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消費信貸風險並非個人信用惹的禍

風險,成為最近召開的首屆中國汽車信貸國際論壇上與會者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詞。在這次會議上,來自中外銀行業、保險業、汽車生產廠家、汽車經銷商及專家學者等各方人土,既對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汽車消費信貸市場充滿希望,但更困擾於中國汽車消費信貸領域的風險。

汽車消費信貸風險並非個人信用惹的禍

畢竟,目前國內通過貸款購買轎車的比例還只有10%,這與時下八九成通過消費信貸購買住房的情形相比,可謂對照鮮明。那麼,中國汽車消費信貸市場的風險來自哪裡呢?

近幾年來,隨著居民收人的提高和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的生活水平、消費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特別是在國家公房改革、住房貨幣化等政策的相繼出臺,廣大百姓在基本解決住房問題後,以車代亻弋步需求越來越大。加之目前國內汽車市場品牌逐年增多、價格逐年下降的趨勢,世貿組織的加入又直接帶動整體關稅的下調種種利好因素使作為個人大宗消費品的汽車,越來越多地走入千家萬戶。而作為一種有效的融資手段,客戶越來越多地選擇通過貸款解決購車資金短缺的問題,市場需求大幅提高,個人汽車消費貸款業務也隨之進入了快速增長階段。汽車消費信貸是對汽車銷售各環節所提供的金融信貸服務。令人遺憾的是,自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中國出現個人汽車分期付款業務以來,汽車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不如人們所想象的那樣順利。

一種普遍的看法是,中國汽車消費信貸發展緩慢,是由於中國缺乏個人信用體系。這實在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觀點。

國內金融機構的個人汽車貸款餘額為435億元,其中,農業銀行佔30.4%,在國內同業汽車融資市場份額中位居榜首,而不良貸款(含逾期呆滯、呆賬)率僅為0.46%,貸款利息收回率在98%以上。汽車信貸業務特別是個人汽車消費信貸業務,在經過這幾年的市場實際操作檢驗後,被證明是市場需求大前景好、不良率低、符合消費貸款政策指向的貸款品種,並且客戶的潛在風險率較低,是一項綜合風險較低、綜合收益較大的銀行信貸業務品種。

中信實業銀行總行副行長夏飛躍說,全國各銀行的消費信貸餘額已超過7500億元,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汽車信貸。由於市場規模大,各銀行都非常重視包括汽車貸款在內的消費信貸業務,採取措施,積極進入這一巨大市場,為汽車生產、銷售和購車客戶提供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從目前來看,個人消費信貸的資產對各家銀行來說都是一個相對優良的資產,雖然目前國內信用制度不健全。

由此可見,汽車消費信貸步履蹣跚並非個人信用缺失所致。說汽車消費信貸風險並非個人信用缺失所致,決不意味著個人信用在其中不起作用。不過,相當多的人土都認為,只是多重因素才導致了汽車消費信貸的風險。一是信貸對象存在失信問題。如,一些消費者惡意騙取消費信貸款,個別人雖然有還貸能力卻不還貸款,還有些消費者喪失按期償還貸款的能力,更有汽車銷售商騙取信用貸款。

汽車消費信貸風險並非個人信用惹的禍

二是放貸過程存在把關不嚴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一人連續多次貸款買車,盜用他人資信材料貸款購車或作擔保人,汽車的抵押登記手續不全或法規不完善等是在風險承擔上存在利益不均的問題。在汽車消費信貸的整個過程中,商家和銀行基本不承擔風險責任,由保險公司承擔,在催收款項上銀行不是十分積極主動,這種讓保險公司風險獨擔且獲利甚微的市場是不平衡的市場,也是畸形的市場。四是相關配套政策尚未建立。如國家尚未制訂統一、規範的具體針對整個消費信貸的法律法規,尚未對消費信息的披露和消費信用的評估等作出規定;國家對汽車消費稅費標準、稅費種類還未規範統一,各種稅費負擔還比較重;汽車抵押手續法規不完善,還未建立汽車抵押品的二級市場。

銀行、保險、汽車經銷商任何一家單打獨鬥都難以化解其中的風險。一種情況是沒有明確的風險管理責任的模式。沒有確定哪一家來經營管理風險,這種模式雖然有保險公司參加,但由於缺乏對風險的管理和化解,開始時或許運行不錯,經過一段時間,問題就會顯現出來。第二種情況是以汽車經銷商為主承擔風險管理職責的模式。實踐證明這是卓有成效的,但難於推廣,因為它只限於少數有實力的、有規模的經營良好的汽車經銷商,對於絕大多數經銷商來說是沒有能力承擔的。

第三種是以保險公司為主承擔風險管理職責的模式。目前許多經銷商資金有限,保險公司為化解風險,又不想放棄市場,只好自己承擔風險。在業務量很少的情況下對於保險公司來說尚可維持,但一旦形成規模,保險公司無論從財才力、人力、精力和經驗上都是難以承受的。目前,北京開展這項業務的公司很多,但做出規模的基本上沒有。

第四種是以銀行為主承擔風險管理職責的模式。這也是不可能長久的。目前上海成立了以銀行為主審查清算信用信貸資格,但僅憑現有銀行資料}進行評價,很像國外那樣通過信用管理制度評價個人信用等級。長期以來,我國銀行對企業單位、法人貸款的經驗應該說是豐富的,但對廣大的個人客戶貸款的經驗卻是有限的。選擇合適的汽車消費信貸模式對規避其中的風險至關重要,業內人土較為認同的模式有“直客式服務”、“銀行+保險+汽車服務商”。

全國最大的汽車銷售連鎖體系亞飛汽車集團創建的“銀行+保險+汽車服務商的汽車消費信貸模式,經過幾年的探索獲得了各方的認同。亞飛形成了自己獨特且行之有效的個人信用管理體系,包括個人資信水平調查與評價(貸前)、個人信用狀況監控(貸中)、個人信用風險處置(貸後)三個組成部分。以北京為例,目前亞飛已累計辦理汽車消費信貸15000筆,沒有一筆造成銀行信貸資金損失,保險公司的信用出險為零,全國亞飛系統內的汽車消費信貸風險率也控制在萬分之七以內。

在國外,由汽車金融服務機構專門進行的對經銷商和對個人的汽車信貸服務佔有相當大的比例,約70%至80%由專業的汽車金融服務機構提供,汽車金融機構對汽車產業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目前,國外的汽車金融機構紛紛進入中國,福特汽車財務公司、德國大眾汽車金融服務公司、通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都陸續來到中國,但迄今為止還沒有開展相關的業務。據悉,通用還有意與銀行及中國汽車集團公司的財務公司進行合作,成立合資汽車金融服務公司,而福特、大眾貝希望成立獨資公司。

汽車消費信貸風險並非個人信用惹的禍

可見,汽車金融服務公司關鍵是要解決對汽車經銷商的信貸問題,提供專業化的、到位的、能與國外汽車金融服務公司競爭的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