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睿親王”的封號怎麼來的?

大家熟悉的《雍正王朝》電視劇裡面,有一個稱呼“鐵帽子王”,相信大家都熟悉了,這個稱呼是清朝對“世襲罔替”王爺的俗稱。獲得“鐵帽子王”的封號那是相當不容易的,清朝共有12位“鐵帽子王”,其中8位是建立大清立下汗馬功勞的皇室宗親。

“鐵帽子王”和一般王爺擁有三大優勢:1.世襲罔替的爵位,後代可以繼承,具體是誰要經過皇帝的批准認可;2.請朝廷為建國的八大“鐵帽子王”建設單獨的王府,誰繼承了爵位誰就住在王府中;3.每年的年薪10000兩白銀,外加1萬斛糧食,根據雍正時期的計量標準,一斛等於五斗,約合130斤,共計130萬斤糧食。

愛新覺羅.多爾袞就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他獲得“睿親王”的封爵緣起於參加指揮的二次征伐察哈爾林丹汗的戰功。

後金崛起,大汗驚夢

努爾哈赤於1616年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後金迅速崛起,席捲東北。同一時期,漠南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也開始嶄露頭角。林丹汗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後裔,他希望像成吉思汗一樣統一蒙古各部,再次建立蒙古帝國。經過十幾年的努力,1615年察哈爾部聯合其他漠南蒙古各部約8萬人,劫掠自廣寧到錦州的明朝邊境,獲得明朝的賠款和開通雙方的互市。

多爾袞“睿親王”的封號怎麼來的?

林丹汗像

林丹汗統一蒙古的夢想尚未實現,努爾哈赤的後金已經開始與其爭奪領土和蒙古各部。雙方的摩擦不斷,林丹汗深感努爾哈赤帶領的後金強大,已經影響到察哈爾部林丹汗統一蒙古的理想。

三國鼎立,林丹汗聯明抗金

1618年,努爾哈赤發佈發佈了“七大恨”,第二年,發起“薩爾滸之戰”,打敗明軍主力,取得了大勝,東北全部為後金控制。

多爾袞“睿親王”的封號怎麼來的?

聰明的努爾哈赤為了拉攏蒙古各部,先後與科爾沁蒙古部和內喀爾喀蒙古部成為姻親,開始挖林丹汗的蒙古的牆角了。

後進的崛起,不單單對明朝構成威脅,同時對林丹汗也構成威脅。明朝、後金、林丹汗的察哈爾部構成三國鼎立的狀態。對此明朝和林丹汗心知肚明,雖然蒙古部和明朝有過摩擦,都信奉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於是兩個國家準備聯合對抗後金的崛起。

多爾袞“睿親王”的封號怎麼來的?

1619年,明朝派監軍王猷出使察哈爾林丹汗部,雙方達成協議,明朝每年付林丹汗賞銀40000兩,雙方開通互市,林丹汗協助明軍守衛廣寧城。1622年,後金進攻廣寧,林丹汗派遣了10000蒙古騎兵支援守軍,到達時,明朝守軍已經棄城而去,蒙古先鋒與後金交戰潰敗,隨即與明軍攜手拱衛山海關,林丹汗的部隊主要對後金的後方進行襲擾,後金的攻勢被遏制了。

寧遠戰敗,皇太極征討察哈爾部(二次遠征察哈爾)

1626年1月,努爾哈赤率13萬大軍進攻寧遠,袁崇煥拒守寧遠,用紅夷大炮擊中前來督戰的努爾哈赤,傷重不治而亡。《明薊遼經略高第奏報》記載:“奴賊攻寧遠,炮斃一大頭目,用紅布包裹,眾賊抬去。”這個大頭目應該是努爾哈赤。根據清史的記載,努爾哈赤死於1616年8月,《清史稿》記載:“八月丙午,上大漸,乘舟回。庚戌,至愛雞堡,上崩,入宮發喪。在位十一年,年六十有八。”經過現代專家考證,努爾哈赤應該是被炮擊重傷不治而亡的。

一、皇太極征討察哈爾。皇太極繼位後,採取軍事威脅、金錢糧食利誘和聯姻等方式瓦解蒙古各部,1628年2月,皇太極率領後金主力進軍,征服蒙古察哈爾的多羅特部,大獲全勝。年僅17歲的多爾袞隋軍征戰,戰功卓著,三月初七班師回盛京,途中舉行宴會,皇太極表彰多爾袞和多鐸:“蒙天眷佑,二幼弟隨徵異國,俘獲凱旋,宜賜以美號。”於是賜予多爾袞“墨里根岱青”之號,賜予多鐸“厄裡克出呼裡”之號。

多爾袞“睿親王”的封號怎麼來的?

