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唐卡艺术节上唯一汉族画家获奖作品《挖耳罗汉》解读(节选)

西藏唐卡艺术节上唯一汉族画家获奖作品《挖耳罗汉》解读(节选)

第一届西藏唐卡艺术节铜奖《挖耳罗汉》

此幅唐卡所绘制的主尊为挖耳罗汉。掏耳罗汉为民间称谓,他是十八罗汉之一的那迦犀那尊者,释迦牟尼佛称赞他是弟子中断绝尘缘最好的一位,又以耳根清净闻名。

所谓六根清净,耳根清净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听各种淫邪声音之外,更不可听别人的秘密。因他论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净。所以常以掏耳罗汉的形象示现。

此唐卡中所绘罗汉以国王游戏姿坐于吉祥草上,真实生动。左手按扶膝盖,右手扬起靠近右耳耳朵,手部描绘颇为生动。

更为引人的是罗汉的神情,两眼微闭,嘴角向上翘起,面部肌肉随之呈现生动的神情。罗汉将那种沉浸在自我世界,不受外界烦物干扰,耳根宁静自乐的状态展现的淋漓尽致。

画家在创作时尊重传统,用古意夸张画法,又融入目前深受人们喜爱的国画成分,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使得设计出来的人物形象古朴中渗透现代的因素。看后使人对其形象过目不忘。

从整体看唐卡中心突出、主题明确,画面中的自然风景具有典型的卫藏地理风貌,锥形山峦与白云相接,增强了画面构图完整和视觉美感。以山间花开景色为背景,仙鹤回首与鹿鸣呦呦,充满意趣,给平静的山间增添了几分生机,表现出现实生活的鲜活气息。

西藏唐卡艺术节上唯一汉族画家获奖作品《挖耳罗汉》解读(节选)

局部细节

山石的描绘也极具特色,它以金线勾勒轮廓,再以绿色、黄色或平涂或点染,呈现不规则的几何形状,极富立体感,形象地表现出山石磷峋的自然形态,颇有中原地区山水的艺术效果。

画家对画面次要人物刻画同样重视,形成强烈对比的绘画效果,更是体现了作者的广博的知识和对佛教内容的透彻把握。例如罗汉背后有一猕猴正在学他挖耳,面露微笑,显示一幅悠然自在的神态,而对面的罗刹女弯腰屈膝伺候猕猴的表情都给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这样形成鲜明对照,不但使主人公形象更为突出,更是反映了《柱间史》中记载的藏族祖先猕猴与罗刹女遵从佛菩萨教化这一主题。

西藏唐卡艺术节上唯一汉族画家获奖作品《挖耳罗汉》解读(节选)

《柱间史》中记载的藏族祖先猕猴与罗刹女遵从佛菩萨教化这一主题

而无论是水中游弋的呈八卦状的双鱼,还是天空的长寿佛,都是表现了藏族人民对健康吉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细节方面信手拈来,更表现画家高超的绘画功底和对宗教的透彻理解,例如罗汉手中挖耳的树枝上有生机勃勃的树叶,象征着佛法的兴盛,而山上的枯树则象征着需要被教化的人心。

西藏唐卡艺术节上唯一汉族画家获奖作品《挖耳罗汉》解读(节选)

长寿佛

画家以其深厚的功底完美地解决了类似题材难以用通俗的画面去解释深奥的宗教哲理,以及画面设计不好掌握,或是脱离现实生活太远而混同于其他题材,毫无新意的弊端。

以上文字节选于我应邀为第一届西藏唐卡艺术节铜奖获得者--游江明的获奖作品写的赏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