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满意,要去复读吗?

高考结束了,有一部分考生暗自神伤。我曾经也是。

今天爆个猛料,我是经历过两次高考的人。第一次只超出一本线5分,不过也被南京农业大学录取了,说起来也是个211院校。毕竟是农业院校,务农家庭出身的我不服,就去复读了。

根据媒体报道,十年前,高复的风潮在全国达到了鼎盛,在当年的考生当中高达占比30%,在浙江也是占到了15%,毛坦厂等高复名校成了全国热议的教育现象,还上了纪录片。

我当年所在的那所复读学校,印象中有约20个班,每个班约80人。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学的高三学生规模,带动了一大片周边的租房、餐饮市场。

学校除了一排教室,什么都没有,实行的是比普通高中更严酷的教学安排。

高考不满意,要去复读吗?

这些年,由于高考政策的不断调整(导致多读一年没有优势),家庭的选择增多(比如可以出国),高四生的数量已经大幅减少,很多复读学校选择了关门。但是高四生仍然是个社会不容忽视的群体。

去年新高考政策实施之后,选考科目成绩两年有效,而浙江又是英语一年两考,两年有效,意味着复读生在高四只需要考语文、数学两门,这样优势变得明显。

我刚刚只说了政策的影响,去不去高复,更多的还是取决于心态。

复读班里主要四类人,一是大学情结,也就是专科线也没考上的;二是本科情结,包括考了三本,学费太贵想考二本的;三是重点情节,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本线以上;还有一种是名校情结,通常目标还是C9联盟那九所。

每年高考结束后,各大的高复学校都会大打广告,尤其是吸引高分学生。学费也会根据学生的分数线会有所区别,高分学生甚至能免费。因为第二年一旦考上名校,就是拿来宣传的噱头。

我发现绝大多数去高复的人,家里条件都很一般。这种家庭的孩子可选择的出路很少,通过教育改变自己命运的欲望非常强烈。所以毛坦厂也好,我所在的复读学校也好,生源也是大多数来自于农村。

在这个大学生多如牛毛的时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已经越来越大。

很多学校,为了粉饰自己的就业率,以前是诱导毕业生签署假的三方协议,现在是诱导学生去创业。

在已经就业的学生当中,很多人也从事着并不需要高学历的底层工作,收入不如快递员,乃至生产线的工人。

高考不满意,要去复读吗?

这种大环境下,我觉得通过一年的再学习,给自己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是值得的。

有人说,你不去复读说不定可以混得更好呢。

这话没错,没上过大学的人,混的好的也很多。但是凡事我们要评估概率。

好的学历利于就业。假设都没有关系背景,就业时,用人单位还是非常看重你的学历。招聘岗位,都会有学历要求,甚至有些会写着211院校。这不是学历歧视,而是不了解你的时候,学历是体现你能力的主要依据。

好的学校利于素养。不同级别的大学,带给学生的教学资源、学习氛围等综合环境也是截然的不同。我本科四年其实在浙大学的专业知识也就皮毛,但是浙大的综合环境还是深深影响了一个人的能力素养,因为你可以经常接触到知名的学者、教授、企业家,以及其他有影响力的人。

好的学校利于人脉。好的学校,同学、校友也往往混得相对好。这些都是今后一个人的人脉资源。只是我回到这边工作,极大浪费了这种资源。

现在社会的阶级固化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底层人还有什么其他更好的上升通道?

我这么说,不是说鼓励高考不满意的同学都去复读。去复读,你至少要满足四个条件:

1.考上更好大学的野心

2.下次能考更好的信心

3.承受再一年煎熬的耐心

4.承受可能更大失败的决心

总结起来一句话,你迫切想再拼一次,但失败了也能接受。

当然,高复也不是你唯一能再拼一次的机会。

我的一个高中室友,高考的情况跟我类似,刚上重点线但不满意,也犹豫过是否跟我一起复读。最终他还是去浙师大读书了。他研究生的时候考上了浙大,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浙大的任教资格非常高,何况他本科非名校出身。可是他实在太努力太优秀了,相当于被学校破格录用,现在已经是浙大的生物学副教授,美国杜克大学的访问学者。

高考不满意,要去复读吗?

​复读去名校,还是考研再去名校,是两种路径选择。

前者有更大的短期压力,而后者需要更大的自制力。因为高复班是绑着你前进的,而大学里你是放养的。所以,也有一些同学,抱着考研再去名校的想法,结果大学四年蹉跎过去了。

此外,现在一些用人单位也更注重本科学历的背景,因为通过考研去名校的难度要小于本科。

当然,复读也有巨大的失败风险。

在当年我的复读班里,有个从浙工大退学来复读的同学,他的目标也是浙大。班里平时末模拟考试的前两名,基本上我们两个轮流坐庄。后来高考成绩出来后,就没有同学能联系上他了。听说他第二次连浙工大的分数线都够不上了。

别人不理解我为什么上了重点还要复读,而我也不理解他为什么已经在浙工大读书还要退学。但是我深刻理解他第二次高考失败后的痛苦。

三年前,我还偶然遇到个浙大的新生,他说自己在浙大呆不下去了,要退学。我跟他说,浙大也许没你想象的好,但清华北大也未必如你所愿。后来我们就没联系了,直到半年多后我看到他发了朋友圈,被清华录取了。

尽管如此,这种已经在读大学还退学的行为,我不支持。因为他们既然已经慎重做出了一次重要的选择,如果不能学会适应学校的环境,将来又怎么能去适应更复杂的社会呢。

学历重要,但归根到底重要的还是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