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背后的那些套路

目前,比特币在经历了数月震荡之后,已经从去年最高的19000美元跌破了8500美元的关口。其他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数字货币,受到比特币价格影响(其他的加密货币是比特币价格是关联的),也与1月份的高位相比腰斩不少。

不过,最近很多“山寨币”发币机构,最近却仍旧混得“风生水起”,究竟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迁移海外

因为中国去年的9.4政策,彻底禁止ICO,所有中国的项目也禁止在中国大陆进行ICO。为了规避这种风险,众多项目方就去寻找一些小国进行公司注册。

多数公司是去中国香港、新加坡和日本,进行公司和基金会注册。不过,由于日本的监管政策最近日趋严苛,所以新加坡便成为了国人最爱去的地方。在新加坡,甚至出现了各种帮助国内的项目方注册、落地等相关手续办理等一条龙服务的咨询公司。

项目方在完成白皮书后,通过代投、大佬站台、路演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和募集。

一般来说,基于公链的项目,多选择用比特币进行募集;基于应用层面,多用以太坊进行募集。其中,以太坊可以进行智能合约的一键发币,几十分钟就可以完成。

所以,大部分的空气币都会选择用以太坊进行发币。各种散户拿到数字货币以后,上交易所后,等着交易所进行二级市场交易。

虚拟货币背后的那些套路

目前世界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政策分布图

传销币发光

传销币是一种假的虚拟货币。传销币具有十分明显的传销特征,主要是针对三四线城市的没有什么文化的大妈和老人。

互金安全专委会报告指出,假虚拟货币网站平台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具有金字塔式发展会员的经营模式。此类平台的主要特点是采用金字塔式的发展会员经营模式的假虚拟货币平台,宣称其虚拟货币或积分币可产生高额回报。此类平台多以“拉人头”“高额返利”等模式吸引投资者,涉嫌进行传销。

二是涉嫌资金盘人为拆分代币。此类平台发布的假虚拟货币多没有真实代码,无法产生区块或在区块上运行,因此多采用人为拆分的方式进行代币奖励,通过在短期内不断的拆分,产生大量积分或代币,造成财富暴涨的错觉。

三是受到机构或个人控盘,无法自由交易。此类平台发行的假虚拟货币多无法在虚拟货币交易所交易,因此多采用场外交易或自有交易所交易。同时价格还存在受到机构或个人的高度控制的现象,容易造成价格快速上涨的错觉,但用户往往无法进行交易或提现。

虚拟货币背后的那些套路

臭名昭著的传销币——维卡币

资金盘的进驻

漫漫熊市下,各种山寨币的阴跌,也导致很多散户投资人在群里发泄。这时候,群里一般多会出现许多官方的托。

这种托,常常会喊,“XXX十倍,百倍”,“XXX到1元”。稍微有点内涵的会说,“项目方在做实事,只是最近不太注意营销”。

当无数的韭菜熬不住的时候,割肉去投资别的项目,项目拿着带血的筹码再开始拉盘。一根阳线改变信仰,一波又一波的韭菜又追涨,收割。

资金盘操控的虚拟货币,与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币呈现完全的差别。没有代码库的更新,将一个与区块链完全没有任何关联的项目扯在一起,就是为了发币而发币。

虚拟货币背后的那些套路

某资金盘在群里的口号

资本方的进场

过年时候,三点钟社区的各路币圈大佬和互联网大佬的交谈,甚至在新浪开辟了专门的访谈。这种访谈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给自己和自己的公司或者项目做营销。

很多传统基金之前所投的互联网项目,由于受困于资金和市场问题,一个白皮书,一个ICO,就成功包装成一个区块链的公司。

由于各种资本方有着大量的廉价筹码,可以随意对二级市场的散户进行收割。

虚拟货币背后的那些套路

新浪开通区块链专栏

媒体的世界

各种山寨币需要对自己产品进行各种宣传,让更多的韭菜知道自己的产品。这种虚拟货币的宣传,各种自媒体也就有了几百家的自媒体。

虚拟货币背后的那些套路

币圈某自媒体发出的招聘通知

虚拟货币的意义

虚拟货币本来属于程序员的一种极客产品,是为了达成某种美好的愿望的产品。随着时间的迁移,被资本市场不断热捧,美国芝加哥甚至上线了比特币的期货交易所。

不过,很多虚拟货币项目还是拥有较强的落地可能性和发展的空间。可是,就像当年的互联网泡沫一样,需要一场漫漫熊市,刺破泡沫。只有从熊市中活过来的项目和公司,才有可能成为下一个BAT。

你在各种新闻所看到的那些实现财务自由的人,他们没有一个拿着传销币和空气币。他们都是熬过漫漫熊市,等着自己投资的那些真正项目公司落地成长起来,才获得千倍甚至万倍的回报。

提高自己的认知,才是投资成功的关键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