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敢說東晉偏安一隅,人家還有五次北伐呢

東晉王朝雖說屬於漢人正統政權,但在歷史上的地位卻不怎麼高。東晉建立時,中原早已淪喪於異族之手,北方漢人慘遭五胡蹂躪,雖然東晉皇族只想偏安一隅苟且偷安,但是諸多愛國將士卻將北伐中原收復故土視為己任。因此東晉歷史上湧現出了諸如祖逖、恆溫、劉裕等名將,他們先先後後發動了五次北伐。

第一次,祖逖北伐

祖逖就是“聞雞起舞”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時值北方大亂,祖逖向司馬睿建議北伐,但是司馬睿正全力開拓南方,無暇顧及北方,又不好直接拒絕,因此就象徵性地賜給祖逖千人糧餉、三千匹布帛,讓他自募戰士,自造兵器。祖逖就靠著這些資本在北方招兵買馬,一步步發展壯大,一度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土地,打得後趙開國皇帝石勒示好求和。但是祖逖的節節勝利也給他帶來了功高震主的危險,司馬睿派戴淵接管了兵權,祖逖被冷落憂憤而死,北伐也前功盡棄。

誰敢說東晉偏安一隅,人家還有五次北伐呢

第二次,庾亮北伐

祖逖死後,庾亮被任命為徵西將軍,都督六州軍事。庾亮因為自己處置失策引發了蘇峻叛亂,所以想北伐中原戴罪立功。但是朝中多數大臣認為物資準備不充分,作戰時機也不成熟,並不支持北伐。庾亮只好將兵馬重新佈防,誰知後趙先發制人,主動發動進攻,庾亮失算,未作有效準備 ,致使晉軍慘敗,損兵折將無數,庾亮上書請罪,於第二年在懊悔中死去,北伐還未行動就已失敗。

誰敢說東晉偏安一隅,人家還有五次北伐呢

第三次,桓溫北伐

桓溫北伐先後有三次。第一次發生於354年,他率領四萬晉軍擊敗了前秦五萬兵馬,一度打到了長安附近,但是此時的前秦國主符健發動了堅壁清野的戰術,將長安附近的糧食收割一空,桓溫沒了軍糧,後勤不繼,不得不退兵。第二次發生於357年,這次戰果頗豐,僅一個月就收復了洛陽,桓溫因此極力主張東晉政權還都洛陽,但是朝臣都過慣了江南的安穩日子,舉朝反對。桓溫不得不撤軍,北伐成果均被前燕政權奪去。第三次發生 於369年,桓溫北伐前燕,結果糧道被斷,退兵時又遭到前燕軍追擊,損失慘重,大敗而歸。

誰敢說東晉偏安一隅,人家還有五次北伐呢

第四次,謝安北伐

桓溫死後,謝安掌握大權,時值前秦苻堅一統北方,發動大軍南下攻晉,爆發了著名的“淝水之戰”。此戰東晉政權以少勝多,前秦政權走向崩潰,北方陷入一片混亂。謝安趁機發動北伐,一路所向披靡,不僅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廣大地區,而且深入黃河北岸。但是在關鍵時刻,謝安病死,北伐大業群龍無首,東晉朝廷再次陷入內亂,所收復的失地又逐漸失陷,北伐就此前功盡棄。

誰敢說東晉偏安一隅,人家還有五次北伐呢

第五次,劉裕北伐

辛棄疾的詞中“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兩句,就是對劉裕北伐的讚美。劉裕出生貧寒,但依靠著軍功一步步掌握了東晉大權,他一共發動了兩次北伐,滅南燕,破北魏,亡後秦,收復河南,山東,關中等地,大有一統全國之勢。不料在關鍵時刻,劉裕留守後方的心腹劉穆之突然去世,劉裕擔心後方不穩,不得不停止北伐,回師京城。此次北伐雖然沒能一統全國,但是比起之前的幾次北伐已經是成果頗豐,最重要的是為劉裕積攢了聲望和政治資本,為他改朝換代打好了充分的基礎。

誰敢說東晉偏安一隅,人家還有五次北伐呢

縱觀東晉史上的這五次北伐,均以失敗告終,一方面源於北方胡人政權的強盛,另一方面也源於東晉統治集團的內鬥,再加上個別將領以北伐來當政治籌碼,不能將北伐進行到底,所以導致了失敗。但不管怎麼說,東晉政權至少也為統一而努力過,我們也沒資格說他們偏安一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