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無冕之皇——多爾袞

愛新覺羅·多爾袞(公元1612年(壬子年)-公元1650年),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清代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少年時多次隨父出征蒙古與明朝,因屢建功勳16歲而獲“墨爾根代青”(滿語“聰明王”)之號,成為正白旗旗主。其兄皇太極死後,多爾袞以攝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並於第二年率八旗軍入關。他是確立清初政權及清廷各項政策的最重要的決策者,加封至“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1650年)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尊為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不久,追論其生前謀逆罪,被削爵。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復睿親王封號。

滿清無冕之皇——多爾袞

人物生平

多爾袞,明萬曆四十年農曆十月廿五日(公元1612年11月17日)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老城)。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母大妃烏喇那拉氏。

滿清無冕之皇——多爾袞

《孝莊秘史》馬景濤飾演多爾袞

後金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多爾袞與弟多鐸被合立為一個和碩額真(旗主),同掌一旗。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多爾袞晉封貝勒。跟從皇太極徵蒙古、入明邊境。天聰二年(公元1628年)多爾袞從徵察哈爾蒙古有戰功,賜號“墨爾根代青”,後代兄阿濟格統領白旗。天聰五年(公元1631年)後金初設六部,多爾袞受命掌吏部。天聰七年(公元1633年)多爾袞進言皇太極,力主先徵明後伐蒙古,被採納。九年多爾袞率兵降察哈爾林丹汗子,獲元朝傳國玉璽。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多爾袞晉封和碩睿親王,跟從皇太極進兵朝鮮,迫使朝鮮國王李倧請降。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多爾袞與揚武大將軍嶽託共同大舉入關,進攻明朝,20餘戰皆捷,克城40餘座。崇德五年(公元1640年)起,多爾袞率兵參加松錦之戰,與濟爾哈朗輪流充任前方統帥,後獲松錦大捷。

滿清無冕之皇——多爾袞

《美人無淚》韓棟飾演多爾袞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皇太極卒,多爾袞力主立皇太極幼子福臨為帝(即順治),與鄭親王濟爾哈朗同為攝政王,聯合輔政,實掌軍政大權。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多爾袞揮師入關,大敗明軍和李自成大順軍,遷都北京,以功封叔父攝政王。後派兵下江南,滅弘光朝,主持創建了清代入關後的各項制度,逐步確立清朝對全中國之統治。順治五年又稱皇父攝政王。攝政期間,實行免除三餉、重用漢人、平反冤獄、占房圈地、剃髮易服諸政。順治七年農曆十二月初九(公元1650年12月31日)死於古北口外喀喇城行獵途中(今河北承德市郊),年僅39歲。尊為成宗義皇帝。順治八年即以生前“謀篡大位”罪削帝號、撤廟享、除宗籍。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特詔昭雪平反,復還睿親王封號,配享太廟,爵世襲罔替。

生母殉葬

多爾袞的生母名阿巴亥,烏喇那拉氏,是烏喇貝勒滿泰的女兒,生於明萬曆十八年(公元1590年),比努爾哈赤小三十一歲。她早在萬曆二十九年十一月滿十二歲時嫁給努爾哈赤,為努爾哈赤生了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與多鐸。在努爾哈赤晚年她是最得寵的人,被立為大妃,努爾哈赤給她的三個兒子分別掌管三旗。可是這位薄命的紅顏佳麗在三十七歲的盛年,因為努爾哈赤的病逝而殉葬,香消玉殞了。父母死時,多爾袞年僅15歲。父母早喪,對少年多爾袞是最大的不幸,這對他一生的成長和政治生涯,產生了深遠影響。

滿清無冕之皇——多爾袞

《太祖秘史》程麗莎飾演阿巴亥

少年從徵

天聰二年(公元1628年),在母親死去的豎年,多爾袞就隨其兄皇太極進軍蒙古察哈爾部。多爾袞有戰功,破敵人於敖穆楞。皇太極賜給他“墨爾根戴青”的美號。這一年,多爾袞才16歲。

