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2019校招,說說出名太早、泯然眾人的“海爾兄弟”

最近,海爾集團2019提前批“創客訓練營暨創培生計劃”開啟招聘。說起這家公司,“青青灣求職”青青君首先想到的是,當初紅極一時的動畫片《海爾兄弟》。《海爾兄弟》的神奇之處在於,科普科學常識,卻不枯燥。情節不落俗套,環環相扣。

後來,稍微長大了一點,“青青灣求職”青青君才知道,這家公司原來是中國企業最早一批“出海”的標杆。老總張瑞敏也一直以其創新管理理念著稱。

張愛玲有句名言,叫“出名要趁早”。海爾完美實踐了出名趁早的格言,走紅時間比現在諸多明星企業都要早。但在互聯網浪潮愈演愈烈的今天,這家企業要如何持續發力,才不至於泯然眾人,恐怕有很多需要我們探討的地方。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海爾集團,以及他們家的校招項目吧,以期幫助大家更好應聘這家公司。

海爾2019校招,說說出名太早、泯然眾人的“海爾兄弟”

《海爾兄弟》的傳奇

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當年那部頗受好評的動畫片《海爾兄弟》?

故事的主角設定是:智慧老人制造出來的海爾兄弟,即哥哥琴島與弟弟海爾,象徵著中國人和德國人。他們通過一次次歷險,探尋科學真理,成了中國動畫史上科普類動畫的經典。

這個主角設定背後其實隱含深意:1985年,海爾創業剛起步時,是從德國利勃海爾公司引進的先進技術和設備,並生產出亞洲第一代“四星級”電冰箱。當時從冰箱裝飾考慮,設計了象徵中德兒童的吉祥物“海爾兄弟”。

後來,不拘一格的海爾老總張瑞敏,便打算以“海爾兄弟”為基礎形象,投資拍攝動畫片,提升企業品牌。

這種做法已有成功先例。上世紀60年代,卡西歐公司投資拍攝的動畫片《鐵臂阿童木》曾經風靡一時,在動畫片中做貼片廣告的電子產品,也迅速打進中國市場,熱銷起來。

與之對比,後來製作完成的動畫片《海爾兄弟》,和集團結合更加緊密,商業痕跡也比較明顯。但慶幸的是,由於較好的故事情節,以及人物構思,動畫片一定程度掩蓋了“商業味”。

而且,該片誕生時,正值中國動畫片的蕭條期。它的播出,猶如一縷撲面而來的清風,填補了科普動畫片空白。應該說,效果之好,是出人意料,也在情理之中。

其實,“青青灣求職”青青君也是從這部動畫片開始瞭解海爾的,然後才慢慢了解到這家公司的傳奇和其背後“最重要的那個人”:

1985年,有用戶來信反映海爾冰箱有質量問題,老總張瑞敏讓員工用大錘親自砸毀76臺有缺陷的冰箱,以此提升員工的質量意識。

這把大錘現在已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收藏為國家文物,文物命名是:1985年青島(海爾)電冰箱總廠廠長張瑞敏帶頭砸毀76臺不合格冰箱用的大錘。

除了“砸冰箱”,張瑞敏還帶領海爾很早就“出海”。1999年,海爾在美國南卡來羅納州建立了美國海爾工業園,園區佔地700畝。2000年,正式投產生產家電產品。

當然,當時最轟動的還是,2002年,海爾買下紐約中城格林尼治銀行大廈作為北美的總部。在那個老外普遍還認為中國經濟落後、中國出海企業寥寥無幾的年代,這個舉動,無疑引起國內外側目。

不光是美國,“青青灣求職”青青君最近去日本,在東京最繁華的街道上,大樓鱗次櫛比。而在沿街,讓人眼花繚亂的國外公司廣告牌中,海爾的廣告牌卻異常醒目。

海爾2019校招,說說出名太早、泯然眾人的“海爾兄弟”

這就不得不說,海爾的海外佈局,確實比一般中國企業,來得更為深入、廣泛。

海爾已經“泯然眾人”?

