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 可升值的空間簡談

·福州 黃浩生·

(一)什麼意思?

“可升值的空間”是什麼意思?

所謂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可升值的空間”,我的意思是指那些還未被廣大教師足夠重視的教學對象和方式方法(注:本文暫不談方式方法)等,它們離我們很近,很熟悉;如若予以重視,將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提高低年級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二)空間何在?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可升值的空間”,如:

1.以“熟讀課文”為主要目標的充分預習;

2.背誦每一篇課文;

3.每篇課文至少抄寫一遍;

4.多造句,造長句,造好句;

5.寫日記;

……

(三)道理何在?

1.為什麼要預習、熟讀課文?

這道理太簡單了。

首先,我們都一致認為(至少不反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體地位”,首先體現在他們的“自主學習”上),我們都鼓勵學生“主動”學習, 我們都強調要培養學生的 閱讀“習慣”等——“主體、主動、習慣”等不都可以在“預習·熟讀”的學習活動中得以體現嗎?

換言之,“預習·熟讀”是學習主體觀、主動學習(注:學習心理學認為,主動學習是學習積極性的最直接表現)和閱讀習慣的具體化。

插話:沒有教育教學理念(理論)做先導,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難以在質上得到顯著提高,也難以形成教育教學良好行為的自覺性。

其次,在老師還沒開始教課文之前,小朋友就已把課文讀熟了,你說不該感謝孩子嗎?當你教到哪裡,孩子就知道在那裡,何樂而不為啊?相反,如若孩子對新課文一遍也沒讀過,課堂上的情況將怎樣?可想而知。

30多年前,我聽一節名師(福州二附小方公瓊,健在的話該有90多歲了)的課。評議時,我問:你的這節課講的(注:那年代,不排斥教師的講,閱讀教學也叫“講讀教學”),幾乎都是學生必需的,這是怎麼做到的?

我記得極為清楚,她說:我強調“預習”。早讀時,我會讓孩子把還沒開始教的“這篇課文”讀給我聽聽;從讀中,我知道孩子缺什麼,於是我就重視教“什麼”。這雖然說得有點玄乎,但“熟讀”的價值,確實顯見。

我在師範學校時,每年都得帶師範生去小學實習。我會向他們強調把要教的課文讀爛熟,甚至會背得下來——能做到這點,你教這篇課文,已成功一半!

讀熟課文,無論是對學生的“學”,還是對教師的“教”,都是有意義的。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之義,該曉得。

2.為什麼要背誦每篇課文?

第一,孩子的記憶力非常強,他們的“機械記憶”能力仍處在強勢狀態,對他們來說,背誦課文不難,可行,必要——

我的外孫女(讀二年級)基本上能把《課標》要求小學生背誦的75首古詩,背下來了,也沒增加她的太多的學習負擔啊。

第二,要背下一篇課文,孩子得讀多少遍?多遍的“讀”,無疑也是在多遍地“識記”字與詞語——把“字、詞”置於有意義的語言環境中去識記,效果猶佳。

第三,課文裡的語言,是規範的語言。低年級的孩子很需要儲備大量的規範語言作為“語言模式”,以備比照使用——要知道,兒童學語言,是從“仿”開始的。

第四,背書,是我們“學語文”的傳家寶,是業已肯定的有效的學習語文的優良傳統。

這一小點,我是在簡單運用學習心理學和語文教學法,說說為什麼要重視“背誦課文”。

3.為什麼要抄寫課文?

第一,我們別簡單地看待“抄寫”。其過程,實際上是“認讀或強化熟字新詞和生字新詞、感知理解語言的內容(寫什麼)與形式(怎樣寫)”的綜合訓練

。多好啊!

第二,抄書,很有助提高孩子“認真、耐心”等心理品質。

第三,與前“2.第二/第三”點同理,此不贅述。

說明:對課文中還未學“寫”的字,可以用拼音替代。

4.為什麼提倡“多造句,造長句,造好句”?

