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这首诗几乎无人知晓,但其中一句却红遍中国

苏轼可谓北宋文坛乃至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大文豪之一,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均有极高成就,尤其是在填词方面,无人可以与之匹敌。他既开创了豪放一派,又在婉约风格上创造了辉煌。他的豪放词的代表作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江城子 密州出猎》,婉约词的代表作如《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深得人们的喜爱,很多人都可以出口成诵,甚至倒背如流。然而,我们作为普通人,可能一生也不能熟知苏轼的所有作品。比如,苏轼的一首诗《和董传留别》,很多人都不曾读到。但是,其中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人熟知。尤其自2013年10月,河北卫视文化类节目《中华好诗词》开播以来,主持人王凯每期必说开场白:“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更让这句诗红遍了大江南北,走进了千家万户。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首诗。


苏轼这首诗几乎无人知晓,但其中一句却红遍中国

粗缯大布裹生涯

和董传留别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这首诗的意思是:生活当中虽然身穿粗布劣衣,但只要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虽然口袋里没有钱置办那“看花”的高头大马,但有机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金榜题名后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我的名字。

苏轼这首诗几乎无人知晓,但其中一句却红遍中国

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在凤翔府任职时,有一个叫董传的读书人与苏轼交好,当时董传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苏轼在这首诗中盛赞董传的志向,并预祝他金榜题名。

首联“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两句诗赞扬董传虽然贫穷,但勤于读书,因此精神气质非同一般。“粗缯大布裹生涯”指董传衣着简陋,粗丝绑发,粗布披身。这句正常语序应为"生涯裹粗缯大布",为了表达和押韵的需要,诗人将词序作了颠倒,不但产生了画面感,而且表示这种生活已是常态,也突出了董传的贫穷。

苏轼这首诗几乎无人知晓,但其中一句却红遍中国

厌伴老儒烹瓠叶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颔联写董传的志向:董传人穷志不短,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改变目前的窘境,从而出人头地。老儒是指年老的学人。"烹瓠叶"出自《诗经•小雅•瓠叶》,用以指代宴席上菜肴的粗陋和简约。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也就是举子应试的时间了,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颈联写诗人鼓励董传,虽然现在贫穷,但无须担心,考中之后什么都会有。"寻春马"是暗用孟郊《登科后》的典故。"择婿车"是化用王定保《唐摭言》中所载的唐进士放榜日公卿家倾城选取佳婿,"钿车珠鞍,栉比而至"的典故。苏轼的意思是说,董传高中后虽无钱买马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一日看尽长安花”,但却有机会被那些眼花缭乱的"选婿车"包围,成为富贾高官的乘龙快婿。

苏轼这首诗几乎无人知晓,但其中一句却红遍中国

强随举子踏槐花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这一联紧接上联,鼓励董传,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后,就可以扬眉吐气,以夸世俗。诏黄,即诏书,因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字如鸦,诏书写的黑字。语出唐人卢仝《示添丁》"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诗人后面对于董传的夸赞鼓励,都是基于开篇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且,在这首诗中,在当时的封建制度下,“腹有诗书气自华”不仅仅指饱读诗书的人气质风度与众不同,风流儒雅。它还有作为饱学之士自然前途无量,因而气势更盛,有恃无恐的意思,这也是诗人勉励董传的前提。

苏轼这首诗几乎无人知晓,但其中一句却红遍中国

囊空不办寻春马

这首诗的特点是巧于用典,蕴藉含蓄。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颂,时至今日,已经成为红遍中国的最有名的诗句之一。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获得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多读书,读好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俗,从而成为一个高雅、有文采、有气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