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张献忠的义子 南明的权臣 清朝的义王

清军入关后曾封过五个汉人王爷,分别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定南王孔有德和义王孙可望,今天就来和大家说说孙可望。

他是张献忠的义子 南明的权臣 清朝的义王

孙可望这个人呢,家庭贫困,生存艰难,后来张献忠振臂一呼,起军反明,孙可望欣然跟随,他聪明、圆滑,非常受张献忠的器重,后来张献忠干脆收他做儿子,于是乎,孙可望摇身一变成为张可望。

张可望作战时总是冲在前面,很能带动军队的士气,张献忠对他更是喜欢,于是在张献忠进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定都成都之后,张可望凭借军功和张献忠义子的身份,直接位列群将之首,封为平东将军,节制文武,一时间在大西政权中那是炙手可热。

他是张献忠的义子 南明的权臣 清朝的义王

1644年,清军进入山海关,1646年,清军南下,其中一支队伍负责进攻张献忠在四川的大西政权,张献忠听说清军送上门,果断引兵拒战,结果在西充凤鸣山被流矢击中身亡。张献忠死后,手握重兵的孙可望便引军避开清军,往云南贵州方向活动,后来干脆与李定国(李定国也是非常有能力的人,而且这个人很有原则性)等人一起称王,过一把皇帝瘾,孙可望就成为皇帝。

成为皇帝之后的孙可望本性就暴露出来了,他追求小富即安,和想要联明抗清的李定国格格不入,并几次三番想要置李定国于死地。奈何李定国的想法其实代表了他们这支军队中大多数高层官员的意见,无奈之下的孙可望只得同意联明(南明)抗清。

他是张献忠的义子 南明的权臣 清朝的义王

成功和南明成为朋友后的孙可望便开始的新的盘算,在幕僚的建议下,孙可望想要学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来让李定国听自己的话。公元1652年,李定国在桂林打败清定南王孔有德,一时声名远扬,孙可望的嫉妒达到了顶点,于是派一支人马尾随李定国,想要找机会干掉李定国,结果并没有下手的机会。第二年,李定国率部在衡州杀死清军大将亲王尼堪。孙可望更加嫉妒,也下定了决心赶紧篡权。

想要篡权成功,第一就要赶走李定国,于是孙可望趁清军和李定国作战时落井下石,逼走李定国,孙可望俨然董卓附身,对南明皇帝大加羞辱,南明皇帝忍无可忍要李定国救援。

逼走李定国的孙可望终于自食恶果,孙可望在湖南和清军十万大兵相遇,结果落败。打不过清军的孙可望灰溜溜的离开湖南,跑去云南打昔日的盟友李定国,结果大败,十万大军仅剩余数十人。此时的孙可望,前有南明李定国,后有清军,想了想,他一溜烟折返湖南投降清军。

投降的孙可望知道李定国很多军力部署,当时的顺治皇帝对他非常的看中,他感动不已,于是干净地出卖了李定国在西南的所有信息给清朝。也于是乎,李定国败于清朝手中,立了大功的孙可望被清朝封为义王,红极一时。

他是张献忠的义子 南明的权臣 清朝的义王

话再说回来,其实孙可望这人结局不太好,毕竟出来混始终要还,他犯错被清廷御史弹劾、被顺治问罪,为了求生存的孙可望主动要去除去王爵,不过那会南明势力还在,这个时候整治孙可望可能让南明的人不敢投降,于是拒绝孙可望的要求,同年年底,孙可望病死。(或许不是病死,只是需要他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