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是谁写给谁的诗句?

吾心印劙

这句诗出自李白写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清平调》三章其一,全诗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池月下逢。”

关于李白创作的《清平调》还有一段小故事。话说在唐朝,人们都非常喜欢牡丹花。皇宫贵族更是在宫廷别院广泛栽种。至于那些牡丹名品,唐明皇更是把她们移植到兴庆池东边的沉香亭旁。李白因其诗情才华而被征召进京,唐明皇非常器重他。然而,在皇帝眼中,李白即使极富诗情才华,却不过只是一个御用文人罢了。

某年春季时节,百花盛开,而牡丹开得也是异常繁盛。唐明皇与杨贵妃一同在兴庆池边的沉香亭赏牡丹。据说当时唐明皇骑着所喜爱的御马照夜白,杨贵妃则乘坐步辇。而且随同的还有当时梨园的几位名角。正当开始演唱时,明皇却说,如此良辰美景,又怎么只能唱那些陈词滥调呢。接着他就命随同的李龟年前去宣召李白进宫。

说是当李龟年前来宣召时,李白恰好早已喝得伶仃大醉,面对皇帝的宣召,李白慨然应允,并且随即大笔一挥,写下了《清平调》三章。这个故事在乐史《太真外传》中有记载。

除过此诗第一首外,另外两首分别为:“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意,沉香亭北倚阑干。”

全诗将杨贵妃与唐明皇舞乐富丽和谐的场景描绘的惟妙惟肖。看到这三首诗作后,杨贵妃非常喜欢,而且会时常吟诵。然而,高力士因曾为李白脱靴而认为是侮辱自己,所以对杨贵妃说这是李白借诗讽刺她。最终使得杨贵妃为此生气。此后唐明皇打算重用李白的时候,杨贵妃就给吹枕边风,致使李白最终被赶出了朝廷。


书房记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诗人李白写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一代文豪李白,满腹才华,意气风发,却只得一个御用文人的闲职。可想而知心里自的惆怅落寞,因此诗人吟酒纵乐,抒发郁志,也借酒消浇。在长安期间,诗人李白并未留下任何名篇,而此清平调三首,是他这一时期唯一的佳作。



诗虽写女人,与李白的豪放不羁风格迥异,然因情景并茂,想像瑰丽,深受杨贵妃的喜爱,流传至今也打动无数读者。云彩都想有华美的衣裳,花朵都想有鲜妍的容貌,然而这些雍容华贵的杨妃都已拥有。第二首又借用“环肥燕瘦”的燕瘦赵飞燕,尚需倚靠新妆衬托容貌来反衬杨贵妃的玉容华姿。

李白不羁狂放,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甚至让高力士 为其脱靴,却为何极尽词句赞美贵妃呢?时隔千年我们已经不知当事人李白写下这三篇清平调时的心绪,然而诗句展现的一代贵妃的芳华依然浮现眼前,那满庭借着春风怒放的木芍药,那花面交相辉映的盛世华影,依然让我们动容 。



最后让我们再欣赏下这三首李白写于杨贵妃的清平调。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Anatta風兮

“云想衣裳花想容”这优美的诗句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第一首的首句,全诗如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容。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浓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城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天宝初年,李白经贺之章引荐给唐玄宗,唐玄宗对李白的诗也赞叹不已,在金銮殿上召见了李白,与李白谈起当时政事时,李白能根据当时朝局及唐玄宗意思当场写下一篇“和番书”,并且是与唐玄宗一边交谈一边手不停笔写下来,唐玄宗见李白之才如此出众,心里大为高兴,封李白为翰林学士。



一天晚上,唐玄宗带着宠妃杨玉环乘着月色在沉香亭观赏杜丹,他们漫步兴庆湖畔,身后跟着一群最出色的歌舞戏子,当他们在花香月色中摆下歌舞正准备唱时,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宠妃,此情此情怎能再唱旧词?”于是令李龟年去请李白来作词,哪知李白与朋友喝得半醉半醒,李龟年等见状将李白架进庆兴宫。


醉意朦胧的李白知道唐玄宗有意试他的才能,于是就对唐玄宗奏道:“臣今天不巧已醉,倘若陛下赐我无畏的胆子,才能尽情发挥臣的溥技。”唐玄宗笑道:“准奏。”并叫两名内侍扶住揺揺晃晃的李白,再让两名内侍替李白按住朱丝为栏的稿纸。李白在获得皇帝的允许,于是命令道:“杨国忠,快给我捧墨,高力士,快给我靴子脱了!”半醉半醒李白在当朝国舅和最得宠的宦官侍候下,写下了《清平调词三首》。

