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中,我省11个传统工艺项目入选。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青海入选的项目

项目类别:纺染织绣

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盘绣

湟中县湟中堆绣

湟中县加牙藏族织毯技艺

项目类别:服饰制作

玉树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

门源回族自治县的藏族服饰制作技艺

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服饰制作技艺

项目类别:编织扎制

湟源县湟源排灯制作技艺

项目类别:雕刻塑造

泽库县泽库和日寺石刻

项目类别:家具建筑

班玛县藏族碉楼营造技艺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技艺

项目类别:金属加工

青海省湟中县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

项目类别:剪纸刻绘

青海省同仁县热贡艺术

这些技艺你都了解吗

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的魅力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盘绣

盘绣是青海土族所独有的传统刺绣,土族少女一般从小就跟随母亲或长辈学习刺绣,在待字闺中的两年间,就要独立完成各种绣品,作为自己的嫁妆。

土族盘绣艺术主要流传在互助县东沟、东山、五十、松多、丹麻等乡镇。在青海省都兰县发掘的土族先祖吐谷浑墓葬中,就出土有类似盘绣的绣品,由此可知,4世纪左右盘绣工艺已经出现。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湟中县湟中堆绣

湟中堆绣是一种运用“剪”“堆”等技法塑造形象的艺术,多用于唐卡制作,内容多以藏传佛教题材为主。珍藏在湟中县塔尔寺中的堆绣是藏传佛教艺术的瑰宝,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之一,闻名遐迩。

湟中堆绣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由湟中县汉、藏群众共同创造和传承,融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为一炉,具有极高的价值。它采用浮雕与刺绣巧妙结合的手法,具有较高的工艺美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湟中县加牙藏族织毯技艺

2006年5月20日,加牙藏族织毯技艺属于中国藏族传统手工技艺。2006年5月20日,加牙藏族织毯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加牙藏族织毯产品以卡垫、马褥毯、炕毯、地毯为主,花样新奇,做工精致。 加牙藏毯品种繁多,有14个系列、70多个品种,采用连环编结法,毯面较厚,约在15毫米以上,同时保留着传统藏毯边缘不缠线的特点。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玉树州等藏族服饰制作技艺

玉树素有藏区“服饰之乡”的美誉。玉树藏族的服饰风格独特,形式多样,色彩鲜艳,精巧华美。在玉树,您不但可以直接感知藏族服饰文化的多样性和完整性,还可以领略藏族服饰文化的完美性和由此展示出来的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服饰制作技艺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土族服饰,如诗如画,宛如一幅流动的田园风景画。互助土族服饰是土族民族精神凝聚的物质象征,民族服饰具备较强的民族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审美价值。互助土族服饰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渊源、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及民俗文化成分,具有很高的民族历史文化价值。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湟源县湟源排灯制作技艺

湟源排灯,是流传于青海省湟源县的一种汉族民间节日灯彩艺术。湟源排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充分体现了湟源排灯河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泽库县泽库和日寺石刻

泽库和日寺石刻技艺流传于我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和日乡,始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和日寺内的石刻经墙是和日寺石刻技艺的精粹。墙高3米,长200米,被誉为“世界石书奇观”。

和日寺石刻技艺刀法流畅、遒劲深邃,所刻图案构图精准、形态饱满、栩栩如生,极为珍贵,且有极高的民族、宗教、历史及文化艺术方面的研究价值。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班玛县藏族碉楼营造技艺

加卜着藏式古建筑群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灯塔乡东北面3公里玛柯河北岸第二台地上。这种藏式建筑在玛柯河流域较为常见,分布都较为零散,但在加卜着村却比较集中。2008年6月7日,藏族碉楼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循化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技艺

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技艺,指中国撒拉族特有建筑形式篱笆木楼的传统营造方法,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撒拉族的古民居篱笆楼,是土木石混为一体的古老民居建筑,因楼房墙体大部分用藤条编织而成,故得名篱笆楼。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湟中县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

湟中银铜器可分为银器和铜器加工制品。皆具有藏文化的艺术特色。2011年5月,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银器制品工艺精细,图案丰富、复杂,造型逼真,表现手法独特,湟中银器工艺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素以形薄、光亮、轻柔、质纯等特点而著称,以加工精美而见长,深受各族群众喜爱。

2008年,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同仁县热贡艺术

热贡艺术是中国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颇具广泛影响的流派,从十五世纪开始,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隆务河流域,被誉为"藏族画家之乡",而同仁地区在藏语中称为"热贡",因此这一艺术便统称为"热贡艺术"。

2006年5月20日,热贡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在研培计划和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带动下,不少地方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显著提高,产品门类品种和功能用途更加贴近现代审美和生活需求。

最新公布!青海这11项“神技”入选国家级榜单!

啥也别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