皇太極和多爾袞的劇照

二、多爾袞封號釋義。“墨里根岱青”(又稱墨里根代青mergen daicing),這是蒙語的稱呼,“墨里根”(mergen)翻譯成漢語就是“睿”,聰明的意思;“岱青”(daicing)翻譯成漢語是尚武、勇士、戰士的意思。合起來就是“睿勇士”或者“聰明的勇士”之意。一直沿用到1636年封親王為止。

皇太極這個封號是要多爾袞獲得尊重,據說:有了這個封號,此後眾人都要這麼稱呼他,不得違反,如違反,是男人就要被罰摘掉他佩帶的刀箭,是女人就要被罰當眾脫掉裙子。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啊。

三、皇太極再徵察哈爾。1632年3月皇太極第二次征討察哈爾林丹汗部,此次皇太極召集已經歸順後金的科爾沁、土默特、阿魯科爾沁、翁牛特、阿蘇特等首領會和於西拉木倫河岸,總兵力已經達到10萬。此時,察哈爾的林丹汗部,由於外交政策、宗教政策等的失誤,漠南蒙古大部已經歸順後金,而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各部對林丹汗非常忌憚,也不臣服於他,林丹汗部在蒙古各部中處於孤立地位,他統一蒙古各部夢想的距離越來越遠。皇太極聚合部隊準備出擊察哈爾的消息,不慎被蒙古鑲黃旗的兩個人偷馬逃出,報信給林丹汗,林丹汗迅速帶領部眾向西遷移。皇太極率眾狂追41天,五月下旬佔領歸化城,收攏林丹汗部眾數萬,林丹汗已經率精銳渡黃河而去,遠征隨之結束。

多爾袞兵不血刃降服察哈爾(第三次徵察哈爾)

一、林丹汗病亡。林丹汗逃亡到青海後,部眾損失嚴重,但是精銳尚在,重新集結並締結“反黃教聯盟”:察哈爾林丹汗部、漠北外喀爾喀的綽克圖臺吉(卻圖汗)、西藏的藏巴汗、康區的白利土司月頓多吉等,蓄勢再發。可惜,天公不作美,1634年,林丹汗因染天花死於青海草原,北元最後一位大汗結束了叱吒風雲的一生,年僅42歲。

二、多爾袞三徵察哈爾。得知林丹汗病亡這一消息後,皇太極命多爾袞作為統帥,領軍10000,準備徹底降服察哈爾部。此時林丹汗部已經群龍無首,林丹汗的兒子額哲為繼任者,尚未統一各部。多爾袞此次西征察哈爾正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了。

多爾袞“睿親王”的封號怎麼來的?

多爾袞降服林丹汗餘部圖

多爾袞率領部隊,西出黃河,在河套地區北方稍西的地方於林丹汗遺部接觸。原來林丹汗去世後,林丹汗的兒子額哲剛剛回歸察哈爾地區。多爾袞部隊首先遭遇林丹汗的大福晉所部,當時被稱為蘇泰太后,她自知不敵,隨即投降。並引導多爾袞部隊,尋找到額哲所率部隊駐地,此時天下大霧,多爾袞在霧中完成了對額哲部的包圍。大霧散去,額哲發現自己的部隊已經被團團包圍,多爾袞並沒有下令圍殲,而是派出使者於額哲進行談判,最後額哲投降,並且察哈爾其餘各部隨即歸降。

多爾袞此次出征,藉助天時地利人和,兵不血刃,降服察哈爾各部,真正做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

三、獻玉璽,皇太極稱帝,多爾袞封王。

林丹汗作為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孫,曾得到元朝“傳國玉璽”,“制誥之寶”四字,是傳承千年的中原王朝的傳國玉璽。額哲為了保住察哈爾部眾和自己的部隊,將這方“傳國玉璽”獻給了多爾袞。

多爾袞“睿親王”的封號怎麼來的?

估計當時多爾袞得到“傳國玉璽”後,激動地不得了,能夠得到上天的眷顧才能得到這枚玉璽。作為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雖然由於年齡小沒能奪得後金大汗位,非常會權衡得失,深知自己尚不是皇太極的對手。

多爾袞“睿親王”的封號怎麼來的?

多爾袞班師回到盛京,非常明智的第一時間將“傳國玉璽”呈獻給皇太極。皇太極縱觀天下大勢,後金已經降服漠南蒙古和漠西蒙古各部,一統塞北,戰略側翼已經無隱患,正值此時又得“傳國玉璽”,正可謂天時地利人和。群臣因而奏請皇太極上尊號稱帝。

皇太極擁有眾多漢族朝臣,根據“五德終始說”,明朝承繼的是火德,而女真的國號“金”正好被明所克,隨即改國號為“清”,是謂水德,克“明”火德。1636年5月稱帝,定國號“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為滿洲。

分封諸王,多爾袞因為征討察哈爾林丹汗部和呈獻“傳國玉璽”,封號由原來的“墨里根岱青”(睿勇士)升格為“睿親王”,順治年間,成為建國八大“鐵帽子王”,世襲罔替。

附錄:清睿親王世襲罔替世系

第一代:睿親王 愛新覺羅·多爾袞(努爾哈赤14子)

第二代:睿親王 愛新覺羅·多爾博(多爾袞嗣子,多爾袞同母弟多鐸第5子)

第三代:睿親王 愛新覺羅·蘇爾發(多爾博次子)

第四代:睿親王 愛新覺羅·塞勒(蘇爾髮長子)

第五代:睿親王 愛新覺羅·功宜布(塞勒第5子)

第六代:睿親王 愛新覺羅·如松(功宜布第3子)

第七代:睿親王 愛新覺羅·淳穎(如松第3子)

第八代:睿親王 愛新覺羅·寶恩(淳穎長子)

第九代:睿親王 愛新覺羅·端恩(淳穎4子)

第十代:睿親王 愛新覺羅·仁壽(端恩長子也有說是6子)

第十一代:睿親王 愛新覺羅·德長(仁壽第3子)

第十二代:睿親王 愛新覺羅·魁斌(德長第4子)

共12代,有追諡號4人,實封8人為王,到了民國時期自然就斷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