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竟如此简单——周易哲学大师,来之德卦变思想

前文已经讲述了宋代易学的基本思想,我们现在回想下,从陈抟到周敦颐,到张载,再到程朱理学的兴起,而后邵雍先天卦气,再到朱熹、蔡元定等等的易学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宋代基本在围绕一个东西,就是卦图,从图明理,不管是用那种方式:太极图说、阴阳、五行、先天八卦等等都是逃脱不出卦图的窠臼,但是这也是从汉代易学结束长达8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笔,在这期间虽有无数文人志士研究周易这本“天书”,终究逃脱不出卦象的藩篱,宋代 易学的兴起不得不说道家易在儒家中起到“神龙点金”作用,我们再来想想易图的构造是把易简单了还是复杂了?可想而知是简单了,那还有没有更简单的呢?有,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谈到的来知德易学,易学一直笼罩在朦胧厚雾之下,拨开云雾见青天的只有少数人,在给大家说一个逻辑,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到了来知德,统括易学,开始着眼于卦象说易,汉代的卦象到宋代的卦图,再到来知德的卦象解易,不得不说易之伟大,古往今来只为参解其意而终不止,套用佛家之言:万法皆空,我们之所学只为参透世间一切,我们戒,而后才定,最后通慧原来想起圣人之言如此这般,只能用一句万法皆空来表示—— 今之学者不得不通晓,不是让你不学,而是你怎么才能理解故圣人何出此言。(此为感悟)

来知德,明朝嘉靖年间生(1525~1604)活了80岁,老先生应该满足了,在那个时候有这个岁数实数不易,心态好!很多人说古人都喜欢安贫乐道,你把安贫乐道反过来读就知道了,尽人事、听天命,事不可不求,也不可太强求,所以来知德这辈子活着的时候没什么太大作为,死后却被后人尊敬,这是人类的通病,和国家无关。老先生这一辈子也算想有一番作为,想想当时,张居正和他老人家一个年代,先生四岁的时候王阳明先生离世,不得不说算的上一个文化开明的时代,每当写到八岁熟读四书五经,我就捶胸顿足,先生每次科考每次都有病而不能参考,实属不幸,但是对中国易学却是相当了不起的作用,所以有时候,老天安排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做好了老天爷自然而然会有安排,你们还别不信!老先生倾注29年,从45岁一直到74岁完成了《周易集注》这本书,一身之心学,老先生还自负过,我这本书啊!谁要是能读懂它就懂了世间一切(一部易经不在四圣—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在我矣),为什么这么嚣张呢?我们今天先不谈,今天主要谈一个东西——太极三原理;流行者气、主宰者理、对待者数。

周易竟如此简单——周易哲学大师,来之德卦变思想

来知德认为:此图为圣人作易之原。理气象数,阴阳老少,往来进退,常变吉凶,皆寓于其中”。体现伏羲六十四卦阴阳消长之理,反映伏羲八卦、文王八卦方位,及一年气象、一日气象、天地形象、帝王文章、人材等混沌状态.

这个话我们怎么去理解呢?周易无外乎以下几个观点---阴阳、老少、进退、常变、吉凶、往来,这都是对待的关系,这是理,造成这方面的原因主要由数和气影响。简单举例来讲,人和物的关系,或者人就是物也就是物和物的观点来看,对待也就是物理力学里面的相互作用,流行就是万物必须发生交感,所以我们可以把理放中间,流行者气叫理,对待者数也叫理,而后流行者气交感涵盖有对待者数,反应之后变成了理。小偷属性为阴,是坏人,偷了别人的东西(气的交感),偷之人和被偷之人数为2(影响到其他人数更多),偷钱者在于吉,被偷者在于凶,抓到小偷,小偷凶,被偷者吉这就是理,我们把这个剧情反转下,70多岁老奶奶为了得病孙子偷东西,于情于理我们都认为没错,于法却错,法律一般是高于道德,却又不脱离道德标准的一套标准,那么在看待同样一件事情上面,即使气和数是一致,但是影响气和数之前因素时候理却不同(一个是为偷钱而偷钱,一个是为病孙偷而偷者)或许小偷还有解释自己的一套理论,所以气无处不在,呼吸之间,数无处不在,指尖之间,所以万物都有理,此为太极也

