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这碗米粉可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中国,人们常说湖南人最爱“嗦粉”。湖南人说,那是因为,这碗米粉早已融进了他们的生活和骨髓里。

你吃的这碗米粉可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湖南的很多地方,都有一碗颇具当地特色的米粉。甚至,有一碗米粉还被纳入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那就是“常德米粉”。

米粉的由来

据史料考证,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是湖南米粉的开创元年。在此之前,各地区普遍食用的还是干切扁粉。

相传,云南建水人马如龙本是滇南回民首领,因为平定杜文秀回乱有功,被慈禧请到北京一起看戏听曲,之后加封湖南提督,到任常德不久便奉命节制湘西土司。

你吃的这碗米粉可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干切扁粉

为了让马如龙更好的带兵,朝廷请来自他家乡的滇军一同来镇抚常德,这个安排让马如龙既受宠若惊,为了让滇军长期驻守,那么,马如龙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大家的伙食问题。可当时各地区普遍食用的是干切扁粉,来自云南的回民官兵真心吃不惯。

滇军藏龙卧虎,不乏烹饪高手。没几天的功夫,稻米石磨鲜榨作坊落成,马如龙决定大宴过桥米线,与官兵集体聊解乡愁。

由于吃过桥米线排场太大,碟子一堆,场面铺张,于是,改为炖好牛肉直接浇盖,不用“过桥”了。(由于要把新鲜米线从一个碗挑到另一个装满汤料的碗内,其过程类似一桥飞渡两碗间,谓之为“过桥”。)

想不到,这不过桥的米线,滋味异常醇和鲜美,牛肉飘香,兵士非常爱吃。军属们就开始摆摊贩卖,生意始料未及的火爆。当地民众品尝之后大为赞赏,纷纷学艺开店。一时间,湖南各地都效仿将扁粉改良为压榨的圆粉,满城倾动,美味远扬,人们开始叫它“常德米粉”。

你吃的这碗米粉可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式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2016年“常德米粉”被列入第四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门制作技艺诞生在常德市武陵区,是沅澧美食文化中的佼佼者。

你吃的这碗米粉可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以说,在当今社会,常德牛肉米粉集合了小吃、快餐、筵席之大成,将主食、菜肴、汤汁优化组合成一碗,堪称一绝。主食米粉取沅澧之水与洞庭鱼米之乡的稻米,经泡米、磨浆、舂浆、蒸砣、榨粉等工艺,制成顺顺的、滑滑的、又白又嫩、圆滚细长的湿米粉。

有人说它像太阳山上太阳神的胡须,有人说它像柳叶湖畔仙女的飘柔长发,更多的人说它像德山孤峰岭下老龙的龙须。因此,逢年过节一家人团团圆圆吃上米粉,祝福事事如意、顺风顺水,成为常德人的一种民俗。

你吃的这碗米粉可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思乡之情到思湘之情

有湘菜馆的地方就有米粉,而望湘园从不会让你失望。沿袭古法,历经选米、浸泡、磨浆等多种手工工序所制作出来的米粉,一入口就感到柔软筋道,爽口滑润。

你吃的这碗米粉可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汤头则是选用上等牛肉切成小方块放在钵中,同时放入花椒、桂皮等10多种香料配制的香料包,用小火烧煮。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牛肉浇头,既保持了牛肉的原汁原味,又增添了各种香味。

你吃的这碗米粉可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食客品尝常德米粉的时候,只需把米粉烫好装碗,再浇上诱人的汤汁,香气四溢,吃进口中令人久久回味。

在望湘园,来自原产地的食材,味蕾里地道的口味,这一碗代表着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常德米粉,既可以带你领略淳朴甘烈的湘菜文化,又撩起了食客的思湘之情,这也许才是美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品类,带给华夏子孙的精神传承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