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打车链?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也许是天下苦空气项目久矣,现在但凡有丁点靠谱的项目便会引得无数韭菜竟折腰。”

最近前快的创始人,号称“链圈哲学家”的陈伟星,公开昭告天下,启动“打车链”项目,宣称"这是一次诺贝尔奖级的伟大社会实验。"

且慢,打车链?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想当年,这位曾经和程维一起拼过刺刀的男人,眼见当年的死敌已成就一方霸业,俨然一派江湖大佬的作风;而自己却只是一家三流投资公司的创始人,江湖地位差距不可谓不大。这份落寞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吧。

“君子复仇十年不晚”,曾经在快的和滴滴合并过程中,被踢出局的耻辱是如何不能忘记的,这不,复仇的机会到了。

“打车链”要干什么?

听这名字,顾名思义,这应该是一条链,一条公链,可能跟EOS,NEO,ADA类似,相当于一套底层的操作系统。打车链可能是一个更加专注于交通出行的公链生态系统。嗯,按照陈伟星的个性,是绝不可能再与程维竞争什么打车业务的,只有彻底将滴滴连根拔起才能洗刷曾经受尽的屈辱。

“打车链”怎么干?

既然是生态系统,那么必然涉及到各方参与者,本人在此大胆猜测,这些参与方应该会包括各种基于交通出行的DAPP创业团队,出租车司机,快车司机,专车司机,客服公司,保险公司等。说白了,打车链要做的事情就是成立一个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前期公链开发以及推广,制定合理的Token激励机制,具体的打车运营工作就是各个参与方做的事情了。如下图所示:

且慢,打车链?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由于打车链没有像滴滴这样的中介组织,乘客能花更少的钱,司机也能赚到更多的钱,确实是一个多方受益的事情。对于像滴滴这样一个已经在社会中引起众怒的中心化组织而言,不啻于投下了一枚核弹。

然而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打车链面临的难题

1. ICO合规性问题

毫无疑问,设计这样一个公链生态系统,需要Token来激励各方参与者,这必然涉及到ICO的问题,作为交通出行领域的两个最大国家,美国和中国,对于ICO问题历来是非常谨慎的。美国成立了ICO认证委员会, ICO项目需要通过相关机构的认证,否则就是变相发行证券而受到证券法的约束,没有发行资格的主体私自发行ICO将触犯法律。而中国则直接将ICO定义为非法融资。对于打车链这样影响广泛的区块链项目,受到的关注和审视显然会更大,如何在这两个国家实现合规运营将是打车链成功的关键。

2.公链技术问题

(1)性能

据公开资料显示,滴滴当前日均订单量约为2千万单,相当于平均每秒钟要实现231次支付。目前比特币是每秒6-7秒,以太坊是每秒25笔左右。如此看来,性能差距似乎不小。不过,如果采用DPOS共识机制,做到每秒千笔以上的交易量不是太难的事情。比如波场就号称做到每秒1500笔,EOS更是号称要做到每秒百万级别以上的交易量。但是DPOS毕竟是一个未经实际检验的共识机制,不过总体而言,交易处理能力并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2)扩展性

比特币和以太坊就因为扩展性问题经历多次分叉,对打车链这样庞大的项目,肯定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然会历经多次迭代升级,扩展性是一个大问题;不过,如果参考EOS的方案,采用DPOS共识机制,当需要升级版本时,只需要在21个节点之间达成共识即可。这个问题倒也不难解决。

综合看来,技术问题似乎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3. 生态整合能力

该项目需要打造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需要创始团队拥有强大的生态整合能力以及精巧的Token激励体制。俗话说,“英雄振臂高呼,应者云集”,陈伟星会是那位英雄吗?

4.滴滴的反攻

毕竟天下苦滴滴久矣,想必程维也应当有自知之明;内部不稳,再遇上区块链这个大杀器,各路诸侯蠢蠢欲动,揭竿而起的可能性很大。据悉,滴滴内部也正在抓紧研究区块链技术,所以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游戏,谁将是最终的胜利者,尚未可知。

结尾

打车链项目确实是一个堪称宏伟的项目,在前有无数艰难险阻,后有敌人反攻的情况之下,如果真能取得成功,将极有可能是首个能够大范围实际落地的项目,将可能把区块链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这对所有的区块链从业者而言,都是一件极大的好事,我在此预祝陈伟星早日取得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