我每天都會在幾個網絡QQ“小語群”溜達溜達,走走看看。

我看到,全國各地的老師,都很重視低年級的“字、詞”教學;尤其是期末複習階段,各式各樣的“字、詞練習題”,在群上轉來傳去,需求面很廣。這沒什麼不可。

但是呢,其練習形式、途徑多顯簡單化,只是些死死板板的抄啊寫啊,毫無生氣。

小學生學語文,重在學語言。

我們提倡:讓小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字、詞”,如口頭造句、寫句,說話、寫話等,鞏固其“音、形、義”,達到“會用”之目的。

插說:什麼叫“教學”,有人答“我教你‘學’,就叫‘教學’。”把“教學”的概念,止於學生的“學”,這是很進步的了,但還不夠。可以這樣說:“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學生的“學”,是為了會“用”。簡而言之:我教你學,學了會用。——它體現了葉聖陶先生“教是為了用不著教”的教學思想。

回過頭說:只是孤立地寫字抄詞語,抄詞語寫字,那不是“用”語言;會用學到的字詞,去表達完整的思想意思,才是“用”語言,才是學生學語文的目的。

幾十年來,我時不時就提出“多造句,造長句,造好句”的倡議,但位低人微言輕,呼應者寥寥,殊不知其中之妙也。

關於這“多造句,造長句,造好句”,本可長篇大論,此僅實舉一例:

若我教部編第3冊第23課《紙船和風箏》,我會讓孩子用以下詞語說話或書面造句:

正好、樂壞了、可是、怎麼辦呢?(含問號)、想了想、一把抓住、他們倆、為了…再也…再也…、難過、不好意思、再也受不了、願意、和好、高興得哭了。

——這就叫“多造句”。

句子,是介於“詞語”與“語段”之間的語言單位;句子寫不好,談何作文。整個小學階段,都要重視句子教學。切切!

句子是可獨立表達意思的最小的語言單位;

我們提倡“字詞句一體”的語言訓練,為小學低年級教學升值。

5.為什麼可以讓有條件的學生,學習寫日記?

聽聽現代語文教育祖師爺葉聖陶說的吧,他說(大意):小學生可不可以不要寫(命題)作文,只寫日記呢?

——怎麼樣,“日記”在他老人家心目中,地位多高!

告訴各位一個實例:

文革期間,有一位“站錯隊”的小學教師,被貶到一所小村子去復辦學校。這個小村子只有50幾戶人家,他就辦起了一所單人校,共20幾個小孩子;一、二、三年級的全部課程,全包乾。

那時,小學實行5年制(注:眼下,又有有識之士提出,從小學到高中,實行“5-3-2”辦學模式)。三年後(注:已是雙人校,他教三、四、五3個年級的複式班),當初三年級的孩子升至五年級了。升初中統考,這個班的語文平均成績80多分,高出第2名的中心校20分左右!

這位老師是怎麼教語文的啊?其中一招:三年間,命題作文少之又少,大約十幾篇,大量的是“寫日記”,各式各樣的“日記”。

日記啊,我們愛你!

關於低年級小學生寫日記一事,有必要說明幾點:

第一,根據《課標》精神,不可強作統一要求寫,一看學生實際能力,二看家長能不能輔導;

第二,愛寫什麼就寫什麼(內容),愛怎樣寫就怎樣寫(形式),想寫多少就寫多少(篇幅);

第三,不強求每天一篇,一週有一篇也可以了;

附言,我的外孫女從一年級上期結束的寒假開始學寫日記,學寫“看圖寫話”,到今天(二年級)寫“自選材、自命題的家庭周作文(含童詩)”,一年多來,感覺還行吧。

當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可升值的“空間”,肯定不止這五塊,還可挖掘。

(四)教學理念

一個語文教師,必須教育教學理念在先。

開發利用這些“空間”,其間就含著一些重要“理念”:

其一,“實踐觀”。語文也是工具性課程。凡工具,必須在反覆的“實踐”中,方可得以熟練掌握;要學好語文,無疑要強化語言訓練,“背書、抄書、造句”等都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習活動。

其二,整體觀。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曾經提倡“從整體入手,到部分,再回到整體”(全文——部分——全文),現在不怎麼吃香了。

但上文所提到的“句子”,它相對於單個的“字”,不也是“整體”嗎?“課文”,它相對於單獨的“詞語”,不也是“整體”嗎?

句子,是字、詞的集合;

課文,是字、詞、句、段的集合。

根據系統論,整體的功能大於部分,表達為“1加1大於2”。

其三,學以致用觀。(上已略述)

其四,傳統教學觀。(上已略述)

秋天,每一片的楓樹葉都是美的,但無論它怎樣的美,都美不過立在山坡上的那棵楓樹。

小語教學中的部分與整體、零星與綜合的語言訓練,因“楓葉與楓樹”而得啟發吧。

我自封為“務實派”小學語文教育研究者,凡53年矣;

老師們,你們若樂於接受並踐行本文所議,我將不但感謝你,還可為你買個保險:絕不至於因之影響了你的“應試”成績!

春暖花開正當時!

福州老朽 黃浩生

時年七十七 於2018年3月 初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