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之宣纸文化

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地名意义上的广义的“宣纸”

“宣纸”二字连用,作为一个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出现,始于唐代的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书中第一次提到“宣纸”。根据专家考证,该书写成于大中元年(847),于乾符初年(874)刊行。该书卷二上云:“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

对于此话,各有各的解读。从符号学的观点研考这句话,张氏所言“宣纸”,应理解为宣州所产之纸,因为如果这里是指质量上乘的宣纸,那为何还要“用法蜡之,以备摹写”呢?需要“用法蜡之”的纸既不可能,也不能作为贡品上贡朝廷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断定这种所谓“宣纸”绝对不会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而生产出来的纸张。

文房四宝之宣纸文化

这种纸仅是“好事家”“用法蜡之”以后才可用的,怎能将这种纸抬高到与后来之宣纸相提并论的程度呢?可见此时的“宣纸”与后来的“宣纸”是同名不同质。再则,“用法蜡之”指的是在“宣纸”上加工,加工方法无非是砑光、拖浆、填粉、加蜡、施胶之类,加工后才能“以备摹写”,又可见这种纸张的制作在当时还未必十分完善。

根据所述,我们认为,当时所谓宣纸绝不是含现今原料之“宣纸”,而是当时宣州所产上乘纸的总称。但不可否认,当时宣州已经产出名纸,以地名命名的宣纸之名就此产生了,但当时的宣纸显然不是以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作为原料而制作出来的纸张,而是其他种类的皮纸。我们完全有理由将之视为现今“宣纸”的前世,但不可视为和现今宣纸同质的纸张。

被称为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创造。正是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民族文化才得以传播并发扬光大,从而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东方文化并影响整个世界的进步。

文房四宝之宣纸文化

毛笔是我国传统书法的重要工具,可以说,汉字书法是毛笔发展的产物。中国的毛笔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远在仰韵文化遗址的彩陶上的花 纹有一些就是用毛笔绘制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普遍使用毛笔,楚国叫“聿”; 吴国叫“不律”;燕国叫“弗”。到了秦代才正式定名为“笔”,并且一直沿用至今。据资料记载,1954年长沙左家公山古墓中出土了一支战国时期的毛笔,从 发掘情况来看,古今毛笔的结构差不多,只是制笔的材料不同罢了。

由于毛笔不易保存,古笔的存世量稀少,因此毛笔的价值其实很高。2000年北京翰海一支明万历竹刻人物毛笔以7.05万元成交。2004年北京 翰海一支明万历竹刻花卉纹毛笔最终成交价为60.8万元。2008年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支明万历竹刻花鸟纹毛笔,更是以103万元的高价成交。

文房四宝之宣纸文化

墨是用于书画的黑色材料。它与毛笔差产生于差不多的时代,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有类似的墨迹,不过那时的墨只是一种天然石墨。我国人工墨大约始于战国时代,从那时出土的竹木简来看,那时墨的质量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随着汉代制墨规模的扩大,制墨作坊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三国时的书法家韦诞是我国记载的最早的制墨名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汉魏以后,制墨技术越来越发达,到宋朝徽州成了全国的制墨中心。这里产的“徽墨”名扬 天下,制墨名家辈出胡开文、曹素功,至今仍声名不衰。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可以考虑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的新墨。据书法家介绍,收藏者可以选择一些名家商品,比如 “曹素功”墨等,通常市场价格在数百元至千元之间。

文房四宝之宣纸文化

纸是一种重要的书写材料,它是用植物类纤维加工制作而成。在没有纸的古代,人们把文字刻或书写在龟甲、兽骨、竹片、绢帛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社 会的发展,这样的书写材料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西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进,为我国造纸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宋代 以后,造纸技术日益提高,纸的品种也越来越多,纸张质量也得到大幅提高。

老纸的价值在2011年的保利拍卖会上,干隆三十年的洒金发笺纸以10.64万元的高价成交。有收藏者介绍,干隆年间老纸的高价拍出已不是新鲜 事,因为古籍专场中的老宣纸拍卖结果往往都是动辄数万元。据书法家介绍,不仅是清代民国时期的宣纸价格大涨,就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生产距今不到30年历史 的宣纸,一刀(即100张)价格也至少要在万元以上。

文房四宝之宣纸文化

砚又称为砚台、砚池等,它是磨墨不可缺少的工具,砚一般是用石块或是耐磨材料制作的。

砚的生产年代,目前尚难确定。从考古资料记载,新石器时代就有了研墨工具。但据《西京杂记》中的相关记载,砚是始于汉代,主要是用瓷、陶、瓦等 材料制作;外形如同盘子。磨墨不是直接用手拿墨在砚上磨,而是另用一块研石,将墨压在砚台上研磨。到了唐朝,随着制砚技术的改进,就出现了石砚,并出现了 名盛天下的端砚、歙砚等名砚。到了清朝时代,砚台趋渐工艺化、美术化,除了实用之外,还有了收藏、观赏的价值。

文房四宝之宣纸文化

时至今日,虽然我们已不再像古人对文房四宝那样依赖,但其历史、艺术、文物、经济等方面的价值却与日俱增。收集珍藏文房四宝,也不再是个别文人墨客的行为,全国各地爱家日渐增多,暗暗的形成了一个数量庞大的收藏群体。就区域性来讲,对文房四宝的热爱,也不仅仅局限在我国范围内。

由于“文房四宝”保存不易,传世稀少,导致现今收藏市场上一“宝”难求。所以,在历次拍卖会上,文房四宝都是收藏家们重金追逐的目标。远在唐代,日本的遣唐使便把“文房四宝”及其制造方法带回日本,并一直沿用;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收藏热的升温,从日本到韩国,到新加坡,到东南亚,甚至欧美等国,都正在掀起一股收藏文房四宝的火热浪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