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平凉」陈忠实在平凉

「老平凉」陈忠实在平凉

陈忠实在平凉

「老平凉」陈忠实在平凉

李广兴

6月2日,我们一起登崆峒,先乘车至塔院,在管理局接待大厅看介绍崆峒的录像;上午10时许登绝顶隍城。长期伏案使他的体质显然有点虚弱,在陡峭的险道上他汗流不止,气喘吁吁,但他始终不甘落后,紧紧地跟随在游览队伍的行列。一路上我们作些简短的交谈。

他是第一次来平凉,更是第一次登崆峒。他认为崆峒山很奇特,周围的山都是光秃秃的,惟独这里的群峰是如此苍翠碧绿。我给他讲:崆峒是陇山的支脉,陇山是泾渭的分水岭,也是古都长安的门户。古时如果陇山关隘失守,少数民族的骑兵一日便可打到长安。因此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肃宗都来过平凉。“这是真的么?”他用那询问的目光注视着我,随即又说:“是啊,我尽管第一次来平凉,但总觉得仍没有出陕西,平凉黄土高原和秦岭秦川是相连在一起的。”我接着说:“平凉历来受关中文化的影响很深,平凉的作者们也很崇拜向往关中的作家群。”他点着头会意地笑了。

谈论崆峒山的道教传统,有人笑着说:“陈主席对儒教佛教研究很深,《白鹿原》里多处都写到了这些东西。”陈忠实畅朗地笑道:“教本同源,儒释道的深层上还是相通的嘛。”到了隍城,我指给他说:“这是太白殿。”他应声道:“文曲星!”便到小摊上花1元钱买了两份香表,十分虔诚地焚点叩拜。在献殿、无量殿和玉皇殿,他都一一押了香钱,并一一焚香叩拜。我不敢猜测他此时想的是什么,但我相信像他这样一位享誉中外的文学巨星,意识的深层融铸着更加厚重的民族文化内容。

回到管理处,他似乎对棋道很着迷,同雷抒雁杀得难分难解,围观者有很多人给他参谋,他有时候任凭别人摆布,有时却要固执己见,神情里充满了认真、宽容和轻松。后来,黄毅拉他和雷抒雁到房子里题字。眼尖的跟随者一下子把他们团团围了起来。他的字苍劲有力,每题一幅都要认真地想想内容,落款处都用繁体写上“陈忠实”三字。

“扪心拭目古为鉴,破脑放足不做囚”,“情系白鹿原”、“白鹿原”……时间过去了两个钟头,他把向他求字的慕名者一一满足了,还把许多未到现场的代求者的愿望也满足了。同他一起参加笔会的姚学礼对我说,今天崆峒山的人不算多,题的字倒不少。前两天在庆阳师专,陈主席被学生们围得水泄不通,根本无法题字签名,最后只好照了几张相。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果断地说:“无论文学艺术的潮流怎么发展,但作家创作第一性的东西永远是生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他接着说:“作家还要不断吸收学习中外文学艺术家的特长,丰富自己的艺术手段。不能划地为牢,不能把自己圈在平凉、陕西或西北,艺术的眼光要更加开阔,没有任何局限。中外艺术家已做的探索,为读者接受了的手段,我们都可以借鉴。划地为牢,局限自己,持续越久,损失越大。不论你有无成就,都有阶段性打破自我闭封的最严峻的问题。自我封闭最为可怕。”

他又停顿了一下,徐缓地说:“已经取得了成就,容易产生自我得意情绪。这种情绪持续越久,损失越大。人在得意时,容易满足,自我欣赏,减弱了进行新的探索的欲望,就不可能实现大的突破,造成艺术上的重复。阅读中外不同风格流派作家的作品,才可能看到自己的局限和不足,打破思维定势,这往往是新的创造的前奏。”

往期精彩回顾

【看点】甘肃省扶贫办公告

【关注】新闻纸一路看涨,党报该如何应对?

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家李金昌和大寺坳村的40年

「老平凉」陈忠实在平凉

分享快乐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快把快乐分享给您的伙伴们吧!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朋友圈”。

微博号:plrbtxwb123

出品:平凉日报社融媒体工作室

技术:崔烘奖

监制:李建军

法律顾问:张忠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