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最近这几年,玉雕行业和其它实体经济一样,都经历了一场来自市场经济的“腥风血雨”的洗礼,我们注意到,曾经一度风光无限的大型国营玉雕厂都偃旗息鼓了,随着不断的深化改革以及行业内部的洗牌,这种自我淘汰的过程似乎是历史的必然。

  在如今呼吁“工匠精神”的年代,曾经培养出无数玉雕大师和造就玉雕精品的上海玉石雕刻厂却不应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

  上海玉石雕刻厂是一个创造了辉煌荣耀的企业,玉雕厂的历史是所有的职工书写的,其中培养了众多玉雕大师的老艺人功不可没。虽然现在的玉雕行业不是当时的状态了,但曾经的那些玉雕厂、那些老前辈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铭记的。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上海玉石雕刻厂的前身是成立于1955年位于蓬莱区的上海雕刻工艺美术生产合作社。

  上海玉石雕刻厂是1958年在漕宝路33号诞生的,那时的历史是我们的前辈创造和书写的,那时候全厂各车间的产品主要是我们的前辈老艺人设计的。

  六十年来,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史料石沉大海,我们所记载的只是历史的瞬间

  在历任厂长书记主任的带领下,在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半个多世纪里上海玉石雕刻厂涌现了很多人才,产品远销海内外,为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重视和表彰。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1980年代刘海粟先生题写的厂名。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上海玉石雕刻雕刻厂旧址,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33号。

历史成就

  上海玉雕厂有很多堪称国宝级的作品,这里我们简单例举几个: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墨玉 《周仲鉤彝》

1960年代初孙天仪、孙长文设计。韩万朝、朱永贵、陈立富制作。中国工艺美术馆作为国家一级文物予以收藏。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翡翠《中华第一塔》

  主塔九层,每层由塔身塔围塔顶组合,二十七个组件由粗至细一气呵成,72个悬铃。

  塔身净高1.80米,塔围加底座合计高2.52米,用翡翠原料1.78吨。

  从1971至1974年的三年中由周寿海为主设计师,以炉瓶设计制作员工为主的全厂70多人参与了设计制作到抛光配座的过程。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1974年在厂接待室举行宝塔炉落成典礼,与会的有功人员代表合影。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历时三年完成于1970年代末,是当代中国山子玉雕中最大作品,由上海手工业局局长胡铁生提议,由厂党总支书记郑云生直接领导,由军事题材画家汪观清和萧海春,朱宁芳 黄德荣 关盛春等40余名,玉雕技术人员通力合作。为迎接建国30周年,以红军长征为题材而创作,作品为辽宁青玉,重7.3吨 高2.6米 宽1.4米。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1960、1970、1980年代,厂里新进了一批又一批热爱玉牙雕艺术的年轻人,他们来自上海各区学校具备美术基础的青年学生,来自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玉牙雕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工艺美校的优秀毕业生在玉雕厂是行政干部、技术骨干,他们又在厂办中学担任着美术专业教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玉牙雕青年人才,上海玉石雕刻厂迎来了春天。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玉雕厂各车间部门的分布位置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人(件)炉(瓶)车间在厂接待室搞文艺活动,这五朵金花造型多美。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1970年代初的人炉车间女子篮球队。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1973年人炉车间青年职工在鲁迅公园。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1970年代中期青年职工在厂门口的留影。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象牙车间的老、中、青年职工。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成功的喜悦。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牙雕车间女工心灵手巧,钻研牙雕技艺精益求精。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象牙车间的年轻人。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厂门又有变化了。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这是炉瓶车间陈新同志在1982年全厂征集厂标的活动中设计的以上海玉雕代表性作品三足炉为形象的厂标设计稿并获得通过。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1980年代的厂门口。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这是1980年代还健在的上海玉石雕刻厂元老级的工艺大师。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厂技术科进行的产品评定工作。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小件车间的年轻人。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炉瓶车间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那时除了有缅甸总统吴山友等各国政要参观上海玉石雕刻厂,每天都有大批的外宾来厂参观,厂区停满了大巴,我们每一位雕刻师都被外宾称为艺术家。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由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为上海玉雕厂开设的1985届职工中专班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抛光车间职工是全厂玉雕产品的美容师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抛光车间女职工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当年好多同志都得到过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杯子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1980年代以后的上海玉雕厂厂区平面图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这是厂区内原来开全厂大会的大礼堂,1980年后大会开得少了,或者说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生产销售上来了,这里改建成了玉器商场,供外国游客到厂参观时选购玉器象牙制品。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1990年代,随着中外宏观经济表现不佳,国有企业改革中发生阵痛,玉雕产品卖不动了,牙雕产品不能生产销售了,上海玉石雕刻厂走向衰落,人才大量流失,能工巧匠们走向社会,走向海外,2000年代中期因市政建设动迁,缩小规模后的上海玉石雕刻厂从漕宝路33号搬迁到老凤祥有限公司,最终又被老凤祥有限公司合并,“上海玉石雕刻厂 ”这块享誉海内外的名牌不复存在,从1958年建厂至2008年动迁刚刚年过半百。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剩下的饭菜票只能留作纪念了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2008年前后上海玉石雕刻厂被拆迁了,漕宝路33号成了一片建筑工地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如今这里是日月光商业中心和地铁12 号线漕宝路站。

上海玉雕厂的记忆……

上海玉石雕刻厂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是一个有着很强凝聚力的集体,是一个彼此充满感情的集体,是一个创造过辉煌历史的集体,虽然厂房已经不复存在了,那那段历史值得我们铭记。

(感谢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对本文的支持!图文有删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