可惜大诗人李白文彩绝世无双,却不懂官场,同时得罪了当朝的国舅和最得宠的宦官,当高力士见杨玉环再唱《清平调》,于是乘机诬陷李白,对杨贵妃说李白作的《清平调词》是隐射贵妃,将贵妃比作秽乱汉宫的赵飞燕,杨玉环一听想想也有道理,从此,当唐玄宗想重用李白时,杨玉环总在一旁阻止。

李白等了很长时间不见重用知道有人从中作梗,也知道翰林院士只是逗君开心的差事,于是主动向唐玄宗辞行,唐玄宗虽然惜才,但也不想违宠妃的意,于是就赏了很多黄金给李白,自此李白开始云游四方,浪迹天涯去了。



大风起兮云飞扬y

“云想衣裳花想容”这句李白写给Miss Yang的名句如今俨然成为《妖猫传》的电影宣传语了。



不知道真的诗仙通知此事,心里会不会也有些闹妖呢。

看了诸位高人的回答后,我想再搬出来一位大先生对此诗的评介,来继续活跃一下气氛。

许多回答都提到了李白因为清平调三章,与杨玉环和高力士之间的恩怨纠葛,这也被后来人津津乐道的大八卦。

但是,俞平伯先生在《李白清平调三章的解释》 一文中却说,关于这诗流传的故事可能是假的。

俞先生分析,假如是真,似乎这三首诗就是李白在唐明皇处得意的顶点也是失意的开始,他一生转关之点。初见于唐韦叡“松窗录”,又见于宋乐史李翰林别集序。宋祁撰“新唐书”又把这故事简化,写入李白传里。

按说,这件八卦既见于正史这样的权威典籍,应该是八九不离十,可信的了。

但是,实际上亦未必尽然。

俞先生指出,史文的根据也不过唐人小说之类罢了,小说的可信或否,今且不论。值得提出的,既本诗词句有关于作意的部分,节引“松窗录”和“新唐书”的文字如下:

  会高力士终以脱靴为深耻。异日太真妃重吟前词,力士戏曰:“比以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反拳拳如是?“太真妃惊曰:“何翰林学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太真妃深然之。上尝三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中所捍而止。(李太白文集卷三十五引)

  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列传。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只作“尝沈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



新书所谓“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即“松窗录”所谓以“飞燕指妃子”,史文稍简罢了。

看书中之意,似乎李白当时事出无心,本无斥贱妃子之意,而高力士怀恨,才想法挑剔,去激恼杨玉环。高力士虽是宦官,挑剔得有些道理,不然杨玉环就不会相信他;即使这故事不真实,却当作小说流传得这么广远,也必然有些因由的。

俞先生以为,这个故事根本上是捏造的。他的理由是,诗人用典往往只用它一点,一部分。加以飞燕为喻,夸她的美,不必拉扯到“祸水”。如云雨巫山,指君王会合神女,不必想到“聚🎒”的怪话。假如一定要这样恶猜,不但飞燕要不得,云雨巫山要不得,既名花倾国又何尝要得。诗经上不是说“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么。历来用倾城倾国来形容女子,都是赞美她的,也不曾听说她们生气。

杨贵妃岂是例外。

况且,唐代文网本宽,李三郎更是个风流天子,并非明代朱洪武,清朝乾隆之比。退一步说:即使确有其事,宫闱隐秘,力士与太真密语外人何从知道?倒是李白叫高力士脱靴,见于李肇“国史补”,段成式“酉阳杂俎”。“旧唐书”本传云云,或与事实不远,较新书自要妥当一些。

至于李白在天宝初年被放还山,是否由于高力士的谗言,或出于张垍,或别有原由,甚至由于李白自己不小心,尚不能定;但如“松窗录”这类的传说,现在怕不见得有多少人相信。

俞先生不信。但是那些怀揣一颗伟大而博爱的八卦之心的吃瓜群众,却深信不疑。

回想一下,如果只有诗人脱靴之羞,没有宦官进谗之谤,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曲折和吸引人的,所以,不管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八卦文学史上需要这么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我印象中,《妖猫传》里有脱靴的情节,却没有进馋的镜头,是不是得了俞先生的真谛了么?

不得而知。


光明大先生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清平调》(《清平调词》)3首里的第一首的开篇之句,是写给杨贵妃(杨玉环)的!


