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萬買斷一戶茶農的老班章,這就是“摘果實的跨界”!

今春,雲南各大山頭原料“漲”聲一片,有著“茶中王者”之譽的老班章更是炙手可熱。據聞,老班章一戶茶農僅有的400餘公斤春茶被某地產公司悉數買斷,以單價7000元/公斤收購價計,貨值已超過280萬元。買家繞過茶企與茶農直接發生關係,這種“摘果實的跨界”讓大大小小以山頭純料為生的茶企情何以堪?

“摘果實的跨界”,是勐海一位茶企老闆的說法。事實上,跨界早已發生,只是多數人沒有意識到而已。多年來,雲南普洱茶經歷了老茶、山頭純料、古樹茶、單株等各種概念炒作。興風作浪的是終端資本,夾雜其間的大小茶企則大多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消費終端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大的,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尤其對於山頭純料來說,只要收到了價格合適的毛茶,變作成品哪有難度可言?

280萬買斷一戶茶農的老班章,這就是“摘果實的跨界”!

發燒友群體的興起,給了茶農直面終端的大好機會。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這幾年會出現“山頭熱、終端冷”的現象。“山頭熱”是發燒友、玩家的零散採購,催熱了山頭茶價;“終端冷”則是傳統茶企層層加碼、照顧中間商利益模式的式微。

市場需求始終存在,並有可能不斷擴大。地產公司可以“跨界”搶收老班章原料,有實力的個人或企業均可“跨界”。佔盡地利優勢的茶企,如果沒有能力壟斷山頭原料,被“摘果實”是分分鐘的事情,怪誰去?

退一步講,即使茶企採購到了老班章這樣的熱點山頭原料,以保守估計的7000元/公斤原料成本,成品定價多少才能維持合理的利潤水平?而且,如果成品短時間內無法流通變現,庫存壓力也是多數中小茶企無法承受的。這也正是當前諸多茶企糾結於“做與不做”山頭純料的矛盾根源所在。

說地產公司“摘果實的跨界”,也許並不恰當。果實就在那裡,好東西本來稀缺。有實力的儘管摘去,沒實力的只能看著,“毀滅你,與你無關”。

大大小小的茶企,如果僅盯著那些資源有限的山頭純料,想脫穎而出幾乎是不可能的。

說到底,還是要找到自己的核心優勢,摘自己的果實,而不是被別人摘了果實。

文:老茶鬼 2018.4.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