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民族的名族英雄“冉閔”為何不為人所知?

漢民族的名族英雄“冉閔”為何不為人所知?

冉閔(?-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稱。350年稱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352年冉閔突圍不遂,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斬於遏陘山,後被追諡為武悼天王。冉閔後人的墓誌上稱冉閔為"平皇帝",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冉魏政權給冉閔上的諡號。

漢民族的名族英雄“冉閔”為何不為人所知?

史載,西晉亡時,全國人口2000萬,北方人口至少1500萬以上,然而五胡亂華後,人口銳減,當時北方的漢人最多隻剩400萬左右。到公元349年,胡人人口遠遠超出漢人,僅北方匈奴、鮮卑、羯、氐、羌五胡以及其他的非漢民族的人口達五六百萬之眾,而漢人僅有四五百萬人左右。同時,在東漢、魏、晉、石趙四個朝代因各種原因西北諸胡和北方的鮮卑等約五六百萬人大量陸續遷入中原地區,而偏安江南的東晉,人口僅300萬餘。中原地區的漢人被奴役不當人看待:冉閔所屬的後趙在十六國中最為強盛,開國皇帝石勒是胡人,他規定:胡人劫掠漢族士人免罰;胡人若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漢人的東西;禁止漢人稱遊牧民作胡人,而稱“國人”,違者斬。。

石勒死後他的兒子們互相攻伐,並且對冉閔百般猜疑,冉閔在壓迫與對漢族同胞被壓榨的不忍下殺石鑑、滅後趙,建立漢族政權,國號大魏,史稱冉魏,年號永興。冉閔發佈殺胡令“諸胡逆亂中原已數十年,今我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暴胡欺辱漢家數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今特此討伐。犯我大漢者死,殺我大漢子民者死;殺盡天下諸胡,匡復漢家基業;戮胡狗為天下漢人義之所在,冉閔不才,受命於天道。特以此詔告天下。”  冉閔又宣佈:“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人(漢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矛門。冉閔還親自率趙人誅殺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屍諸城外,悉為野犬豺狼所食。屯據四方者,所在承閔書誅之,於時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半”。  時中原廣大地區——山東、山西、陝西、江淮北部的漢人都紛紛起兵,對中原的數百萬胡族展開大反攻,“無月不戰,互為相攻”。甚至遠在隴西的麻書收到冉閔的“討胡檄文”後都殺掉所部胡人,因為隴西胡人太多,麻秋帶領部下斬關向東出關中去投靠冉閔,在冉閔和各路漢人義軍的武力威脅下,氐、羌、胡、蠻數百萬胡人被驅逐。有的返還隴西或河套草原一帶原來生活的地方,有的遷回中亞老家。在返遷途中,不同民族的胡人又因為種族衝突和缺乏糧食而相互掠殺,能成功回到故土的十之二三,僅這場胡族大返遷就造成數百餘萬胡人死亡。

冉魏漢人政權建立後,“清定九流,準才授任”,“儒學後門多蒙顯進,於時翕然”,引起胡人的恐慌,眾胡聯軍征討冉魏,冉閔率領漢軍浴血奮戰。永和八年(352年)四月,前燕慕容俊已克幽、薊,至於冀州,冉閔帥騎拒之,與慕容恪相遇於魏昌。大將董閏對冉閔說:“鮮卑採勝氣勁,不可當也,請避之以溢其氣,然後濟師以擊之,可以捷也。”閔怒曰:“吾成師以出,將平幽州,斬慕容俊。今遇恪而避之,人將侮我矣。”慕容恪以鐵鎖連馬,選善射的鮮卑勇士五千,方陣而前。冉閔騎駿馬,“左仗雙刃矛,右執鉤戟,順風擊之,斬鮮卑三百餘級”。但前燕援軍趕到,圍之數週,冉閔寡不敵眾,躍馬潰圍東走,行二十里,為恪所擒。臨死前,慕容俊問冉閔:“汝奴僕下才,何自妄稱天子?”閔怒曰:“天下大亂,爾曹夷狄,人面獸心,尚欲篡逆。我一時英雄,何為不可作帝王邪!”慕容俊大怒,“鞭之三百,送至龍城,斬於遏陘山”。也許是冉閔死得太冤,遏陘山“七里左右草木悉枯,蝗蟲大起,五月不雨”,到了十二月,慕容俊愈發感到心虛,“遣使者祀之(冉閔),諡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雪。”

《屠胡令》使得漢族人口恢復增長,北方很多漢族地主勢力漸漸強大起來;使少數民族統治者暫時放棄了進攻東晉朝廷,漢族得到了喘息機會;使胡人看到了漢人的力量,開始重視和漢人和睦相處,拉攏漢族地方實力派,為楊堅滅胡和隋唐的一統創造了外部條件;保存了漢文化,使得中國的漢文化沒有像古印度、埃及、巴比倫文明一樣就此終結。然而,

這位漢族英雄的功績很少被歷朝歷代的文人提及,我想是有以下的原因吧:1.他作為臣子弒君,作為義子弒父,雖然他殺的是作惡多讀的胡人皇帝,但在儒生眼中和帝王眼中這種行為是不能忍的。2.他殺戮過多了,讓各胡族恐懼。若是有皇帝為他做傳,那周邊胡族就要擔心這個皇帝是不是要收拾他們了,不利於外部穩定。3.五胡亂華之後的統一王朝唐的皇帝們本身有鮮卑血統也算胡人。

在這裡宣揚一下這位漢族英雄,讓他的功績不被磨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