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可能认识一个假康熙

历史总是掩盖那些我们想了解的真相,总是断章取义的愚昧普通老百姓。很多人一直谩骂秦始皇而褒扬康熙,我只能感叹对历史有功绩的人总是不被大多数人理解而责骂。

对不起,我可能认识一个假康熙

秦始皇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焚六国史书,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都有副本保存,被毁是项羽火烧秦都造成的;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长城长期成为国界;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他的很多功绩一直深有影响并被一直沿用至今。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所以曾经毛泽东这样评价秦始皇;

1.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2.你们讲共产党等于秦始皇,不对,超过一百倍;3.孔孟是唯心主义,荀子是唯物主义,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荀子代表地主阶级。又说: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说空话。几千年来,形式上是孔夫子,实际上是按秦始皇办事;4.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5.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的,都是法家。这些人主张法治,犯了法就杀头,主张厚今薄古。儒家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都是主张厚古薄今的;6.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可见秦始皇是如何的伟大,但却不被大多数人理解。那么我们再看看康熙如何?为什么我要拿康熙与秦始皇对比?在很多人看来,这绝对是不可对比的存在,康乾盛世开疆拓土,富国强兵……

对不起,我可能认识一个假康熙

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社会制度压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将愚昧和麻木植入到民族内部。尤其是满清一代,行政封闭和思想禁锢使中国与国外缺乏信息交流,而打击压制中华传统文化,最为害深远。康熙智擒鳌拜,平定三藩,统一台湾,驱逐沙俄,大破准噶尔,修治黄河、淮河和永定河,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咋一看,战功赫赫而且是个爱学习的标榜人物并且开创出康乾盛世这样的辉煌成绩。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他的作为是为了皇位安稳、江山永固还是民族未来、藏富于民?一国之君的才能与否不能看一时的浮华,而要看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更不能以君主的个人能力论雄才大略。早就有人逐一分析康熙做的大事,了解了解真相:智擒鳌拜,说明康熙很能干?这只不过是清政府内部的皇权争夺战,变更的仅仅是国家实际领导人。这是康熙为自己而战,没有涉及到国家民族的贡献,和百姓也无多大关系。再说平定三藩之乱,更是为了维护皇权。康熙和吴三桂争着当老大,结果大打出手。战争还是康熙挑起的战争。这不过是一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夺权战争和国家贡献没有任何关系。康熙最终胜了,也只是因为他的手段比吴三桂高明,说明他确实能干。

有人会说:康熙维护了领土的完整!我想弱弱地问一句,如果你是吴三桂,你胜了会允许国家分裂吗?那场战争不管谁胜,国土都是完整的不存在分裂的。这和沙俄分裂新疆、苏联分裂外蒙不是一回事。接着是雅克萨之战。此战发生在康熙年间,清政府战力最强的时期。沙俄投入的兵力也就450多人还是远征。弹药和粮食都有限,远没有大家想象中的规模巨大和惨烈。清军数倍于沙俄军(第一次:清军2500,俄军450;第二次:清军2100,俄军826 ),还在雅克萨城的南、北、东三面掘壕围困,在城西河上派战舰巡逻,水陆两军同时进攻,打了大半年才了事。这种战斗和结果给你看你是该自豪呢还是感到羞耻?

雅克萨之战,中国虽然赢了,却并没占到便宜,反而失去了外兴安岭以北的小部分领土和以尼布楚为中心的蒙古东北部地区。难道以一胜利之师割地求和是康熙大帝传下来的祖训吗?康乾对漠北蒙古的准葛尔部进行了种族灭绝,残忍得罕见,用从西方引进的火炮屠杀英勇的准葛尔人,从此准葛尔成为了一个地名。

再说让人气愤的一件大事,那就是康熙年间,戴梓发明的28连发的火铳,当时最为先进的火器,康熙弃之不用并说:以满洲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有马上枪箭熟习者,勉以优等。戴梓发明的"连珠火铳"的武器,也叫二十八连珠火铳。铳背是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铳机有两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康熙将戴梓举家流放盛京35年,这位当时著名的机械、兵器制造家被逼的卖画为生。清朝后期,左宗棠在西北平叛,从一处明代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不禁仰天长叹:“三百年前中华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传,以至被列强欺凌如此。这是康熙造的孽。”不仅不发展科技,反而打压科技,明末的科技,清朝却无迹可寻,令后来的大臣李鸿章不得不找德国进口开花弹。

再说一个严重问题,康熙在开海禁海问题上长期犹豫不决,最后以禁海告终。禁海不仅使中国造船技术一路滑坡,也导致离奇事情的发生:明末对世界地理已有相当程度的认识,绘制了世界地图,虽然后期海禁,但没有真正实现全面海禁。清末如何?竟没人知道欧洲在哪,因为销毁了奇技淫巧类的书籍,连《天工开物》都遭到禁毁。

对不起,我可能认识一个假康熙

比较下来,皇帝的个人能力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眼光和优秀的辅佐人才。康熙晚年,禁止公开讨论天文预兆和历法研究。因为这些内容,涉及到清朝统治的合法性。1715年,康熙在科举考试中也禁止了相关内容。此前两年,乡试和会试的策问都已禁止涉及天文、乐律和计算方法。就这样文字狱成了清朝的一项基本国策。以一人之力,成功改变考官及书生的兴趣几百年,清朝后期无知无能的种子就这样被康熙一粒粒播下。。。


秦始皇和你们爱戴的康熙到底如何?你们还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