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林:金庸小说中的四大名城(一)大理

金庸小说中的四大名城

□西子林

金庸小说是武侠小说。武侠小说主要讲门派。门派的分布主要在山上。因此也可以写一篇“金庸小说与N大名山”。

但这里不讨论“山”,只讨论“城”,且只讨论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那几座城。

“最深刻”?很主观。因人而异。因此这里讨论的“名城”,主要是本作者印象深刻的,或因情节,或因人物,爱“人”及“城”,因而对这城市印象深刻的。

本作者心目中的金庸小说中的四大名城:大理、扬州、洛阳、襄阳。

大理 神秘

西子林:金庸小说中的四大名城(一)大理

图转

天龙八部是金庸小说中公认为写得最成功的一部武侠小说,应该说也是影响最大的小说之一。洋洋百万字,起伏跌宕,看得一个个读者荡气回肠。

但并非每个读者都是一下子就接受了“天龙八部”。而那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作者在书的开篇放置的那个让许多人看了头疼的“释名”。

“天龙八部”这名词出于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

“非人”是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这些几人看得懂啊!因此,我想不起来,是不是一开始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就把这书放下了。

这个事情只怕很有点像红楼梦,劈头一篇不大好读的长引子(当然那也许是因为版本有误的问题),把很多读者都赶跑了。当然熟悉了以后会发现,这些书的共同点,都是慢上劲的。

也因此,我读的金庸系列的第一部好像是神雕,而自己买的第一部则是倚天。读神雕是瞌睡遇到枕头——有闲且无聊且遇到别人的这套书。倚天是承神雕而来,先买这个也是很自然的了。然后就是到书市把这套书给买齐了。

天龙八部里面出现了很多门派,很多名山,很多名城。但给人印象最特别的,却是大理。

这倒不是因为作者在“释名”里的那句话——这部小说以“天龙八部”为名,写的是北宋时云南大理国的故事。已有很多评论家说过,其实书中“大理国”占的篇幅并没有那么多。

是不是因为金庸许诺了让“大理”单独主演而并事实上也算不上因此有点过意不去,于是这大理在天龙八部的后续作品中仍然出现(金迷莫较真,说哪本哪本写在先……我们只按内容排),在射雕英雄传中,出现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说法。这南帝,就是大理国的段皇爷段智兴。当然也就是再后来神雕侠侣中的南僧。

大理的出场,是由作为书中三大男角之一的段誉带出来的。

在大理,还发生了很多的故事:周伯通出场,与瑛姑发生故事,段皇爷救郭靖……这些都是天龙八部及之后几部书中重要的构成和情节发展。

(作者西子林,本名刘清原,襄阳媒体人,网络体育评论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