皇太極在位期間,多爾袞參加了幾乎所有的重大戰役,逐漸成為傑出的軍事統帥。後因呈獻玉璽給皇太極,多爾袞晉封和碩睿親王,更加受到重用。

擁立福臨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農曆八月初九日,皇太極猝死於盛京後宮,他生前未立嗣子,因此,郡王阿達禮、貝子碩託勸多爾袞自立為皇帝。多爾袞誅殺阿達禮、碩託,與諸王、諸貝勒、群臣奉福臨即位。鄭親王濟爾哈朗與多爾袞左右輔政,等福臨年長後,當即歸政。這個方案,打破了僵局。多爾袞顧全了大局,雖然沒有得到皇位,卻也不是這場爭鬥的失敗者,由於擁立6歲的福臨,一切實權掌握在他手中,與濟爾哈朗商議罷黜諸王貝勒在六部的官職。順治元年正月,禁止外國饋贈清朝諸王貝勒。濟爾哈朗諭令諸大臣,凡事先奏請攝政王多爾袞,書寫名字時,多爾袞亦先之。由是多爾袞始專政,成為清朝實際的最高統治者。

奠基北京

順治帝臨政時,關內正一片混亂。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聲威日壯的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今景山),統治中國276年的明王朝宣告覆滅。消息傳到清廷,朝野震動。當權的多爾袞決定立即入關,爭奪政權。這時,本已投降農民起義軍的鎮守山海關的明總兵吳三桂因不滿起義軍對其家屬的侵犯,遂一怒而去。李自成得到消息,於順治元年農曆四月十三日與劉宗敏率兵前往征討。吳三桂自料不敵農民起義軍,遂請求清朝出兵援助。順治元年農曆四月二十一日,農民起義軍抵達山海關,與吳三桂展開激戰。順治元年農曆四月二十二日晨,吳三桂眼看就要戰敗,遂出關至歡喜嶺上的威遠臺謁見清攝政王多爾袞,再次請求清軍入援。多爾袞立即下令清軍三路入關,向農民起義軍陣地發動猛攻。起義軍寡不敵眾,劉宗敏受傷,李自成只得下令撤退,於順治元年農曆四月二十六日返回北京。順治元年農曆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舉行了登基大典,順治元年農曆四月三十日,以郊外祭天為名撤出了北京。順治元年農曆五月初二,清軍進入北京城。順治元年農曆六月,多爾袞與諸王貝勒大臣商議決定,遷都北京(時稱燕京)。清朝遷都北京既是出於彈壓中原、雄霸九州的目光,也是基於退可出關外的戰略考慮。清廷以多爾袞為首者認為要“以圖進取”,必須遷都北京,只有佔據這個關口才能進而統一全國,“以建萬年不拔之業”。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農曆八月二十日,清朝開始遷都。順治元年九月,順治帝從盛京(瀋陽)到達北京,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賜穿貂蟒朝衣。命禮部為多爾袞建碑紀績,加賜多爾袞冊寶、上飾十三顆東珠的黑狐冠一頂、黑狐裘一襲,金銀、馬駝等。順治元年農曆十月初十,皇帝在皇極門(順治二年改稱太和門)向全國頒佈登基詔書,清王朝正式定都北京,開始了以北京為都城的長達260多年的統治。

滿清無冕之皇——多爾袞

統一中原

清軍進入北京後,順治元年農曆十月十九日,多爾袞命英親王阿濟格為靖遠大將軍,同平西王吳三桂、智順王尚可喜等部三萬餘騎,由大同經榆林、延安迂迴入陝進攻大順軍;命和碩豫親王多鐸為定國大將軍,率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所部進軍江南。由於此前李自成為扭轉大順軍在山西、河南的頹勢,自十月十二日起反攻河南懷慶(今河南沁陽),連克濟源、孟縣,在柏香鎮大敗清軍,斬殺懷慶總兵金玉和等人。多爾袞聞訊,急命正在南下進攻南明弘光政權的多鐸轉兵向西,先解懷慶之圍,然後由河南渡黃河,與英親王阿濟格形成南北夾攻之勢,兩路清兵同時進攻大順軍。李自成親率劉宗敏、劉芳亮等精銳部隊北上,準備與阿濟格軍決戰於陝北。順治元年農曆十二月十五日,多鐸部進攻至陝州(今河南三門峽西),在靈寶境內擊敗大順軍後趨向潼關。李自成聞訊後急忙率兵掉頭趕赴潼關。清軍為保證此次戰役的勝利,增調固山額真阿山、馬喇希等部經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濟市西北)援助潼關清軍,並調來紅衣大炮加強裝備。清軍與大順軍在潼關激烈爭奪,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正月,多鐸率領的南路軍於潼關大敗大順軍。同時,英王阿濟格率領北路軍也一路過關斬將、勢如破竹,與多鐸會師西安指日可待。南北受敵的李自成棄西安南逃,出藍田,走商州(今陝西商縣),轉戰湖廣地區。順治二年二月,多爾袞命阿濟格繼續揮兵追擊大順軍。順治二年三月,大順軍佔領守備空虛的武昌,清軍追蹤而至,圍攻武昌,大順軍棄城而逃。順治二年四月,大順軍於距九江40裡處遭清軍突襲,大將劉宗敏犧牲,遂退至咸寧、蒲忻地區。順治二年五月,大順軍自鹹蒲南下,李自成於鄂贛交界處的九宮山遭當地武裝鄉團的襲擊,李自成戰死,大順政權至此滅亡。

