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軍而逃的南宋將領,雪恥之戰,打得金軍再也不敢渡江!

文/晚風暮雨

在金國南侵,兩宋交替之際,宋朝湧現出一大批的抗金英雄,其中有一位,遇到金軍主力,作戰失利後棄軍而逃,卻知恥而後勇,厲兵秣馬,一戰殺得金軍“戰神”完顏宗弼膽寒,從此不敢過長江,這位宋朝將軍,就是和岳飛齊名的名將韓世忠!

棄軍而逃的南宋將領,雪恥之戰,打得金軍再也不敢渡江!

電視劇《精忠岳飛》韓世忠形象

韓世忠,字良臣,延安(今陝西綏德)人,家境貧寒,勇武過人,十八歲投軍,在北宋與西夏的戰爭中,屢立戰功,宣和二年,隨王淵征討方臘,並將其活捉,因功被朝廷授予承節郎。(世忠潛行溪谷……禽臘以出)

一、棄軍而逃

金國大舉南侵時,韓世忠在河北一帶抗金,戰功卓著,升為嘉州防禦使。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康王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繼位,是為宋高宗,改元建炎,宋高宗逃到揚州後,任命韓世忠為鄜延路副總管,加平寇左將軍,令其駐紮於淮陽軍(今江蘇下邳),防禦自山東南下的金軍。

建炎三年正月,金國完顏宗翰(粘罕)攻破徐州後,派遣麾下將領耶律馬五和完顏撥離速率領一萬鐵騎,奔襲揚州,自己親率主力攻打韓世忠。

完顏宗翰是金國名將,麾下士卒也是百戰勁旅,戰鬥力遠超宋軍,兩軍交鋒,韓世忠抵擋不住,後撤到宿遷,部下士兵大敗之下,爭先恐後逃命,已經失去約束。

棄軍而逃的南宋將領,雪恥之戰,打得金軍再也不敢渡江!

韓世忠畫像

金軍初戰獲勝,不留給韓世忠喘息的時間,緊追不捨,韓世忠不敢在宿遷停留,只好再退往沐陽(今江蘇沐陽),但金軍很快尾隨而至。

韓世忠知道在陸地上無法擺脫金國鐵騎,就扔下這支失去鬥志的部隊,帶領親信連夜乘船,走水路退到鹽城縣。(夜,棄軍,乘潮走鹽城縣)

第二天,士兵們發現主將走了,頓時四散潰逃,後軍管隊官李彥先(與陝州李彥仙同音不同字),收攏一部分士兵,找到幾條船,退到海里,不久佔據海州(今江蘇連雲港),被朝廷任命為海州淮陽軍鎮撫使,楚州保衛戰期間,李彥先率軍救援楚州,在淮河與金軍血戰而死。

正月三十日,耶律馬五和完顏撥離速逼近揚州,宋高宗倉惶出逃,跑到杭州,金軍追到瓜洲渡口,但缺少船隻,又趕上“天雨連降,平地水發,道路泥濘,馬步俱不能進”,只好收兵北撤。

二、苗劉兵變

棄軍而逃是重罪,但一件大事的發生,使得韓世忠免於被朝廷追責。

原來宋高宗到達杭州後不久,御營扈從統制官苗傅和劉正彥就發動兵變,逼迫宋高宗退位做太上皇,將皇位傳給三歲的太子趙旉,由隆裕太后垂簾聽政,並改元“明受”,這次事件史稱“苗劉兵變”。

苗傅和劉正彥把持朝政,用集體升官的方式,拉攏手握兵權的武將,韓世忠也因此被升為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御營使司專一提舉一行事務都巡檢使,不再追究罪責。

棄軍而逃的南宋將領,雪恥之戰,打得金軍再也不敢渡江!

宋高宗畫像

但張俊、劉光世和韓世忠等將領並不領情,反而傳檄天下,號召兵馬勤王。

此時,韓世忠的兵馬僅有數十人,張俊調撥了兩千人馬給他,最後,韓世忠擊敗並擒斬苗、劉二人,平息了叛亂,迎接趙構復位。

韓世忠救駕有功,平叛功勞最大,宋高宗也不會再追究棄軍之罪,反而加封韓世忠為檢校少保,武勝、昭慶軍節度使、御營左軍都統制,還親筆寫了“忠勇”二字,製作成旗幟賞賜給韓世忠,同時封其夫人梁氏為護國夫人,並由朝廷發放俸祿。

三、黃天蕩之戰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八月,金兵由“四太子”完顏宗弼(兀朮)為統帥,分兵三路大舉南侵,完顏宗弼親率中路軍,連克淮西諸地,直奔長江,企圖渡江攻滅南宋政權。

宋高宗任命韓世忠為浙西制置使,駐守鎮江,但負責長江防線的右相兼江淮宣撫使杜充每天飲宴享樂,根本不理會兵事,導致長江防線崩潰,完顏宗弼從馬家渡(今江浦縣南烏江鎮附近)渡過長江,韓世忠只好退往江陰,杜充後來向金軍投降。

棄軍而逃的南宋將領,雪恥之戰,打得金軍再也不敢渡江!

