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下剃髮令,孔子62代孫:聖人後裔不剃髮可否?多爾袞:該貶


大清下剃髮令,孔子62代孫:聖人後裔不剃髮可否?多爾袞:該貶​滿清在努爾哈赤入關之後,經過皇太極、順治帝時期的治理,天下太平。但是有一個問題遲遲無法解決,那就是滿漢之間的矛盾。一個在當時被漢人看做蠻夷之族的滿族用武力統治了比它文化經濟水平高的多的漢族,這引起了眾多漢族的內心的不滿。面對這種情況,以武力統一中原滿清王朝的統治者,也想妄圖在文化上戰勝漢族。“剃髮易服”的制度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實行。


大清下剃髮令,孔子62代孫:聖人後裔不剃髮可否?多爾袞:該貶​早在進關之前,滿清的軍隊對漢人的投降者就進行“削髮留辮”,用此來測試投降者的忠心。努爾哈赤薩爾滸之役後,遷都瀋陽。之後席捲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他不久就因年邁加上多年舊疾而去世。皇太極建立大清時期由於政權還不穩定,實施此項制度時,因為此項制度涉及到漢人的尊嚴,所以受到很多漢人的反抗,甚至有人為此建立起義軍來對抗滿清政權,於是此項政策實施的並不嚴格。

大清下剃髮令,孔子62代孫:聖人後裔不剃髮可否?多爾袞:該貶​在皇太極去世之後羸弱的順治帝登上皇位,叔父多爾袞做攝政王,真正的執掌政權的是多爾袞,征戰沙場多年的多爾袞對漢人實行鐵血的“留髮不留頭”的“削髮易服”政策。
大清下剃髮令,孔子62代孫:聖人後裔不剃髮可否?多爾袞:該貶​此時,孔子的第子六十二代孫,出生於1593年的孔聞謤已經51歲了。曾經在明朝做官的他,在自己的父母去世之痛後,又經過戰亂。在清軍入關後又在清王朝做了一個小官,守著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產業繼續過著自己的小日子。悠哉,愁哉?


大清下剃髮令,孔子62代孫:聖人後裔不剃髮可否?多爾袞:該貶​或許是為了自己能留名萬世?畢竟明朝的言官都有這個愛好。或許是為了民族尊嚴?現在是哪種已經不可考。有一點是確定的,他上書多爾袞,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儒學大家的一篇文章妄圖感動說服鐵血的多爾袞。他是這麼說的“臣家宗子衍聖公已遵令薙髮。典禮之宗,章甫縫掖(儒者冠服),三千年未之有改。應否蓄髮以複本等衣冠。”
大清下剃髮令,孔子62代孫:聖人後裔不剃髮可否?多爾袞:該貶​​他用自古以來的服裝頭飾為理由說他想遵守多爾袞的制度,但是幾千年沒變的服飾一旦改變關係到對祖宗的不敬,清王朝真尊孔應該留幾千年未變的服飾衣冠。

他以為會感動說動多爾袞,但是多爾袞一想孔子的後人如果都能剃髮,誰還敢不聽我的?多爾袞便以順治帝的名義下旨說:剃髮的制度嚴格,違反者絕不姑息,孔聞謤的這種做法已經和孔子的“中庸之道”相背離,對於這種離經叛道,不忠於朝廷的人本應以殺頭罪處理,但念及他是先賢的後代,就不以殺頭罪論處,但是他忤逆朝廷,削去他的官職,再也不讓他做官。不久,孔聞謤就在家中貧困,疾病,急火攻心中去世。

這或許就是文人和當權者對抗的後果,幾千年來也沒改變“誰有權利誰就掌握話語權”的真理。

而在多爾袞的鐵血政策下,漢族人民鬥爭歷經37年之久,最終結果是滿族統治者取得勝利,漢族大部分生者都剃髮結辮,改穿滿族衣冠;堅持不願改換衣冠者要麼被殺,要麼逃到海外,要麼遁入空門,帶髮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