重用漢人

清朝入關,百廢待舉,多爾袞令戒飭官吏,網羅賢才,收恤都市貧民。用湯若望議,釐正曆法,定名曰時憲曆。倚重漢官范文程、洪承疇、馮銓等人,將內三院改為內閣,設大學士,行使原先明內閣的職責。承襲了明代“票擬”制度,即內閣對內外大小臣工的題奏本章草擬出批覆意見,供皇帝審閱定奪。

輕徭薄賦

順治元年農曆五月,多爾袞進入北京後,宣佈自順治元年起,薄稅斂。

革除弊政

多爾袞進入北京後,還下令:“自明朝禍亂,刁風日競設機構訟,傷財敗俗心竊痛之!自今皆予以維新,凡順治元年五月初二日昧爽以前,罪無大小悉行豁免。有違諭訐訟者,以所告之罪罪其自身。田、婚、鬥毆細故,就有司告理即可。重大案情者經撫按結案,不是機密要情,無許進入北京越級訴訴。有訟師誣陷良民的,加罪一等反坐訟師。”

誅除異己

肅武親王豪格,清太宗的第一個兒子,封肅親王。順治初立,肅親王怨多爾袞不擁立他為皇帝,有嫌隙。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夏四月戊午朔,以語侵睿親王多爾袞,為固山額真何洛會等所訐。訐告肅親王豪格怨望悖妄罪,多爾袞就以豪格“圖謀不軌”,削去他的王爵,廢豪格為庶人,其黨俄莫克圖等皆論死。大臣揚善等以諂附,坐死。順治元年十月,大封諸王,又恢復了他的王爵。順治三年,多爾袞派豪格為靖遠大將軍,統兵往四川鎮壓張獻忠大西軍。順治五年二月,豪格凱旋迴京,沒有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多爾袞與豪格有夙隙以豪格犯有包庇部屬、冒領軍功及提拔罪人揚善弟吉賽等罪名,將豪格囚禁於牢獄。順治五年三月,豪格死在獄中。多爾袞納豪格福晉為妃。

剃髮易服

清入關之初,多爾袞頒佈“剃髮易服”令,清廷明令清軍所到之處,限全體漢族人10日之內盡廢明朝衣冠,依從滿族剃髮垂辮、著馬蹄箭袖的服飾習俗,違抗者處死,引起全國各地民眾的強烈反抗,很多人為此獻出生命。

滿清無冕之皇——多爾袞

占房圈地

清軍入關後,以明末戰亂造成大批無主土地為由,強行將京畿土地無償分給八旗王公貴族,造成大批被圈土地的百姓流離失所,社會更加動盪。

清朝定都北京,大批滿族官民隨同遷入關內,分佈在北京及京畿地區。為了解決他們的生計,多爾袞下令做了兩件事:一件事是把北京內城(又叫北城)的幾十萬漢民強迫遷往外城(南城),騰空內城安置清朝皇室和八旗官兵。漢人搬遷時雖然給一點搬家費,但根本不夠買房或蓋房。許多漢民傾家蕩產,或流離失所。另一件事,是在京畿地區跑馬佔地。清廷派出官員,騎在馬上,拉開戶部發給的繩索,縱馬圈佔百姓良田,俗稱“跑馬佔地”。名義上是圈佔無主荒田,分給王公貴族和八旗官兵,實際上是把農民的大量土地無償佔有了。

投充逃人

清朝王公旗人富戶並不從事農業生產,他們在圈佔的田地上設立農莊,因為缺少勞力,便實行逼民“投充”的政策,招收農民供其役使。許多漢人不願離開故土,或經濟破產,紛紛投充到八旗名下,充當奴僕。他們的處境非常悲慘,又引發大批逃亡問題。