卦中立象。有不拘说卦乾马坤牛。乾首坤腹之类者。有自卦情而立象者。如乾卦本马而言龙。以乾道变化。龙乃变化之物。故以龙言之。朱子语录。或问卦之象。朱子曰。便是理会不得。如乾为马而说龙。如此之类。皆不通。殊不知以卦情立象也。且荀九家。亦有乾为龙。又如咸卦艮为少男。兑为少女。男女相咸之情。莫如季之少者。故周公立爻象。曰拇曰腓曰股曰憧曰脢曰辅颊舌。一身皆感焉。盖艮止则感之专。兑悦则应之至。是以四体百骸。从拇而上。自舌而下。无往而非感矣。此则以男女相感之至情而立象也。

这段就是说朱熹解易之不行(主要在于《说卦传》,他老人家喜欢,而《说卦传》是后于卦爻辞的——相传周公而作),徒弟问乾为何比作龙(爻象上,群龙无首,飞龙在天等等),朱熹就是不搭理,这里来知德给我们解释了(前文在王弼注易处也有涉及),龙表达的是变化,而乾属性是动,动就会变,况且汉代易学九家都这个比附---马融、郑玄、荀爽、刘表、虞翻、陆绩以及魏末的王弼.在看看咸卦的组成,艮和兑两卦,一个是少男,一个少女,所以周公在解释这个卦里面用到了很多形象的比喻——拇指、小腿、大腿、心神不定、脊椎、面颊、舌头等,都是身体感应部位,艮代表山,是静止的,所以感应还是那个状态,兑代表泽,和山相应就愉悦了,所以四肢百骨,从脚趾头一直到舌头以下没有一个不产生感应的,所以用少男少女情到浓处去立象

周易竟如此简单——周易哲学大师,来之德卦变思想

第二,错:

错者。阴与阳相对也。父与母错。长男与长女错。中男与中女错。少男与少女错。八卦相错。六十四卦。皆不外此错也。天地造化之理。独阴阳不能生成。故有刚必有柔。有男必有女。所以八卦相错。八卦既相错。所以象即寓于错之中。如乾错坤。乾为马。坤即利牝马之贞。

事物都是有两种,错者,相对也,有错有对,一个矛盾体,父和母,长女和长男、中男中女、少男少女,八卦相错,独阴不生,独阳不长(植物既要光合作用也要呼吸作用,既要阳光也要休息调整),有刚有柔,有男有女,所以八卦是相错,所以象里面也是有错,就像乾坤两卦,一个公马一个母马

第三,综:

综字之义。即织布帛之综。或上或下。颠之倒之者也。如乾坤坎离四正之卦。则或上或下。巽兑艮震四隅之卦。

综这个词的名字就是这位老先生提出来的,来至于《系辞传》“错综其数”,所以今天研究卦的先生们可以感谢来知德,而宗卦,宗卦有两种,一个是我们常见的,也就是通俗的综卦,上下颠倒,还有一个叫杂综,区别在于:大家想想京房六爻卦变,乾卦的一世卦到五世卦,和坤卦的一到五世卦,乾一世姤对坤五世夬互综,其他的尾卦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游魂、归魂卦就是杂综。

然后来知德用宗卦去解释《易传》,大家要看《周易集注》即可明了,这里只是告诉大家他们解卦方式

第四,变:

变者。阳变阴阴变阳也。如乾卦初变即为姤。是就于本卦变之。宋儒不知文王序卦如屯蒙相综之卦。本是一卦。向上成一卦。向下成一卦。详见前伏羲文王错综图。

以讼卦为例,初六:小有言。来注:变兑为口舌,言之象也。把讼卦的初六爻变成阳爻,下卦就变成兑卦,兑有象征口舌,代表语言。

周易竟如此简单——周易哲学大师,来之德卦变思想

第五,中爻

中爻者。二三四五所合之卦也。系辞第九章。孔子言之详矣。大抵错者阴阳横相对也。综者阴阳上下相颠倒也。变者阳变阴阴变阳也。中爻者。阴阳内外相连属也。

中者,卦之中间者,也就是一个卦初爻和上爻中间的四爻,也就是类似于我们今日所谈互卦

以师卦为例六五爻:长子帅师,来注:中爻震,长子之象也

周易竟如此简单——周易哲学大师,来之德卦变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