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我這裡有一張瑞士銀行的本票

嘿,我這裡有一張瑞士銀行的本票

2017-11-07 研究員 iSee態度

嘿,我這裡有一張瑞士銀行的本票

本文共計2017字

讀完預計佔用您4分鐘時間

嘿,我這裡有一張瑞士銀行的本票

近幾年,隨著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越來越多的外資金融機構進入國內,其中就包括瑞士銀行,要說到瑞士銀行,那豈是“高大上”可以概括的。研究員想起了發哥的經典影片《賭神》中的一句話“我這有一張瑞士銀行的本票”,可以說是身份的象徵了。

嘿,我這裡有一張瑞士銀行的本票

為啥瑞士銀行能擁有如此高的地位呢,今天研究員就給大家深扒一下它的發家史,從中咱們就能窺見一二了。

1

為什麼說瑞士銀行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銀行,主要是因為在二戰中瑞士是極少數未被戰火荼毒的國家之一。

作為一個國土面積和人口基數都很小的國家,為啥它就能倖免於難呢?理由就耐人尋味了,我們都知道它是一個因生產昂貴手錶而有錢的不要不要的國家,納粹為什麼要放過這塊“肥肉”呢,那就要看用它來做什麼了。

嘿,我這裡有一張瑞士銀行的本票

瑞士在戰爭期間是允許納粹德國進行黃金交易的,拿黃金換取硬通貨瑞士法郎。而這些黃金的來源就是納粹從被侵略國家的掠奪回來的。

黃金咋來的呢,集中營裡猶太人被拔掉的金牙和各種首飾……研究員光想想那一幕,腿都開始打哆嗦了,戰爭實在太可怕了,我的願望是世界和平。

回到正題,納粹之所以拿黃金換法郎,也是為了用來購買急需的軍用物資。瑞士銀行並不管這些黃金的來源,它的目的很明確,賺鉅額差價。

當時納粹德國的帝國銀行起碼有90%的黃金都拿出來通過瑞士銀行兌換成了法郎。納粹通過戰爭掠奪來的鉅額財產,也有相當一部分存在瑞士銀行。

納粹德國帝國銀行副行長很露骨地說過:“瑞士允許自由的外匯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這是我們至今仍讓它保持獨立的一個基本原則。”

嘿,我這裡有一張瑞士銀行的本票

這麼來看,瑞士銀行所謂的“安全”,原來是交過“保護費”的,錢是帶著“血”的。

2

接下來再說瑞士銀行被稱為最安全銀行的第二個原因——《銀行保密法》。

回到1934年的歐洲,納粹上臺後的德國政府逼迫公民把在瑞士銀行的存款幾乎全部轉入德國國家銀行。瑞士銀行為了保護這些儲戶的財產安全,開始對儲戶信息施行保密制度,這就是《銀行保密法》產生的背景。

根據1934年11月8日開始執行的瑞士銀行及儲蓄銀行聯邦法律,無論是銀行高管,還是員工個人都無權向任何第三方(包括家屬)披露任何帳務信息,即使是瑞士聯邦政府也不例外,這也就是俗稱的瑞士銀行業保密法。

嘿,我這裡有一張瑞士銀行的本票

若是賬戶涉及到政府犯罪調查或是有嚴重的金錢犯罪嫌疑,瑞士銀行還是要配合調查的。但這一條中的“犯罪”二字就很有玄機了。在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大部分國家法律中,逃稅都被視為“犯罪”,但在瑞士法律中,僅將逃稅視為“嚴重違法”,情節略輕。

因此,即便瑞士承諾會遵循“國際犯罪共同協助”法則,但前提是需要瑞士的法律也將此事件定義為“犯罪”才可以。就這意味著他國人眼中的“犯罪”,在瑞士人眼中壓根算不上,那就夠不上“共同協助”的標準。

瑞士銀行為加強保密,普遍採用了密碼賬戶、化名代號等管理方式,即儲戶只在第一次存款時寫真實姓名,之後便把戶頭編上代碼。為了替儲戶嚴格保密,在蘇黎世和日內瓦有116家專門辦理秘密存儲業務的銀行——這還不算各大銀行內設的私人儲存窗口。

在這些銀行裡,不準拍照,不講姓名,有些甚至不設招牌,只標有經營者的名字。辦理個人秘密戶頭的職員要絕對可靠,大都是子承父業,世代相傳,受過學徒制度的職業教育。

瑞士國庫的黃金大多存放於地下,其中最神秘的金庫之一,位於伯爾尼瑞士聯邦政府大樓廣場地下深達百米的防核彈掩體內,從未對外開放過。另外,在瑞士蘇黎世的腹地,湖平面以下18英尺,還靜靜地躺著全球頂級富豪的小金庫-瑞信私人客戶的儲藏室。還有更多超級隱秘的地下保險庫,隱遁於阿爾卑斯山脈之中。

有匿名金庫庫管人透露過,金庫不僅毗鄰私人飛機跑道,而且由全副武裝的安保負責安全工作。在通過前兩道門之後,還需要面臨虹膜掃描和麵部識別的考驗,隨後才能進入到3.5噸金屬門的背後。保險箱必須同時插入銀行的鑰匙和客戶的鑰匙才能開啟。多數情況下都是由儲戶自己去提保險箱,然後自己開啟箱子。整個過程絕不經過其他人手,以防洩密。

嘿,我這裡有一張瑞士銀行的本票

那如果有銀行職員洩密了,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呢?法律規定了,包括引誘銀行職員洩露客戶和銀行信息的第三人,都將面臨最低6個月到5年的監禁,以及最高5萬法郎的罰款。如是因為疏忽而洩露客戶和銀行信息,將酌情處罰,罰金不超過3萬法郎。保密協議終身有效,不因銀行職員離職、退休、解僱而失效。

保密法的實施既讓各國富豪紛紛攜帶鉅款到瑞士開設個人賬戶。尤其是一些國家的獨裁者、政客和流亡外逃者,更是將瑞士銀行視為萬無一失的保險庫,將大量的金錢存在瑞士。

但同時也讓瑞士銀行遭遇信任危機以及巨大政治壓力,一方面是因保密法案拒決向二戰遇難猶太人遺孀以及後代退還賬戶遺產,另一方面隨著國際各國對貪腐受賄以及偷漏稅查處愈發嚴格,而瑞士銀行的保密法案變相成為不法分子的保護傘,所以國際社會不斷向瑞士施壓,迫使其妥協。

最終,在今年的1月1日,由經合組織成員國以及中國、巴西、新加坡等47個國家共同簽署的《銀行信息自動交換國際公約》正式生效,而瑞士也位列其中,保密法案名存實亡。

研究員不禁有種“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感覺,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