原文是:《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翻译过来是这样: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用现代白话文来讲就是: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当然,李白不可能贸然或无缘无故写诗给杨贵妃,而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当时唐玄宗在天宝二年春天(即744年春天)的一天,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所以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在金花笺上作了3首诗。即《清平调词》(共3首)。开篇“云想衣裳花想容”,设想云朵想与杨贵妃的衣裳媲美,花儿想与杨贵妃的容貌比妍,极言杨贵妃的衣饰和容貌之美,摹写出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
《清平调词》后2首分别是: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看那旧时光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所作《清平调》三首里的第一首的首句。诗人看见天边的云彩就不由得想起(杨贵妃的)衣裳,看见娇嫩的花儿就不由得想起(杨贵妃的)容颜,这是极言杨氏的衣饰和容貌之美。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云想衣裳花想容”起句以重字出现,这在绝句诗虽不常见,但它却是写作七言诗的一种值得效仿的手法,而且也由此更见出诗人举重若轻的笔力。加以“互文见义”的手法在该句子里的运用,更是见出诗人从侧面烘托美妇人杨玉环的技巧和功力,从而也难怪文学素养均为极高的唐玄宗和杨贵妃对此都很为欣赏。宋人乐史《太真外传》就记载了玄宗高兴地亲自吹笛伴奏,而杨氏则被感动得“敛绣巾再拜”;所有这一切,当然是大诗人李白该成功诗作的魅力引导下的现场感所致! 创作背景 李白著名的《清平调》词三首,是在兴庆宫沉香亭上所作。沉香亭又称“凉殿”,因用名贵沉香木构造而得名。其重檐四角攒尖顶,红檐碧瓦,古朴雅致,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消夏纳凉尤其是观赏牡丹之地。 相传,唐明皇携爱妃杨玉环在沉香亭赏牡丹品美酒,逸兴勃发的唐明皇即宣李白为其撰新歌词助兴。借着酒力,李白呼来宦官高力士为他脱去皂靴,又唤贵妃为他磨墨。 酒尽诗出,李白挥笔而成新诗三章。乐师李龟年歌咏,梨园弟子伴奏。连杨贵妃也命人拿来七宝杯,斟满西域葡萄酒,敬于李白。玄宗也忍不住吹起笛子来。沉香亭内外,牡丹齐放,花香阵阵,歌乐袅袅,一派祥和。 这三首,语语浓艳,字字流葩。将花与人浑融交溶,言在此而意在彼。“云想衣裳花想容”:既绘花光,又摹人面;“一枝红艳露凝香”:花枝招展,花色迷人,晶莹剔透,娇嫩欲滴,暗香浮动,体香袭人。读这三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不待什么刻画,而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也是美人、更是温玉、还伴着流香,天国也不过如此!无怪当时唐玄宗就击节赞赏。 “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语词本意 语句本意: 云彩都想有华丽的衣裳,花儿都想有娇美的容颜。 稍加引申:就象云彩都想有华丽的衣裳、花儿都想有娇美的容颜一样,女子都想有华艳的衣服和娇美的容颜,而贵妃娘娘就有这极品的美服与娇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之意)。 再加引申:云彩想有贵妃所着一样的华丽衣裳,花儿想有贵妃所有一般的娇美容颜。


我是92年邋遢大叔,欢迎大家关注


生活就是一个圈

这句诗是李白写的呀!可是写给谁的?连李白都不知道,我哪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儿呢?我们回头看看李白当时是怎么写的!

天宝间,唐玄宗痴养牡丹,一时长安上下,养牡丹蔚然成风,故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一年牡丹如约绽放,玄宗与杨贵妃携手兴庆池共赏四色牡丹,一派欢喜。皇帝一高兴,助兴的梨园艺人便来了,当时有一名角李龟年说“陛下与贵妃天作之合,又有此美景,愿献曲一首以助雅兴!”玄宗很高兴便应允了。

李龟年刚起曲玄宗便喝罢“赏牡丹,对贵妃,焉能用滥调?”李龟年唱曲一流,要即兴作曲可难住了,玄宗与贵妃想了几首也都不应景。随即玄宗突然惊呼“速去传李白,此人之才定不负圣望!


就这样高力士便去找李白,无奈此时李白正在为玄宗只给了他个人微言轻的待诏的官做而郁闷,对酒当歌,不省人事。高力士看拉是拉不走的,还恐扰了陛下雅兴便几次想叫醒李白让他作诗。李白最终突然醒来,借着酒兴大笔一挥做《清平调》三首,作罢一字不改,把笔一甩呼呼大睡。

其中一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意思是说啊“我一看到天边的云彩啊,就想到了你的衣裳,一看到美丽的牡丹啊,就想到了你的容貌;你在春风吹拂之下,就像一朵花儿一样绽放。如果我不是在王母娘娘的群玉山头见过你,就是在她的瑶池见过你?你就像仙女一样漂亮!”


