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討厭我的爸爸,他總是言而無信!

相信每一位家長

在初為人父人母的時候

都是想為孩子做個好榜樣

當個好爸爸、好媽媽的吧

可是從什麼時候開始

變成了被孩子討厭的人呢?

我討厭我的爸爸,他總是言而無信!

事情的大致經過是這樣的:

頭一天晚上,有朋友來家做客,給小瑞帶了一盒進口的巧克力。孩子非常喜歡,當時就想吃,小瑞爸爸則收走巧克力,告誡他:“今天已經吃過晚飯了,不適合吃零食,明天你放學後,我再拿給你吃。”

小瑞強忍住口水,答應了爸爸的要求。

第二天一放學,小瑞便開心的找爸爸,請他拿巧克力,爸爸當時正在忙著修電腦,就讓小瑞再等一會兒。

幾十分鐘後,小瑞再去找爸爸,爸爸說電腦還沒修完,讓他再等一會兒。

再等了一會兒,小瑞又去找爸爸拿巧克力,這時爸爸又開始忙別的事了,仍然說沒空,讓小瑞做完作業再吃。

小瑞作業做完了,爸爸也終於忙完了,又到了晚飯時間,這時候爸爸說:“到了吃飯時間就好好吃飯,今天就別吃巧克力了。”

小瑞紅著眼睛跟爸爸強要巧克力,爸爸怒斥: “吃吃吃!就知道吃!看你上學期期末考了多少分?”

這位爸爸一而再,再而三地食言,失去孩子信任。到最後竟然還兇悍地將話題牽扯到學習成績上去,使孩子更加傷心。

也許,是從你言而無信的時候開始變得讓孩子討厭你的吧?

我討厭我的爸爸,他總是言而無信!

回老家時,在親戚家見到這樣一個情景:爸爸催著玩iPad的孩子趕緊去做作業,兒子反駁:“那為什麼你還在玩手機?”

爸爸回答:“我是大人,你管得著嗎?”

作為成年人,當我聽到那位爸爸嘴裡吐出這句話時,都感到了不適,孩子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家長和孩子實行雙重規則,有時是難免的。

你可以跟孩子解釋清楚大人和孩子的不同,比如:你必須要用手機工作,查資料。

如果實在解釋不清,寧可迴避一下孩子,躲到自己房間裡去看手機。

而這樣赤裸裸地用“大人”的優勢來碾壓孩子,就是典型的以大欺小,面目可憎。

又或許,是從你以大欺小的時候開始讓孩子討厭的?

我討厭我的爸爸,他總是言而無信!

—“媽媽,陪我玩遊戲吧。”

—“我忙著呢,你自己玩吧。”

—“爸爸,你在看什麼?”

—“我在看大人看的東西,你看不懂的。”

這種對話經常出現在生活中吧。不回應孩子的需求,到頭來又抱怨孩子不跟自己親近。隨手打消孩子的好奇心,卻總是要拿TA跟別人家孩子比較。如果你能多傾注一點溫暖在孩子身上呢?

所以,還是從你冷漠無趣的時候開始讓孩子討厭的吧?

我討厭我的爸爸,他總是言而無信!

不要把大人的“壞習慣”

隨手帶給孩子

不要忽視孩子的需求

不要哄騙孩子

做一個言而有信

尊重孩子

溫暖有趣的家長

可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呢

養了一大一小兩女兒,大女兒才藝出眾,乖巧伶俐;小女兒古靈精怪,人見人愛。兩姐妹間也完全沒有所謂的二胎之爭,相親相愛,完全融洽。是當之無愧的二胎安利狂魔。

大家向她討教育兒之道,她總說,我是和孩子們做朋友的呀,要和他們一起玩一起瘋,不然不好融入他們。當然了,光在一起玩是不夠的,有了媽媽這層身份,就要以身作則。她有一句名言:“什麼育兒方法,都是廢話,自己做不好,都是打臉!”

聽得我虎軀一震...

不過,正是因為她

以身作則,突破自我,讓自己積極向上的態度,才養育出了兩個人見人羨的女兒。

不說了

再說下去該組團去別人家偷孩子了

我討厭我的爸爸,他總是言而無信!

- END -

△ 部分配圖和文字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