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臨繼位:多爾袞、豪格爭鬥與八旗間的平衡

清崇德八年,皇太極猝然病逝。在未指定接班人的情況下,選出新的皇位繼承人成了清廷此時的頭等大事。此時正值清廷勢力的上升期,一群功勳卓越的宗室子弟相互角逐,“

奪嫡之戰”一觸即發,清廷面臨內部貴族的大廝殺。代善、多爾袞、豪格、多鐸等人都有希望一躍成為“掌權人”,不過最終令人意想不到的確是由皇太極之子,六歲的福臨繼位

福臨繼位:多爾袞、豪格爭鬥與八旗間的平衡

順治帝福臨畫像

福臨能繼位,除自身是皇太極嫡子以外,更大的原因是多爾袞、豪格勢力相互爭鬥以及滿清八旗之間相互平衡的結果。

滿清八旗制度與八王共治

萬曆二十九年,努爾哈赤對部下進行整編。在牛錄的基礎上,設黃、白、紅、藍四旗。之後又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八旗制度確立。

八旗制度是努爾哈赤在逐步統一各部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固定八個旗是有一定的軍事作用的。在作戰中,不論防禦還是進攻,每個方位所受到的傷亡程度都會因為地形或敵軍數量的不同而不同。而將八個旗分駐在固定方位,這樣一來就避免了各旗在戰術分配方面的矛盾。

除了軍事方面的作用,在天命後期,努爾哈赤推出“八王共治”後,八旗制度更是成為一種維護清初內部穩定的政治制度,對維護初清內部勢力統一發揮了重要作用。

福臨繼位:多爾袞、豪格爭鬥與八旗間的平衡

影視劇作品中的努爾哈赤

女真族自古就有軍國大事,汗與諸貝勒、大臣商議的傳統。不過,隨著女真各部的逐漸統一,為加強“”權,努爾哈赤開始逐漸擴大宗室子弟的權力,八旗完全掌握在努爾哈赤一眾子侄手上,為大金統一立下汗馬功勞的“五大臣”受到排擠,直至退出權力核心。

天命七年,努爾哈赤宣佈正式建立“八王共治”,由出任八旗首領的八個子侄共議國事

“八王共治”實際上是努爾哈赤對部族中各方勢力的一次平衡。他規定,每旗所有人員的資產均為旗主的私產,外旗不得染指,本旗內戰爭中繳獲的物資財富都要八家均分。在政治上、經濟上給予八家

相對均等的權利與義務,各旗相互平等,互不干涉。不過,這種制度也造成了權力的分散,以致於皇太極繼位後,愈加感到捉襟見肘,更在其死後,造就了皇室內部的“奪嫡之爭”。

多爾袞、豪格奪嫡與八旗平衡

清崇德八年,皇太極病逝,在其沒有指定接班人的情況下,清廷內部貴族集團陷入奪嫡之爭,這種爭鬥以代善勢力的退出而逐漸轉為以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為核心兩大權力集團的對決。

福臨繼位:多爾袞、豪格爭鬥與八旗間的平衡

影視劇作品中的多爾袞

滿洲八旗中,豪格有正藍旗的支持,多爾袞則獲得兩白旗的支持。

兩大權力集團相互對立,而實力卻又旗鼓相當,雙方劍拔弩張,互不相讓,大有拔刀相向之勢,清廷陷入僵局

但就在此時,沒有議政權的兩黃旗將領索尼、鰲拜卻突然率兵包圍了議政殿,企圖兵諫,拼死擁立皇子。

以代善為首的正紅旗也有支持豪格的意思:

“豪格是先帝長子,應該繼承大統”。

以濟爾哈朗為首的鑲藍旗則態度較為曖昧,但也有擁立皇子的意思。

福臨繼位:多爾袞、豪格爭鬥與八旗間的平衡

影視劇作品中的濟爾哈朗

在這眾多勢力的支持下,豪格感到大局已定,效仿父親皇太極當年的辭讓,以退為進,推辭“福少德薄,非所堪當”。多爾袞自知即位無望,又擔心日後豪格清算,於是抓住豪格話柄,提出由皇太極九子福臨即位,濟爾哈朗、多爾袞為攝政王。這一建議得到多方勢力的認可,“多嫡之爭”才最終得以化解危機。

此次兩方勢力的對決,與其說是多爾袞的勝利,倒不如說是八旗之間相互平衡的結果。

八旗之中,正黃旗和鑲黃旗原由皇太極親掌,雖然八旗設立之初,眾旗平等,但皇太極繼位後,為增加自己的權利,將兩黃旗地位設在其餘六旗之上。對於兩黃旗來說,只有

皇太極之子登上帝位,才能保證兩黃旗“天子之旗”的地位。

代善年事已高,不願參與到雙方爭鬥當中,但還是較為認同“父死子繼”。

福臨繼位:多爾袞、豪格爭鬥與八旗間的平衡

影視劇作品中的豪格

濟爾哈朗作為努爾哈赤家族的旁系,本就是無緣皇位的,在遭到兩黃旗的兵諫後,索性順水推舟,力求自保

豪格的正藍旗與多爾袞掌握的兩白旗素有仇怨。史書中記載,兩白旗將領曾說過:

“若立肅親王,我等俱無生理”

這也說明,豪格與多爾袞兩方勢力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不管豪格和多爾袞誰做皇帝,至少兩方勢力的將領是絕不會同意的。

於是,多爾袞索性自退一步,擁立皇太極九子福臨。既滿足兩黃旗的訴求,堵住豪格的後路,又能均衡各方勢力。

福臨繼位:多爾袞、豪格爭鬥與八旗間的平衡

影視劇作品中的孝莊皇后

至於為什麼選擇只有六歲的九子福臨,多爾袞自有考量。滿族極其重視嫡庶之分,福臨之母莊妃是皇太極正妃之一,且年輕貌美,深得皇太極寵愛。立一個正妃之子繼承皇位,符合兩黃旗的利益,眾人自然無話可說。

而建議濟爾哈朗和自己輔政,卻把濟爾哈朗放在自己之前,這是因為濟爾哈朗曾表示過自己支持豪格的意願,也算是屬於豪格陣營,但其實濟爾哈朗卻並不是豪格的人。多爾袞把濟爾哈朗放在自己之前,既能堵住豪格的嘴,又能拉攏濟爾哈朗。

至於自己能出任輔政王,相信各方勢力都清楚,他是犧牲了皇位繼承權而輔政的, 這個交換條件大家都心照不宣。

福臨繼位:多爾袞、豪格爭鬥與八旗間的平衡

多爾袞畫像

這一事件中,充分展示了多爾袞的政治才華,既能根據時局發展,照顧到八旗間的利益平衡,又能從中撈取好處,達到日後自己控制皇帝,獨攬大權的目的,使自己雖無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權。

在整個事件中,得益最大的當屬福臨、孝莊、濟爾哈朗、多爾袞四人,至於豪格,從“自謙”之後便再也沒有反手能力了,他錯誤的估計了當時的形勢,沒有考慮到各個勢力的平衡,更是在沒有獲得十足勝算的情況下效父自謙,也只能說是自討苦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