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你平時所說的建盞常識有可能都是錯的

青瓷杯、紫砂杯那麼常見,但也正是因為其不常見且又是獨一無二的特性,才成為了主人杯的首選。作為資深的盞友,相信對於建盞的知識大家都可以說出來不少,而今天要告訴大家的就是:你熟悉的這些建盞常識,竟然都是錯的。

注意 你平時所說的建盞常識有可能都是錯的

一、建盞開片以及釉面小孔均屬於瑕疵

正確觀點:開片本是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所以並不屬於瑕疵。反而人們掌握了開片的規律而製出了開片釉,成為瓷器的一種特殊的裝飾。宋代汝、官、哥窯都有此類產品。開片也稱為冰裂紋,按照顏色可以分為鱔血、金絲鐵線、淺黃魚子紋;按照形狀可以分為網形紋、梅花紋、細碎紋等等。

二、建盞古代是用來鬥茶的,現在飲茶不適合用建盞

正確觀點:不可否認,黑釉不適合觀察湯色,可是如今,我們對於飲茶時的環境、心情,甚至對茶器的選擇有著諸多的要求。單拿茶器來說,我們不僅僅要考慮到其文化內涵,還要選擇其的實用價值、收藏價值等等。所以,建盞如今正迅速的被大眾熟知,並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為建盞當時淡出,是由市場規律所決定的。而如今,建盞重新迴歸大眾視野,也是市場規律所決定的。況且建盞軟化水、激發茶香是不爭的事實,關鍵看您是如何選擇的了。

注意 你平時所說的建盞常識有可能都是錯的

三、老盞一定比新盞值錢

正確觀點:建盞每一隻都是獨一無二的,也可以從價格的角度上說每一隻都是可以去單獨定價的。就拿新盞來說,每個師傅都有自己獨特的釉料、獨特的燒製方法,即便是同一師傅的作品,也不盡相同。斑紋的不同,口徑大小的不同,作家名氣大小的不同,價格也會浮動很大,幾百到幾千塊,甚至幾萬、幾十萬的都會存在。

新盞之間價格比較都相差如此多,更何況與老盞比較。且不說市面上老盞假多真少,單說真的老盞,價格也要通過很多方面去判斷,比如完整性、稀有度等等。所以,說老盞一定比新盞值錢太絕對了,要具體盞具體去分析判斷。

注意 你平時所說的建盞常識有可能都是錯的

四、如何辨別建盞的真偽

1、通過價格辨別建盞的真偽

建盞昂貴,源於它的來之不易。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建盞的製作過程。一般是調配好陶土,然後陶土經過拉胚,製作建盞杯型。拉好的胚需要等待涼胚,涼乾的胚體需要再修製成完美的盞型。再洗釉,上釉。上完釉的杯子,需要涼乾等待燒製。之後再開始入窯燒製,燒製的溫度要達到1300度。建盞的高溫燒製導致成品率低,甚至長達一個月都燒製不出精品。可見其製作工藝的繁瑣與珍貴。

注意 你平時所說的建盞常識有可能都是錯的

2、通過品質辨別建盞的真偽

建盞真品大多柔潤細膩,而並有深沉之感,深沉之感只能是靠個人的領悟。現代仿建產品由於採用的瓷土、釉料及燒成溫度與古代相近,故胎、釉的化學成分基本一致,紋理也幾可亂真。但仔細觀察,其釉面大多較浮亮且亮光扎眼。為了到達古舊的效果,仿製品會人為的粘上一些所謂的“土鏽”(土鏽是陶瓷器埋在潮溼土裡的時間過長釉面粘有凝固的土,還有土壤裡的白螞蟻在器物上做巢造成很不易脫落的凝固土)。

3、通過做工辨別建盞的真偽

在胎體表面,建盞真品表面平針光滑,手感細膩輕綿,仿品大多為輪制壓模或注漿成型,修刀過於工整,以致顯得拘謹而缺乏真品的自然、隨意之感。因此在視覺上比較呆板,缺乏自然的隨意之感。在裂紋上,建盞真品由於製作工藝等方面的原因表面會有一些細微的裂紋,仿品大多不見冰裂紋,少數放置爐火焙烤而後置水中,利用熱脹冷縮原理而產生冰裂紋,但裂紋較粗。新仿品若用手指輕輕彈擊,發出的聲音較清脆,而宋代建盞發出的聲音較深沉,如此一來辨別建盞的真偽就變得簡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