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順治的“善變”是有目的的,他不僅是個情種,也是一個有手腕的統治者,處理多爾袞及其勢力,也是清朝政治形態改變的一個過程,我來敘述一下。

多爾袞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多爾袞誅除異己,逼死豪格。

多爾袞攝政期間,為團結宗室貴族,曾為一些身敗名裂的貴族子孫恢復宗籍,封給爵位,但是由於他威福自專的秉性,在政治上不斷誅除異己,又在皇族內部引發新的鬥爭,並且發展到極其激烈的地步。

福臨在宗室貴族間的權力爭奪中即帝位,由多爾袞與濟爾哈朗共同輔政。多爾袞率大軍佔領北京後,名聲大震,一時“關內關外,鹹知有睿王一人”(《清世祖實錄》卷26)。他為了獨攬大權,於順治四年(1647)二月,藉口濟爾哈朗“府第逾制”,罰銀2000兩,罷輔政。由同母弟多鐸繼為輔政王。多爾袞一系掌握了全部權力。接著,多爾袞又把鬥爭矛頭指向早已視為眼中釘的豪格。

下圖豪格畫像

多爾袞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順治初年,豪格東征西討,再建新功。順治三年(1646)三月,授靖遠大將軍,統率大軍自陝入川,鎮壓張獻忠領導的大西軍。清軍馳入西充,時值大霧彌天。張獻忠剛愎自用,不信清軍神速,未加提防。豪格大軍突至,張獻忠倉促間被一箭射中心臟,當即死去。於是後世編造出一個荒誕不經的故事廣為流傳,說張獻忠在一座古塔中拆出了一塊石碑,碑文曰:“造者於化龍,拆者張獻忠。吹簫不用竹,一箭貫當胸”。於化龍是明朝戰將,萬曆四十七年,天命四年(1619)歿於薩爾滸之戰。所謂“吹簫不用竹”,是指簫字去掉竹字頭為一肅字,指張獻忠斃命於肅親王箭下的讖語。後人因有“吹簫不用竹,賈勇克西川,底事身遭忌,難將性命全,”以詠其事。後兩句,即指豪格返京後的遭遇。

順治五年(1648)二月,豪格自四川凱旋還京。但是他在京只享受了一個月的自由。當時,多爾袞權傾天下,對早有夙隙的他不願放過,何況,豪格在諸王貝勒中仍有相當影響,也令他感到擔心。三月,先有貝子吞齊訐告鄭親王濟爾哈朗,說他當皇太極逝世時,與豪格“擅謀大事”,後又曲徇豪格,詞連多人。濟爾哈朗被“從輕”處置,降為郡王,罰銀5000兩。同時,以豪格徵四川時“徇隱部將冒功”的微末罪名,將豪格投入囹圄,奪所屬人員。多爾袞並納豪格妃博爾濟吉特氏。豪格被陷下獄,氣病交加,不久卒於獄中,年僅37歲。

皇太極逝世引發的權力爭鬥至此告一段落,但多爾袞除豪格,興起大獄,又使貴族內部矛盾更加尖銳。

下圖多爾袞畫像

多爾袞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多爾袞逼死豪格後,順勢將原隸屬皇太極的正藍旗據為己有,聲稱“俟歸政然後隸於上(指福臨)。”六年三月,多鐸出痘身亡。多爾袞實領兩白一藍三旗。在貴族中形成莫與爭鋒的實力。

但是由於他擅權過甚,終於導致自食其果。順治七年(1650)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十二月初九死於喀喇城,年39歲。其靈柩運回北京,被追尊為“誠敬義皇帝”。福臨稱頌他“平定中原,至德豐功,千古無二。”

政敵反擊,掘墓鞭屍。

順治帝親政,濟爾哈朗成為最顯赫的貴族,於是組織對多爾袞一系的反擊。

多爾袞胞兄阿濟格首當其衝,成為反擊的犧牲品。多爾袞攝政期間,阿濟格恃功自傲,多爾袞病故,他欲承襲攝政,私下遣人往召其子親王勞親,令多率兵來,企圖脅迫多爾袞所領兩白旗大臣附已。兩白旗大臣對性情狂躁的阿濟格心存疑懼,為防止被阿濟格強行吞併,決定往“依皇上以為生”。多爾袞柩車至京時,福臨親迎,阿濟格父子左右居首而坐,濟爾哈朗等以阿濟格身帶佩刀,“舉動叵測”等罪名,將阿濟格削爵幽禁,沒收所屬13佐領歸福臨;以前取自多鐸的7佐領撥給親王多尼(多鐸子);家產人口牲畜俱入官。阿濟格人財兩空,身系縲紲,性情益發狂暴。先堆集衣物,欲燒監房,又拆房摔瓦,表示抗議。諸王以阿濟格悖亂已極,不可再留,奏入。