唐玄宗与杨贵妃拿词被震住了,惊为天人。

贵妃倒了一杯西域进贡的美酒一饮而尽,小心翼翼地拿捏着嗓子开始唱,恐不能唱出曲子最美的意境;玄宗为贵妃弹琴伴奏,闭眼侧耳微听,每到情深曲峰回转处,故意拉长音韵,细细回味。

这便是为世人所知《清平调》由来。

至于说写给杨贵妃这都是后人想象说是觉得是写给杨贵妃的,李白全程都不知道为谁写的。我觉得呢,李白醉酒时候可能真的看到了仙女,写给梦中情人的也说不定!


不书三少

这句诗出自《清平调三首》中的第一首,全诗是这样的: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还有其他两首诗是这样的: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是诗仙李白在长安做翰林待诏(即皇帝御用文人)的时候,奉皇帝的诏令所作的。有关这首诗的写作,还有这么一段故事:

唐玄宗天宝二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没人,岂可用旧日乐词!”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翻译成白话的话,这首诗是这样的:

看到天上的白云/就想到你那无瑕的衣裙/

赏见园中之牡丹/就想起你那娇艳的容颜/

悠悠的春风吹进我的窗台/窗边翠叶上的露珠向下滴来/

我想在这世上见一见你啊/却只能在群玉山上,或是瑶台/

全诗华而不俗,构思清奇而巧妙,堪称是情书中的佳作。不仅继承了李白天马行空的写作风格,更平添了一份热恋中男女的渴切和真挚。只是据说由于“飞燕”二字,李白被小人构陷,说他讽刺贵妃是祸国殃民的赵飞燕,从而被“赐金放还”。然而从后来的发展来看,在马嵬驿含冤上吊的杨贵妃,那一刻又是不是像极了赵飞燕呢?


青言论史

“云想衣裳花想容”这句诗随着《妖猫传》的播出,在网络上可谓是火了一把,但电影中,李白澄清这并不是写杨贵妃的,那么这是写给谁的呢?



我们先来说一说,这句诗的出处,它出自诗仙李白的《清平调》三首里的第一首的首句,全诗为: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我们来分析下大体的意思:看见天边的云彩就想起贵妃的华丽衣衫,看见娇嫩的花儿就不由想起贵妃那娇艳的容颜。李太白用这种近似拟人的手法来赞美杨贵妃衣着美丽容颜娇媚。

在某种程度上,杨贵妃是那个时代美的化身,更可以理解为那巅峰盛世的唐朝的视觉符号,回味一下,那个时代的男人都被这美人所迷住了,无论是唐玄宗还是安禄山,甚至目空一切的太白都被贵妃之美所迷住,更见到贵妃之后也要喃喃重念“云想衣裳花想容”,


月影沙丘36

这句诗,是诗仙李白写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更确切的说是写给杨玉环的。为什么?且听我慢慢道来。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译成现代文: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

唐朝天宝初年,当时唐玄宗刚宠杨玉环,李白结识了贺知章。贺知章将李白引见给唐玄宗,皇帝见了李白的诗赞叹不已,后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他在朝廷任职期间,位居官位没有什么实责,但常陪着李隆基和杨贵妃出游,吟诗作赋。

一天晚上,唐玄宗带着他的宠妃杨玉环,乘月色观赏沉香亭的四株名贵牡丹,兴庆湖畔,漫步长堤,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 便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即配合歌唱的七言律诗)。李白进宫后,才有了流传千古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以上便是诗作的背景。但为什么有人说这首诗是李白写给杨玉环的?

坊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李白与皇帝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有着微妙的感情关系。

天宝元年李隆基征召李白进京时,李白已41岁,大杨玉环18岁。李白虽在京任职,长期跟随在皇帝和杨贵妃身边出游。才子遇佳人,相互倾心,彼此喜欢是很正常的事,李白要贵妃近身磨墨,贵妃也要李白为她作诗等。这期间,李白的诗句情意绵绵,这跟杨贵妃的近距离接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之间相互仰慕的,但并无爱情可言。李白无实权也没金钱,更没有社会地位,有的只是名声,对贵妃来说只是倾慕李白的才华。但李白内心是喜欢杨贵妃的,感情无处倾诉,只能托付于诗句表达了。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李白虽有赞美杨贵妃赛过赵飞燕的“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还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更有《妾薄命》中的“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两人可谓男才女貌,可他们却不能走到一起,因为这中间还有个李隆基。

李白的诗文超脱凡俗,皇帝是真心喜欢,昭他进京就是让他陪伴自己左右吗?可没想到李白喜欢上了杨贵妃,而且杨贵妃也心动。最后皇帝爱也不是,杀也不是,李白被逐出长安。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大诗人的内心是不屈服的。李白离开长安后,一首《长相思》道尽了内心的苦闷,“长相思,在长安。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摧心肝。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李白与杨贵妃的情感纠葛,恐怕只有他自己内心自知,事过千年,谁也无法尽释李白的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