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向智能物聯傾斜 計劃未來5年內連接100億臺設備

阿里雲向智能物聯傾斜 計劃未來5年內連接100億臺設備

基本完成人與物的全面鏈接之後,作為世界前三大的雲服務平臺阿里雲在此將未來的發展策略向物與物鏈接傾斜。

“過去20年的互聯網是‘人聯網’,未來20年的互聯網是‘物聯網’。”阿里巴巴資深副總裁、阿里雲總裁胡曉明表示,互聯網的上半場是將人類活動數字化,比如電商、社交、文化娛樂等,催生了今天蓬勃發展的互聯網市場,背後是全球40億網民。

胡曉明在發佈會上坦言,阿里雲IoT的定位是物聯網基礎設施的搭建者,阿里雲計劃在未來5年內連接100億臺設備,此外,為應對物聯網帶來的新挑戰,阿里雲將在2018年戰略投入“邊緣計算”這一新興的技術領域,打造全世界第一朵“無處不在的雲”。

其實,早在2014年,阿里雲就開始啟動物聯網研發,經過多年的積累和探索,已經完成了城市、生活、製造、汽車四大物聯網領域的核心技術佈局。

而作為互聯網發展的新階段、智能“物聯網”發展的新時代,作為領頭羊企業的阿里雲到底將怎樣佈局?在此次發佈會上, 胡曉明也闡明瞭阿里雲在該領域的發展思路。

胡曉明表示,進入智能時代的“互聯網“,如同人腦一樣,萬物智聯的實現也離不開“三駕馬車”——IoT、AI和雲計算。IoT就像無處不在的神經網絡,連接數據,將物數字化;但連接不是目的,沒有大腦的連接只是植物人,這就需要AI的能力;而智能的背後是計算能力,像心臟一樣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為此,胡曉明表示,阿里雲在物聯網領域的核心價值就是去解決這三個問題,提供開放、便捷的IoT連接平臺;提供強大的AI能力;實現雲、邊、端一體的協同計算。

此外,阿里雲提供了橫跨雲、邊、端多個維度的計算服務和AI能力,包括物聯網操作系統AliOS Things、IoT邊緣計算產品、通用物聯網平臺,實現物的實時決策和自主協作,將物聯網真正推向智聯網。

市場調研機構IDC預測,到2020年將擁有超過500億的終端與設備聯網,不斷增長的數據催生了對邊緣計算的需求,未來超過50%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側分析、處理和儲存。

胡曉明表示,阿里雲正將雲的能力無縫下沉,在全球佈局邊緣計算,讓計算無處不在,實現萬物智能。未來,數據中心將繼續承擔大量計算任務,而一些實時決策和自主協作的過程將轉移到邊緣計算,形成雲、邊、端一體化的協同計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