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的電動重卡解決方案,類似高鐵,續航有了但建設成本太高

以目前電池技術,輕卡和中卡做成純電動進行短途運輸任務雖然還不是特別完美,但也有一定的適用範圍和實用性。只有進行長途運輸的重型卡車對續航里程要求太高,僅僅依靠自帶電池供電來保證續航有點不切實際,對車輛的自重增加很明顯,充電功率也很嚇人。像最近幾天戴姆勒集團在美國測試的電動重卡e-Cascadia,基於福萊納8級卡車Cascadia改變,使用730馬力電機,550kwh電池,續航才400公里,快充也需要90分鐘才能充到80%的電,緊靠這幾項技術參數,想要讓他跑1000公里以上長途?別鬧了。

不過,早在2012年洛杉磯舉辦的第26屆年度電動車專題研討會上,西門子就提出電氣化公路的概念,併發布了eHighway概念系統。

西門子的電動重卡解決方案,類似高鐵,續航有了但建設成本太高

e-Cascadia

說簡單粗暴一點,就是在公路上架設線纜,然後給重型卡車駕駛室頂部裝上受電弓,就像火車和無軌電車一樣,自動升弓接觸電網,把電能傳遞到卡車上。西門子的這套系統支持智能控制,掃描系統檢測到有接觸線會自動升弓連接,而且可以探測電弓的相對位置,可以主動水平左右調節,以保證受電弓與線纜良好的接觸。車速不能超過90Km/h。

西門子的電動重卡解決方案,類似高鐵,續航有了但建設成本太高

2016年6月,第一條eHighway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投入使用,長度只有2公里,6月23日,一輛斯堪尼亞電動G360 4x2牽引車開始了首次旅行。在電氣化道路上卡車可以作為純電動車使用,在其他時間作為常規的混合動力車輛使用。此舉將為卡車減少80%至90%燃料排放量,能耗降低50%以上。

西門子的電動重卡解決方案,類似高鐵,續航有了但建設成本太高

去年11月,西門子公司在美國加州又建設了1英里(1.6公里)的測試道路,測試車輛更加豐富,使用純電動、油電混合、油氣混合三種不同類型的卡車,車型也從歐洲平頭卡車換成美國市場的長頭卡車。不過,這條僅僅1.6公里的電氣化公路造價不菲,據悉耗資已達1350萬美金,即便按照西門子公司的說法,未來建設成本會下降67%,價格依舊不便宜。

西門子的電動重卡解決方案,類似高鐵,續航有了但建設成本太高

西門子的電動重卡解決方案,類似高鐵,續航有了但建設成本太高

無獨有偶,瑞典還有一家公司做了一個名字叫“eRoadArlanda”電氣化公路項目,他們的做法和西門子恰恰相反,西門子是“上天”,他們要“入地”。

西門子的電動重卡解決方案,類似高鐵,續航有了但建設成本太高

地面上安裝導電軌道,車輛上安裝可移動的接觸臂與軌道接觸,這樣電能就可以傳到車上。超長的時候接觸臂會自動抬起,車輛停止時電流也會斷開,換言之,只有車在跑的時候才可以供電。這一套供電系統還可以自動計算車輛消耗的電量,以便收取電費。

西門子的電動重卡解決方案,類似高鐵,續航有了但建設成本太高

相比西門子的eHighway架空線路,eRoadArlanda的優勢在於建設成本低,在現有地面嵌入一條軌道遠比架設空中供電網絡更簡單,據《衛報》透露,每公里建設成本約100萬英鎊(857萬人民幣),價格和西門子的差不多,但是對司機的視野阻礙更小。

另一個優勢就是供電軌道在地面,這樣對車輛高度就沒有限制,建設好的供電網絡不止是卡車可以用,大客車,小轎車都能使用這套供電系統,而西門子的架空線路明顯就不太適合車身矮小的小車使用。

關於這個供電軌道埋在地下的安全問題,官方給出的回答是,具備高壓電的部分被埋在道路內,地面上的部分只是接地,行人和動物在上面走動也不會觸電。只有接觸臂插入到軌道里面才會通電,原理和家用的插座一樣,只有把插頭插進去才會有電。

關鍵是下雨天,供電軌道設置了排水系統,如果排水系統出現了故障,對供電軌道還是會有影響。

目前這兩家公司都得到了瑞典政府的支持,很多物流相關的公司和卡車企業都很感興趣,西門子的項目做了五六年,eRoadArlanda也做了三四年時間,他們都還是處於試驗階段,在公共道路上建設的供電網絡都是一兩公里,難成氣候。我們搜索相關的內容會發現,每次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不由得讓人心裡犯嘀咕,“這玩意真能成嗎?”

基建成本高是阻礙他們大規模推廣的攔路虎,一公里近千萬人民幣的建設費用並不是一個小數目,即使這些項目企業盤算一輛卡車一年可以節省多少燃油費用,能減少多少碳排放量,終究只是紙面數據,真的花大價錢規模化建設,能不能如宣傳那麼有效大家都沒底。

西門子的電動重卡解決方案,類似高鐵,續航有了但建設成本太高

在自動駕駛領域,上個世紀由於技術問題,車上沒可能放下大量電子元器件,工程師們就把重點放在“路”上,建立導航車道引導車輛行進。地面上鋪設感應線圈,車輛經過就能感知到車輛的位置,為引導車輛行進提供了基礎。通用汽車公司在1964年的紐約世界博覽會上作出了無人駕駛汽車的嘗試,在廣告中通用這樣宣傳他們的概念車“火鳥”:“某一天,一家人駕車行駛在超級公路上時,可以將車輛的控制權交給一套自動程序化的引導系統,人們隨後就能盡情享受旅程的舒適和絕對的安全,並以今天高速公路上汽車的兩倍速度前往目的地。”儘管火鳥有著吸引人的柔美線條和單峰垂直尾翼,它還是成為了通用汽車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投入幾十年後的絕唱。

現在自動駕駛的發展趨勢很明確了,沒有哪家公司還會傻傻的研究怎麼讓馬路引導車輛自動駕駛,大家都是選擇讓車輛智能化、自動化,車去感知路,去適應路,主動權在車。

很巧的是,上個世紀阻礙自動導航道路發展的就是因為建設成本高,項目一再擱淺,再加上其他外部因素,也就沒有然後了。現在電氣化公路的局面有些相似,建設成本高,對普通的電動車也沒有碾壓性的優勢,大家都在觀望,觀望電池技術的突破,只要電池能量密度達到一定的可用程度,電氣化公路的泡沫就破滅了。

文:陳接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