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囊失意半輩子,一朝發力,迅速連升七級,留下千古美名

窩囊失意半輩子,一朝發力,迅速連升七級,留下千古美名

王陽明是1472年出生的,1506年,他34歲時,被太監叫人痛打四十大棍。

之後,他被髮配到當時最偏遠的地方貴州龍場,當一個驛丞,相當於偏遠山區的郵電所所長。

同時,他連累他的父親王華也被趕出北京。

在龍場,當地人都是少數民族,和從漢地逃亡來的各種犯罪分子。語言不通、水土不服,王陽明吃足了苦頭。

但是,他做了一件事,卻使他的人生,從此立地起跳。

他在當地的一個山洞裡立地起跳,從一個小小的驛丞,四年連升七級,並讓自己成為那個時代的偉大人物。

然後,又成為中國歷史上“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人物、成為中國儒學史上的兩個聖人之一(另一個是孔子),成為“五百年來第一人”。

1509年,他復官廬陵縣知縣,然後開始接連高升——

1510年,他升任南京刑部主事。1511年,他被召入京城,歷任吏部驗封司主事、署員外郎、吏部文選司主事。1512年,又歷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南京太僕寺卿。1514年,升任南京鴻臚卿。

就這樣短短四年,連升七級。

可是還沒有完。

1516年八月,他又被擢升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安)、贛(州)、汀(州)、漳(州)等地。

1521年,他又被升為南京兵部尚書,加封新建伯,世襲。

而且,他還讓自己在中國軍事史上留下顯赫聲名。

他在兵力不多的情況下,通過贛南剿匪、生擒寧王、廣西平叛等行動,立下驚世戰績。

但所有這些,對他來說,都只不過是小事情,他一點也沒有放在心上。

他放在心上的,是他在貴州龍場所做的一件事。

一切都起步於那件事。

窩囊失意半輩子,一朝發力,迅速連升七級,留下千古美名

中國的哲學史、思想史,也因為他的那件事,而重重地加了一個章節。

那件事,現在已是盡人皆知,就叫做“龍場悟道”。

他悟的是什麼道?

他當時說了這句話:“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這句話就像突然在半空出現的太陽,一下子把人照得晃眼。當時所有的讀書人都驚呆了:原來每一個人,都可以做聖人。

這可不是一句空頭口號,也不是心靈雞湯。這是真真切切的事實。他有一整套把這個句變成現實的方法。

這套方法,我們就叫“陽明心學”。

窩囊失意半輩子,一朝發力,迅速連升七級,留下千古美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