多爾袞制定了嚴禁奴僕逃亡的法律,規定:抓獲逃人,鞭一百,歸還原主;隱匿者正法,家產沒收;左鄰右舍,各鞭一百,流放邊遠。這種肆意株連、刑罰過重的做法在社會上產生了嚴重惡果,與多爾袞“滿漢一家”的思想當然也是南轅北轍。

身後榮辱

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農曆八月,多爾袞追尊生母太祖妃烏喇納拉氏,尊為“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祔享太廟。

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農曆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行獵時墜馬跌傷。順治七年十二月(公元1650年12月31日),多爾袞薨於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三十九歲。順治聞之震悼。率王大臣縞服東直門外,迎多爾袞奠。下詔追尊多爾袞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順治八年正月,尊多爾袞正宮元妃博爾濟吉特氏為義皇后。祔享太廟。

多爾袞無子,賜以豫親王子多爾博為後襲親王,俸祿是其他諸王的三倍。又以多爾袞的近侍詹岱、蘇克薩哈為議政大臣。順治八年農曆二月,蘇克薩哈與詹岱訐告“多爾袞薨時,其侍女吳爾庫尼將要殉葬,請以多爾袞所制八補黃龍袍、黑貂褂、大東珠置棺內。多爾袞活著時,欲謀篡大位。”

順治遂下詔削多爾袞爵位,撤去廟享,並廢除孝烈武皇后諡號、廟享,罷黜宗室,收籍財產入官,養子多爾博歸豫親王宗。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乾隆下詔復還睿親王封號,追諡忠,配享於太廟。依親王園寢制度,修建其塋墓,令太常寺於春秋致祭。其王爵世襲罔替。

滿清無冕之皇——多爾袞

太后下嫁

孝莊文皇后究竟是否下嫁了多爾袞,乃清初三大疑案之一,在史學界是爭論的焦點問題。

持下嫁說專家的理由:

1.多爾袞自稱“皇父攝政王,又親到皇宮內院。”無疑是把太后置於妻子,皇帝置於兒子的地位,如果太后沒有下嫁,她和皇室親王貝勒是萬萬不能接受的,奇怪的是此事卻得到他們的默認。當多爾袞死後,竟破例追封為“誠敬義皇帝”,用皇帝喪儀,神位附太廟。曾有順治時太后下嫁皇父攝政王詔。

2.據朝鮮史料記載,順治六年二月,清朝廷曾派遣使臣赴朝鮮遞交國書,朝鮮國王看見書中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便問“清國諮文中有皇父攝政王之語,此何舉措?”清朝來使答曰:“今則去叔字,朝賀之事,與皇帝一體雲。”右議鄭太和說:“敕中雖無此語,似是已為太上矣。”朝鮮國王也說:“然則二帝矣。”這裡說明朝鮮君臣也發現所謂“皇父”的奧秘。無疑是指太后下嫁一事!

3.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孝莊文皇后病重留下遺囑,“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去,務於孝陵近地擇吉安厝,則我心無憾矣。”這種作法是違背清朝帝后喪葬制度的,可見她有難言苦衷,所以康熙把太皇太后的靈樞停放在東陵,雍正時才葬入昭西陵地宮。

滿清無冕之皇——多爾袞

《孝莊秘史》寧靜飾演大玉兒 馬景濤飾演多爾袞

持未嫁說的專家認為:

1.孝莊文皇后在順治時已貴為皇太后,以她的尊崇身份,如下嫁就不會死後葬入皇陵了。

2.順治詔書子虛烏有。

3.康熙帝及以後各帝始終承認孝莊文皇后是清太宗文皇帝的皇后,對其尊崇備致,歌功頌德,祭禮有加。所以“太后下嫁”之案根本不存在。


5.“慈寧宮裡爛盈門”之句說太后大婚時慈寧宮內外張燈結綵,喜氣洋洋。但據《清實錄》載,孝莊文皇后是在順治十年慈寧宮修葺之後才搬進去的,所以大辦婚事必得在順治十年之後,但多爾袞已於順治七年十二月病死,可見“太后下嫁”之說不可信。