不可否認,海爾有著輝煌的過去。但最近這些年,海爾已經泯然眾人矣的聲音卻也不絕於耳。所以,在大家應聘這家公司時,大家也需要做到“兼聽則明”。

曾經的明星企業海爾,卻漸漸歸為沉寂。“青青灣求職”青青君都記不起,上一次聽到他們家的新聞是什麼時候。

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家電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僅為2%-3%。跟許多製造行業一樣,家電業正面臨規模製造的產品越多,銷售的難度越大;積壓的庫存越多等難題。最後,家電商只得降價促銷,對品牌和利潤帶來巨大的傷害。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05年之前海爾的增長率常在40%、50%以上,但此後成長速度急劇下滑,大多年份僅為個位數。以2004年到2009年為例,銷售額由1016億元增長到1243億元,年均增幅僅為4.15%,成長瓶頸非常明顯。

但是,僅僅歸咎於行業的不景氣,似乎也並不見得公允。老實說,美的、格力等家電品牌,似乎仍然風頭正勁。特別是,格力當家人董明珠小姐,“要讓每個員工有一套房”的豪言,仍然彰顯了一家老牌製造業公司的底氣。

橫向對比的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

海爾2019校招,說說出名太早、泯然眾人的“海爾兄弟”

2005年,海爾、格力、美的,這三家企業差別不大,在一些年份海爾的營收還是領先的。而到了2005-2012年期間,海爾大部分時間是落後的,2011、2012年之後更是被大幅拉開差距。

箇中原因,“青青灣求職”青青君覺得,與海爾老總激進的管理變革脫不了干係。

早在多年之前,海爾老總張瑞敏就看到了傳統家電業的弊端,希望通過“人單合一”的商業模式,實現員工與用戶的交互、企業與市場的對接,從而擺脫行業困局。

為了達到真正的“人單合一”,這幾年,張瑞敏把海爾作為實驗室,推行了自我顛覆式的變革。就像很多評論觀點所說,儘管海爾表面看上去整體規模依然龐大,還是以家電為核心,但其實,人們最熟悉的海爾已經“面目全非”。

變革帶來的陣痛,仍然隱約可見。

海爾2019校招,說說出名太早、泯然眾人的“海爾兄弟”

海爾校招招聘“創客”

海爾這次招聘“創客”,就和我上述所說的變革有關。目前,海爾正在進行全員創業模式,以期完成互聯網轉型。

簡單來說,“全員創業模式”就是去掉2萬名中間管理層,把過去30年打造的“航母”,解構成了一支並聯“艦隊”。現在海爾只有三種人,平臺主、小微主和創客。

其中,集團與“小微”不再是領導和被領導的關係。原來集團的部門“領導”都變成平臺主,為小微提供創業服務。也就是說,海爾而只提供平臺,並讓渡企業最核心的決策權、用人權和分配權,同時把握戰略和擁有股權。

分析目前的這個海爾2019提前批“創客訓練營暨創培生計劃”招聘。海爾明確了一點,那就是,創新思維、創業精神、創業經歷,只要有其中之一,就是海爾最想要的人才。

而有別於通常的校園招聘,這次主要針對2019屆高校畢業生的“創客”招聘,也頗具新意。你需要的不是網申、筆試、面試,而是提交課題,加入創客訓練營,接受培訓,體驗比賽,就有機會提前批加入海爾,並能夠贏取6萬元獎金。

可能會有同學問“青青灣求職”青青君,這個項目值不值得參與?

我的建議是,對於之前有創業經歷;或者比較喜歡創業公司氛圍,但又覺得小平臺不靠譜的同學,可以嘗試一下。畢竟,這個項目有海爾品牌背書,入職後,既能感受到創業公司氛圍,也不至於像有些小公司那樣說倒就倒。

但是,如果你問我,在大公司裡面做“小微企業”,值不值得?“青青灣求職”青青君,還真的說不準。

就像我前面說過的,海爾力求變革的心是值得肯定的。但傳統企業也並非一無是處。比如,華為做得越來越大,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平臺的支撐。而海爾現在如何在現有業務和創新模式之前達成平衡,儘可能減少人事震盪和對已有業務的衝擊,是一個一時半會兒還無法解決的問題。

也難怪坊間戲謔,“原來的海爾是個大商場,統一經營,現在的海爾是個菜市場,有很多小攤位,每個攤位後面站著一個小老闆。”

那麼可愛的2019屆畢業生,你是否願意成為“每個攤位後面站著的那一個小老闆”呢?

海爾2019校招,說說出名太早、泯然眾人的“海爾兄弟”

附錄:海爾集團投資管理崗應聘經驗(2017年)

一面:

9.27號進行了一面,面試是在下午進行的。群面給的一個題目,是做項目策劃書。

9.28號進行二面,二面是兩個人,一個領導一個HR。一直是HR提問,無非就是做一下自我介紹,針對簡歷提問。

9.29offer day,投資管理崗薪酬本科年薪6萬,碩士7.5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