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蒙恬蒙毅两兄弟是被太监赵高和丞相李斯害死的吗?

赵高处死蒙恬蒙毅兄弟,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个是赵高曾经和蒙毅结仇,另外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赵高要专权。蒙氏从蒙骜开始,经蒙武,到蒙恬、蒙毅三代侍奉秦国。特别是到蒙恬、蒙毅时期,蒙氏兄弟备受秦始皇恩宠。

秦朝蒙恬蒙毅两兄弟是被太监赵高和丞相李斯害死的吗?

蒙恬率三十万秦军,驻防北方修筑长城,主外事。而蒙毅居内,侍奉秦始皇左右,常为内谋。朝内的将领大臣都畏惧蒙氏兄弟,不敢跟他们争宠。

赵高有一次犯下大罪,秦始皇交由蒙毅处理。蒙毅不敢枉法,就依律判处赵高死刑。秦始皇念及赵高之前的尽心尽责,就赦免了赵高。从此,赵高和蒙毅就结下了仇怨。

赵高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实现最终大权在握的目的,军权是必争的。所以,蒙恬就成了赵高必须除掉的人。兵权最开始交给了丞相李斯等人代管,赵高之后又找借口除掉了李斯,自己做了丞相,大权独揽。

秦朝蒙恬蒙毅两兄弟是被太监赵高和丞相李斯害死的吗?

赵高除掉蒙氏兄弟的借口是,蒙毅曾经在秦始皇面前诋毁二世胡亥,不让始皇帝立胡亥为太子;蒙恬因蒙毅之罪被连坐,也应该被处死。

蒙毅面对使者辩白不肯自杀,说他知道胡亥的才能,所以胡亥才能独守宠幸,陪同秦始皇周游天下,而且始皇帝早几年就考虑立太子了,他蒙毅根本就没必要进谗言,结果被使者杀死;而蒙恬也是慨叹一番后,服毒药自尽。

蒙氏兄弟虽然被赵高处死了,但是从蒙毅死前的辩解来看,秦始皇很多年前就是准备立胡亥为太子的,这个也印证了出土的《赵正书》的记载。

秦朝蒙恬蒙毅两兄弟是被太监赵高和丞相李斯害死的吗?

除此之外,当时的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出则同车、入则身前?所有群臣将相都不敢与之争?——可见秦始皇对蒙毅的才干和宠信已经到了何种程度!

执掌秦国国政已长达27年的丞相李斯尚没有获得这个“出则参乘”的殊荣,内心的失落和担心可想而知。什么?李斯不会嫉才妒能?他若不会韩非子就不会死!

秦朝蒙恬蒙毅两兄弟是被太监赵高和丞相李斯害死的吗?

史记《李斯列传》记述了李斯看到厕所老鼠时的千古一叹:“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随之提出一个颇具生活感受的观点:垢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其大意是说厕所里老鼠每逢有人或狗来时皆受惊而逃,而粮仓中老鼠,吃粟米、住大屋,不担心人狗惊扰。正是这个思想贯穿李斯一生,认为只有身居要位执掌大权才不虚此生,其也一直将权利与富贵当作生命般看护。

公子扶苏在秦国庙堂和百姓中间人望很高,并与蒙恬私交甚好自己又为监军,而蒙氏三代出生入死,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关键是没有值得一提的过失。而李斯因为自己“焚诗书”的建议,深为天下唾骂,自感在才能、人望、军功、尤其与扶苏关系上,均远远不及蒙恬。最为致命的,是李斯与扶苏的政治理念不同!李斯认为治理天下应严刑峻法,而扶苏则认为天下连年征战,统一后应尽快与民休养不能再严刑峻法。

秦朝蒙恬蒙毅两兄弟是被太监赵高和丞相李斯害死的吗?

这就是说,不管秦始皇生或死,李斯的相位似乎都岌岌可危!这对于贪恋权利和荣华富贵的李斯来说,无异于让自己回到“厕鼠”的境况,况且秦朝历史上的宰相下场好的没几个!因此,只有让类似胡亥这种傻蛋继位才能让自己的既得利益得到保障和延伸。

对于李斯和赵高,秦始皇第五次巡游中病情日益恶化,可谓不幸中的万幸。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驱动下很快让二人结成攻守同盟,只有胡亥才是二人最有利的依仗。而欲立胡亥,必须先“清场”:支开或除掉蒙毅、以及届时会影响成败的相应人等。若秦始皇遗命立胡亥则罢,一旦是立扶苏则“依计行事”—逼宫、乃至篡改遗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