滿清無冕之皇——多爾袞

《美人無淚》袁姍姍飾演大玉兒 韓棟飾演多爾袞

生母之死

關於多爾袞生母阿巴亥的死,在清朝的官修史書中就有不同說法。

在成書最早的《清太祖武皇帝實錄》中,阿巴亥被描繪成容貌豔麗,卻心懷嫉妒的人,因此屢屢引起努爾哈赤不悅。努爾哈赤擔心自己死後,阿巴亥會危害國家,所以,預先遺言給年長諸子,到時候必須令她殉死。在努爾哈赤死後,努爾哈赤年長諸子代善、皇太極等告訴阿巴亥,按照父親遺言,她必須自盡,以便死後繼續服侍他。阿巴亥只有37歲,丰姿綽約,正值盛年。基於對人生的留戀和對愛子的牽掛,她百般支吾,不願殉死。代善、皇太極堅持必須遵從先帝遺命。阿巴亥被逼無奈,只好盛裝打扮,佩帶珠寶飾物,請求諸貝勒善待兩幼子多爾袞、多鐸,隨即在辰時(早晨7-9時)自盡。阿巴亥死時,阿濟格22歲已經成年,多爾袞15歲,多鐸13歲。但這種有意醜化阿巴亥的說法,似乎有些牽強,因而有研究者推測,這部編寫於清太宗時代的《實錄》企圖隱瞞歷史上的某些真相。

根據朝鮮史籍《春坡堂日月錄》記載,努爾哈赤臨終時,曾遺命由幼子多爾袞繼承汗位,代善為攝政。但努爾哈赤死後,代善支持皇太極登極。為確保多爾袞母親不加反對,必須逼迫其自盡。還有一種說法,努爾哈赤並未確指繼承人,但他曾明確宣佈,日後將由掌管八旗的八和碩貝勒共同執政,並從中推舉一名新汗。努爾哈赤死時,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各領一旗。其它和碩貝勒擔心,在其母阿巴亥的支持下,他們三人聯合在一起,力量會變得十分強大。因此,四位年長的和碩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才決定阿巴亥必須自盡。如果這種推測言之成理,阿巴亥應是被迫自盡的,並非遵照努爾哈赤的遺詔。所謂“遺詔”,純屬偽造。《實錄》中有關阿巴亥的記述,也是無中生有。

此後,關於多爾袞生母的記載,在清朝官修史書《實錄》中幾經修改。

清朝入關後,順治帝福臨年幼,多爾袞總攝朝政,權勢達到頂點,他追諡其母為“孝烈武皇后”,並配享太廟。他還命令編寫本朝歷史的史官,從《實錄》中刪除不利於其母的記載。然而,一旦多爾袞逝世,在諸王羅致他的諸多“罪狀”中,就包括篡改歷史、使其母配享太廟。隨即,“孝烈武皇后”的諡號被追奪,並重新恢復了《實錄》中已被刪除的有關阿巴亥的內容。

最後,在乾隆年間編纂的《清太祖實錄》的最後定本中,關於阿巴亥的死,做了新的解釋:一是否定了努爾哈赤生前有遺囑的說法,“上(指努爾哈赤)於國家政事,子孫遺訓,平日皆預定告誡,臨崩(死)不復言及”;一是對阿巴亥的死做了含糊其詞的處理,只用了“以身殉焉”四個字。至於是被逼殉死,還是主動殉死,完全沒有交代。

妻妾何人

多爾袞的妻妾究竟有多少,很難說清楚,有名分可查的至少有10個妃子(六妻四妾),其中蒙古女子6人,朝鮮女子1人。在成群的佳麗中,《清史稿》提到的有4個人:

1.元妃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桑噶爾寨貝勒的女兒。後金天命九年(公元1624年)她與多爾袞成婚時,多爾袞只有13歲。順治六年博爾濟吉特氏逝世。他們相濡以沫,在一起生活了25年,多爾袞對她的感情很深,追封她為敬孝忠恭正宮元妃。多爾袞去世,博爾濟吉特氏又被追封為敬孝忠恭義皇后。次年追封被奪。

滿清無冕之皇——多爾袞

《美人無淚》鄧莎飾演小玉兒

2.皇太極的康惠淑妃撫養的蒙古女,康惠淑妃,博爾濟吉特氏,阿霸垓塔布囊博第塞楚祜爾女。崇德元年,封衍慶宮淑妃。撫蒙古女,上命睿親王多爾袞娶焉。

3.妃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索諾布臺吉的女兒。原是肅親王豪格的福晉。豪格被幽禁而死,多爾袞把她迎進王府,成為自己的王妃。

4.妃李氏,朝鮮人,朝鮮金林郡公李開音之女,即朝鮮義順公主。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多爾袞在迎娶豪格遺孀的同時,又派親信去朝鮮選美,結果16歲的李氏被選中。多爾袞親自前往迎娶,未舉行任何儀式,就迫不及待地與李氏在連山成婚。不久,多爾袞就撒手塵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