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裝配式建築不搞一刀切 成本優勢將逐步顯現

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築正呈現平穩健康的發展態勢。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獲悉,2017年1-10月,全國已落實新建裝配式建築項目約1.27億平方米。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司長蘇蘊山表示, 發展裝配式建築是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由於過去產業基礎薄弱,裝配式建築在成本上的優勢尚未顯現。今後隨著建築工業化水平的提高、管理水平的進步、規模效應的擴大和新型建築材料的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成本優勢將進一步顯現。

另外,蘇蘊山也指出,各地區發展裝配式建築實行區別對待,不搞一刀切。“能快則快,不具備條件的地區也不要急於求成。”

新建裝配式建築規模不斷壯大

裝配式建築是用預製部品部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築。

據瞭解,以裝配化作業取代手工砌築作業,能大幅減少施工失誤和人為錯誤,保證施工質量;有效提高產品精度;而且減少了噪聲擾民和建築垃圾的排放,節約資源能源。

蘇蘊山表示,發展裝配式建築符合綠色發展的方向,對於建築品質提升起到關鍵作用。同時,發展裝配式建築能助推行業轉型升級,帶動產業鏈發展;同時引導農民工轉化為產業工人,對推動人的城鎮化將產生重要作用。

蘇蘊山介紹, 目前各地積極推進裝配式建築項目落地,新建裝配式建築規模不斷壯大。

據統計,2015年全國新建裝配式建築面積為7260萬平方米,占城鎮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為2.7%。2016年全國新建裝配式建築面積為1.14億平方米,占城鎮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為4.9%,比2015年同比增長57%。

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部出臺了推進裝配式建築發展相關政策文件,整體發展態勢已經形成。

裝配式建築成本優勢將逐步顯現

裝配式建築規模的擴大直接帶動了設計、施工、部品部件生產、裝配化裝修、設備製造、運輸物流、及相關配套等全產業鏈的發展。

同時,相對於傳統現澆建築,裝配式建築可縮短施工週期25-30%,節水約50%,減低砌築抹灰砂漿約60%,節約木材約80%,降低施工能耗約20%,減少建築垃圾70%以上,並顯著降低施工粉塵和噪聲汙染。

但是,蘇蘊山指出,裝配式建築的發展依託的主要是技術的成熟和產業鏈的支撐。由於過去產業化的基礎比較薄弱,裝配式建築的一些優勢還沒有體現出來。

“比如成本,規模化的製造本來價格上是有優勢的,但是我國的裝配式建築發展處在小規模的示範階段,部品部件的生產還沒有形成標準化、通用化和社會化,特別是管理環節還與現代化建造方式不匹配。”

蘇蘊山強調,實際上綜合考慮建安成本、財務成本、工期成本等,裝配式建築相比傳統的建造方式,從成本上來說更節約。

而根據專業機構測算,裝配式建築規模達到20萬平方米,完全能跟傳統的建造方式成本持平。

“只要把完整的產業鏈做起來,成本優勢就會顯現出來。”蘇蘊山說。

保障裝配式建築質量安全

另外,為推動裝配式建築健康平穩發展,我國出臺了《裝配式混凝土建築技術標準》、《裝配式鋼結構建築技術標準》、《裝配式木結構建築技術標準》等標準規範。各地也在不斷加大標準規範編制力度,據不完全統計,各地出臺和在編的裝配式建築標準規範達200餘項,為裝配式建築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副司長曾憲新表示,保障裝配式建築的質量安全是裝配式建築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此,下一步將進一步落實建設主體責任和加大政府監管力度,加快建立健全適應裝配式建築質量安全的監管機制。

“落實各方主體的質量責任,既要突出建設單位的首要責任,也要強化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的主體責任。同時,在裝配式建築中大力推廣工程總承包方式,充分發揮總承包企業技術和管理上的優勢,來實現對裝配式建築質量安全的有效管控。”曾憲新說。

據悉,下一步,住房城鄉建設部將按照“一體兩翼,兩大支撐”的思路,即以成熟可靠適用的裝配式建築技術標準體系為“一體”,發展EPC工程總承包模式和BIM信息化 技術為“兩翼”,創新體制機制管理和促進產業發展為“支撐”,進一步提升裝配式建築 品質,平穩健康推動產業發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