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先生,1952年生,山东无棣人。幼蒙前贤指引,临帖摹字,嗜书成癖,少即负才名。军旅十数载,专职部队文化工作,摒俗弄墨,砺心涵艺。转业后继续从事宣传文化工作,仍醉情墨池,每忘休辍。艺坛耕耘几十春秋,不屑置意世俗荣辱,澄怀精研诸家书论。修德养艺,渐悟三昧。用宏取精,深得实益;承道弘道,善始慎终。为人胸襟豁达,温良恭让。其作俯仰点画,法度严谨;运墨铺毫,纵横捭阖;浓淡相生,个性鲜明;平正古拙,超然简约,恰如其人。70年代初书法作品即开始参加军、地各级展事赛事并屡有斩获。2010年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个展。出版有《杨炳云书法集》、《当代书法名家杨炳云卷》、《杨炳云书法艺术鉴赏》等多部专著。新闻媒体屡辟专版、专题展播推介、鉴赏评艺。受政府委派,多次率书画和传媒文化代表团赴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访问交流。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现为济南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山东省蔚蓝画院执行院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其书法工作业绩多次受到中国书协表彰。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晨四时许,万籁无声。大觉醒来,心爽神清。一如往常,沐手展卷置砚,默诵书写《心经》。叹佛法无边,感恩泽无量,庆身魂得净。

世言,《心经》之妙,在于使人:

得自在,度一切苦厄;

去执着,证清净真心;

开智慧,成无上菩提;

祛灾难,获体爽身健;

保平安,化征途险隘;

赐福祉,得福寿康宁;

……

信,则有;不信,则无。

神州与佛结缘已久,备受眷惠。世传佛教经、律、论,卷帙浩繁,然流布最广、影响最大者,当属《心经》。自唐以降,《心经》最通行的为玄奘法师译本,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天竺修行十七载,玄奘历谒名贤、叩询请益、遍寻梵本,终得真经。贞观十九年携经而还,受唐太宗钦重,赐号三藏,居皇室翻译经文,历十年,译经论75部1335卷,著述思想,震烁古今,光耀千秋。其中《心经》尤为世人所共崇。它文约义丰,简括切要,蕴藏着无上的智慧,亦蕴含着精进修持的法门,被誉为经中经、咒中王。全经仅一卷,计260字。字数最少,却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在传教三藏中地位殊胜,是最基础、最核心的一部经文,为六百卷大般若经的心要和精髓。

《心经》读来虽易,理解实难。然并未影响其在佛教各宗派中广受推崇,因而弥法弘远,风行天下。为求真谛,古人对其释义文字达百万之多,今人讲注更是不计其数。历代帝王将相、高僧大德、文人墨客向有书写《心经》以备参研、珍藏、刻碑、供奉之习,竟成风尚。佛教典籍中,关于抄写、持诵《心经》而得善报、增福慧的故事亦比比皆是,堪称中国佛教文化之大观。

玄奘所译《心经》,被载入《集字圣教序》。这部由唐太宗作序、太子李治作记的行书法典碑刻,现存西安碑林。据传,此碑由唐太宗李世民钦点,当世书法圣手自王羲之真迹中摹出,为历代书家追捧,是学习右军行书的最佳范本之一。明代王世贞盛赞此碑:“备极八法之妙,真墨池之龙象,兰亭之羽翼也”。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曾在额济纳旗(古居延)、敦煌司职部队文化工作十五载。天赐良机,有幸观瞻了一定数量的汉简牍及晋唐经卷,古人的神笔妙韵,深刻于心。可惜的是那时大势不允,无缘对佛教经学这一文化瑰宝近涉求知。改革开放后,古典、宗教、中外文化交融辉映,得以继承弘扬。耳濡目染,心又戚戚。出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敬恭,曾多次登泰山,临写经石峪《金刚经》石刻,也曾灯下熬油,拜临唐人写经楷书经典《灵飞经》及孙过庭章草《佛遗教经》……不断从佛教经文书法精品中汲养充电。写《心经》虽是近几年的事,却一发不可收。初书《心经》,曾先后尝试真草隶篆多种书体,亦曾寻古探幽、临摹多家传世名作,但均不称意。后经洗砺,潜心揣摩,渐有心得,深觉还是用《集字圣教序》书体更为适宜。《集字圣教序》“心经”篇,静穆疏朗、大雅平淡、清爽圆畅,更能体现经文禅义。于是乎,细研笔耕,勤奋有加。偶有顺心差强之作,常为之振奋,遂集刍荛,小厅试展。但心有忐忑,特请来业法、亚龙诸君点评,得其衷恳。至此更为用心,深匿斗室,去浮弃躁,走进书法之“心经”。不为创新,只求入旧入古。

《心经》是神秘的,更是神圣的。不必为不能详释而困惑,只须意会。无论是诵心经、书心经,还是刻心经、挂心经,都能得无上恩惠;也无论钟鸣鼎食之家,抑或瓮牖绳枢之户,均能得其福佑。如此,足矣!

龙年耳顺,曾为灵岩寺大雄宝殿书写一联:真实不虚大慈悲度一切苦恼;意识无界空色相现五蕴光明。能算《心经》诠释否?

黎明,书毕,收笔起身。简装布履,低吟“竹杖芒鞋”,阿黄乖巧随后。山路迤逦,拾阶而上;东方破晓,曦晖浴身。历山寺院晨钟悠响,佛教徒诵经声远: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夫人孟德俊女士写蘭,炳雲先生题写心静如蘭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杨炳雲的“心经之约”

喧嚣浮躁的社会中,很多人渴望内心的清凉和宁静,而读《心经》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杨炳云先生近几年以《心经》为书写对象,他把《心经》作为一项课题来研究,一改原有的笔走龙蛇、酣畅淋漓,而是选择《集字圣教序》平淡静穆的风格,做到了经文与书风的和谐统一。读其文,赏其字,感觉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如饮甘泉,无上清凉。

若素/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