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村姑去世,讓張作霖為她立碑,還把自己的名字刻到了碑上

一個村姑去世,讓張作霖為她立碑,還把自己的名字刻到了碑上

墓地

1889年,在奉天省海城縣發生了一起命案,死去的叫張有財,也就是張作霖的父親。張有財死後,張作霖無所依靠,年僅十四歲便開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涯,輾轉幾個地方之後,張作霖來到了奉天省營口市的一個小村莊。作為一個流浪之人,張作霖衣食成憂,於是,每年就到當地的一個孫姓大戶家裡邊乞討,當時的孫姓大戶供養了一大批長工,開設了專門的長工食堂,於是這裡就成了張作霖混飯吃的地方。起初的時候,孫老爺並不去計較張作霖,但是久而久之,就對張作霖不懷好感了,於是就打發下人要趕走張作霖。

一個村姑去世,讓張作霖為她立碑,還把自己的名字刻到了碑上

張作霖

就在這個時候,孫家的大夫人路過,見到了張作霖,看他實在可憐,就把他收留下來,每日都供給他一碗飽飯來吃,張作霖雖然年輕,但是從他後來的表現當中就可以看出來,這是個知恩圖報之人。為了表示對孫夫人的感謝,張作霖從此就留在孫家,什麼髒活累活他都幹,打掃院子是小意思了,連掏糞的活兒張作霖都幹過。不過話說回來,到底是孫家給了他一口飯吃。見張作霖如此賣力工作,孫夫人乾脆就把他當個親人看待,不僅讓他叫她乾孃,而且還在平日裡給張作霖縫補衣服,連自己丈夫平日裡穿剩下的衣服,孫夫人都悄悄地拿給了張作霖。如此恩情,張作霖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一個村姑去世,讓張作霖為她立碑,還把自己的名字刻到了碑上

民國老照片

也是在這個村子裡,張作霖學會了給牲畜看病的本是,當時的東北兵荒馬亂,無論是土匪還是官兵,最離不開的就是戰馬。一旦戰馬生病了,那就能且只能依靠這裡的獸醫們。張作霖天生好學,很快就在這一地片小有名氣,不論是軍隊還是土匪,都跑到他這裡來給馬治病。正是因為這樣的緣故,張作霖在後來才加入了土匪的隊伍之中。歷經歲月煎熬之後,張作霖在土匪中越來越出名,最後還被朝廷收編,做了堂堂的師長,手下的部隊就有幾千人那麼多。

一個村姑去世,讓張作霖為她立碑,還把自己的名字刻到了碑上

張作霖

成名之後,張作霖不能忘記的,就是這個身在高坎的乾孃,要是沒有她,就不會有後來的張作霖。於是他衣錦還鄉之時,不是去自己的故鄉海城,而是去了高坎,看了自己恩重如山的乾孃,孫夫人。不僅如此,孫夫人的兒子,還被張作霖特別關照,最後做了張作霖手下的一個團長,也算是幹成了一番大事兒。後來,張作霖的本是越來越大,最終成了一呼百應的東北王。但是,不管是什麼身份,張作霖幾乎每年都要去高坎村看望自己的這位乾孃,直到這位孫夫人在1924年去世。

一個村姑去世,讓張作霖為她立碑,還把自己的名字刻到了碑上

高坎鎮原為高坎村

孫夫人去世之後,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張作霖的耳朵裡,張作霖大為悲痛。等到心神安定之後,立即安排自己的副官連夜趕到高坎村給乾孃送行,不僅如此,還親自挑選了一塊石碑,命令副官為自己的乾孃立碑紀念。做完這些,張作霖還是覺得不夠好,乾脆就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了墓碑上,與孫家的子孫們共同擔當了立碑人的角色。於是,張作霖的名字就那麼留在了那塊石碑上,留在了高坎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