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滅亡後,為什麼吳國還能支撐那麼多年?

三國時期,蜀國於公元263年被魏國滅亡,然而時隔十七年,吳國才被打敗,結束了三國紛爭的局面。東吳在蜀漢滅亡之後獨自面對強大的魏國,竟然還能支撐十七年之久,而且當時吳國內部還有紛爭,如果沒有內亂,說不定還會更加長久,是否翻盤也未可知,不得不說吳國的實力確實是非常強大了。那麼,為什麼吳國會有這麼強大的實力?

蜀國滅亡後,為什麼吳國還能支撐那麼多年?

首先,吳國地處江南,而江南地區有一個好處就是一般不會缺水,南米北面,東吳之地的水稻種植業非常發達。這一產業發展得厲害,就代表著國家本身不缺糧,人民生活會比較好,而且一旦打仗,糧草也能很快就備好,不同於蜀國多山地,想要準備糧草十分困難。在這一方面,吳國佔盡優勢,而且《晉書》記載,東吳推行新的種植方法,將水稻的產量提高了很多。

糧草方面,吳國的底氣可以說是非常足的,即便是後來吳國滅亡,官倉裡面還存有二百八十萬石的米穀,這樣強大的儲備,恐怕是蜀國可望不可即的吧。

除此之外,東吳因為靠近東南沿海,因此還有一個其他兩國都發展不起來,或者很難的技術產業,也就是造船業。東吳多水軍,赤壁之戰曹操也是吃了這樣一個虧,曹魏多是陸軍,一到江南之地,主戰場就在水上了,別說打仗,船隻、士兵都沒有東吳發展的好,這也是赤壁之戰曹操會失敗的重大原因。

蜀國滅亡後,為什麼吳國還能支撐那麼多年?

不僅是水上打仗的技術,還有造船的技術,也是當時掌握魏國政權的司馬家族非常忌憚的。《南州早物志》中記載,吳國的大船長二十多丈,可以同時容納數百人。不僅如此,這樣的船隻大船還不是一艘兩艘,東吳造船動輒就是一大批,靠在岸邊就好像是水上的陸地一樣,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後果可想而知。

東吳在船業還不僅僅侷限在長江和沿海,洞庭湖、鄱陽湖等,更是長期經營著造船廠,這樣的生產力和戰鬥力,足以讓司馬家族畏懼。

蜀國滅亡後,為什麼吳國還能支撐那麼多年?

不僅如此,魏國內部也有問題。司馬氏篡奪曹魏政權,本身就已經消耗了很大的精力,以至於在滅掉蜀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時間去顧及吳國,再加上地處北方,不斷有其他民族的騷擾侵犯,因此,直到司馬炎即晉武帝即位,279年才終於下定決心討伐吳國。

這個時候的吳國雖然力量很強大,只不過面對一個讓人失望的吳國皇帝,就算有能力恐怕也難以長久,第二年280年,吳國滅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