福臨於順治八年(1651)十月賜阿濟格自盡。

下圖鄭親王府,現教育部。

多爾袞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濟爾哈朗除掉阿濟格後,於第二年(順治八年)與理政三王巽親王滿達海、端重親王博洛、敬謹親王尼堪等上疏追議多爾袞罪,指多爾袞備有八補黃袍、大東珠、素珠、黑狐褂等御用物;欲率兩旗駐永平,謀篡帝位;獨專威權,不令鄭親王(濟爾哈朗)預政,遂以伊親弟豫親王多鐸為輔政叔王,背誓肆行,妄自尊大;以皇上(福臨)之繼位,盡為己功;蓋造府第,與宮闕無異;誑稱太宗文皇帝即位,原系奪立;構陷威逼,使肅親王(豪格)不得其死,遂納其妃,且將官兵戶口財產等項,不行歸公,俱以肥己;擅作威福,任意黜陟,凡伊喜悅之人,不應官者濫升,不合伊者濫降;又不令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入朝辦事,竟以朝廷自居,等等。奏疏最後說:“多爾袞顯有悖逆之心,臣等從前俱畏威吞聲,不敢出言。是以此等情形,未曾入告。今謹冒死奏聞。伏願皇上速加乾斷,列其罪狀,宣示中外”。(《清世祖實錄》卷53)

牆倒眾人推。多爾袞舊部群起附合。正黃旗固山額真、尚書譚泰奏言,何洛會(鑲白旗固山額真)依附多爾袞,曾罵詈豪格子“鬼魅”。福臨下詔追削多爾袞封爵,籍沒家產入官。何洛會等人被處死。又定“阿附多爾袞諸臣之罪”,大學士剛林、祁充格等滿洲顯宦數十人俱論死。

下圖《韃靼戰紀》書影

多爾袞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多爾袞雖死,難逃其殃。福臨命平毀墓葬。意大利傳教士衛匡國在《韃靼戰紀》中描述了令人心悸的鞭屍梟首場面:“他們把屍體挖出來,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後砍掉腦袋暴屍示眾,他的雄偉壯麗的陵墓也化為塵土。”

順治希望順利的治理,下文是重點。

清朝前期,宗室貴族內爭相踵,報復不斷,與這一歷史線索相伴終始的,則是皇權的不斷上升與宗室諸王實力的削弱。

福臨治罪多爾袞,打擊了宗室強藩,解除了對皇權的威脅。兩黃旗與兩白旗爭奪最高統治權的長期鬥爭幾經起落,以皇權勝利告終。

多爾袞生前領三旗,他將多鐸子多尼歸入正藍旗,兩白旗分給養子多爾博(多爾袞無親子,乃抱養多鐸第五子)。福臨親政後,在原有兩黃旗基礎上,又把多爾袞麾下最精銳的正白旗收歸已有,形成新上三旗(原正藍旗換出)。上三旗下五旗體制正式形成。上三旗為天子自將,地位高貴,下五旗則漸成諸王分封之所。

與皇權頡頏幾朝的旗主之權則成歷史陳跡。

多爾袞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體制確定後,福臨又變更了八旗官職的名稱。順治十七年(1660)諭,“以後固山額真漢字稱為都統,梅勒章京稱副都統,甲喇章京稱參領,牛錄章京稱佐領。”固山額真的漢義為“旗主”,事實上並不真正主旗。取消這一稱謂的意義在於,皇帝為天下共主,不能與他人分享“額真(主)”之名。從此,八旗都統特別是下五旗都統,不再是以往王、貝勒的私屬,而是漸與部院衙署官員等同,均是任由皇帝黜陟的行政長官。

福臨親政雖只14歲,但不願再聽憑強藩擺佈。順治九年(1652)三月,他諭令取消諸王、貝勒管理六部、理藩院、都察院舊制。鄭親王濟爾哈朗雖地位尊顯,也只晉封“叔和碩鄭親王”,不再讓他主掌朝政。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三,24歲的福臨染上天花,一病不起,初七夜病死於養心殿。所立皇子玄燁年方8歲。為避免重蹈“皇父攝政王”欺壓幼主的覆轍,他在遺詔中指定出身上三旗的四位異姓親貴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臣,“保翊衝主,佐理政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