,其中97.85%为银行窗口工作人员。由此可见,银行营业网点确实不增反降,但并不是银行就没用处了,而是银行也在优化改革,把更多业务放在互联网上办理,放在手机上办理了而已。


逸然决然

现在说银行快要倒闭了,有点危言耸听!

我国允许银行倒闭,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实际上就是为了防范银行倒闭,依法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我国历史上也曾经有过银行倒闭的先例,但只是个案。今后也会有经营不善的中小银行倒闭,但同样也只会是个案,大面积银行倒闭的危机几乎是不存在的。

目前,银行业市场乱象比较突出,监管部门也是重拳出击,屡屡有银行被处罚。但是,银行业市场乱象都是银行经营中的违法违规问题,不至于酿成银行倒闭的严重后果。只有当银行盲目信贷扩张,造成大量信贷资金损失,以致资不抵债,或者当银行出现严重的性流动性危机,无法向客户以及其他债权人偿付债务以及存款,而又无法通过新增存款或向其他金融机构借款得到救助、出现挤兑时,银行才可能倒闭。



从我国26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的年报和一季报看,存款增速有增有减,截至一季末合计存款规模已迈入百万亿大关,达102.37万亿元,整体资产质量改善明显,大多银行业绩靓丽。

因此,对银行存款的安全性,作为客户是可以信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