完顏宗弼畫像

金軍於當年十二月攻佔杭州,並一直追趕宋高宗到明州(今浙江寧波),宋高宗出海避難,在海上漂了幾個月。

建炎四年二月,完顏宗弼在明州屠城後即率軍北返,一路上大肆搜刮財物,三月,來到長江邊後,卻發現宋軍戰船橫在江面,並用沉船堵塞運河入江口,退路已被截斷,而宋軍的主將正是韓世忠。

棄軍而走,是韓世忠軍事生涯中最恥辱的一次,韓世忠深以為恥,正所謂“知恥而後勇”,此後,韓世忠一直積極訓練部隊,打造戰船,伺機雪恥,孤軍深入江南的完顏宗弼就是韓世忠選擇的目標!

以往宋金交戰,都是金軍人少宋軍人多,金軍卻屢屢獲勝,而這一次宋軍只有數千人,金軍則號稱十萬(實際數量沒這麼多),金軍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遠勝宋軍,因此,完顏宗弼根本沒把韓世忠放在眼裡。

完顏宗弼絕對沒有想到,即將為傲慢付出血的代價!

棄軍而逃的南宋將領,雪恥之戰,打得金軍再也不敢渡江!

電視劇《精忠岳飛》完顏宗弼形象

韓世忠預料到金軍將領一定會到制高點金山廟觀察地形,就提前派兩百士兵埋伏在附近。不久,果然有五個金人騎馬上了金山,為首的一人紅袍玉帶,伏兵提早殺出,結果三個金人逃跑,兩個被俘,據俘虜交代:紅袍玉帶者正是四太子完顏宗弼。

宋金雙方下戰書,約定會戰日期。

雙方在長江上展開激戰,宋軍人少,但裝備精良,戰船為艨艟鉅艦,金軍人多,卻都是小船,而且北方士兵不習水戰,連戰數日,金軍屢屢失敗,戰事激烈時,韓世忠夫人梁氏親自擂鼓為宋軍助威,宋軍士氣大振,打敗金將斜卯阿里、韓常等人。

屢戰屢敗,讓完顏宗弼則焦慮不已,先後派人拿財物和名馬賄賂韓世忠,企圖買一條路過江,但都被韓世忠拒絕。

棄軍而逃的南宋將領,雪恥之戰,打得金軍再也不敢渡江!

韓夫人梁氏擂鼓助戰

完顏宗弼率船隊溯長江而上,另尋渡江地點,韓世忠則率宋軍緊緊跟隨,始終在江心堵截,經過死水港黃天蕩的時候,韓世忠發動猛攻,金軍只好退入黃天蕩躲避。

把敵人逼近死路後,韓世忠立即封鎖蕩內唯一進入長江的水道,還根據金兵船小的特點,打造大批的鐵鉤,金軍駕船往外衝的時候,宋軍就拋出鐵鉤,將金軍小船拖翻,落水的金兵不是被船上宋軍射死,就是被淹死。(每縋一綆,則曳一舟沉之)

一次次衝擊失敗,金軍的損失與日俱增,完顏宗弼無計可施,派人請求面談,韓世忠答應了,於是,宋金雙方主將各自乘船,在江中靠近答話。

完顏宗弼低下高傲的頭顱,哀求韓世忠放條生路,韓世忠說:“只要放回二聖,歸還我大宋的疆土,就立刻放你回去!”完顏宗弼語塞。(兀朮窮蹙,求會語,祈請甚哀。)

棄軍而逃的南宋將領,雪恥之戰,打得金軍再也不敢渡江!

黃天蕩之戰連環畫

完顏宗弼重金懸賞,徵集脫困良策,在一位當地人的指導下,金軍連夜掘開老鸛河故道,打通與長江的聯繫,金軍終於在被困四十餘天之後,衝出黃天蕩。

韓世忠發現金軍脫困後,立即率水軍沿長江西進堵截,依然死死的把金軍阻擋在南岸建康城(今江蘇南京)一帶。

天氣越來越熱,北方士兵容易水土不服,戰馬也容易生病,更要命的是,金軍士氣低落,完顏宗弼只好故技重施,在建康城內重金懸賞破敵良策,一位開米鋪的王姓漢奸看到後,立即屁顛屁顛的跑去金營獻計。

王姓漢奸告訴完顏宗弼:

1,宋軍的艨艟鉅艦,需要藉助風力才能行動,選擇在無風之日開戰,宋軍只能被動挨打;

2,金軍船小,但在船中填滿土,再鋪木板,既可以防止小船顛簸,又可以增加重量避免被宋軍的鐵鉤拖翻;

3,“穴船版以棹槳”,能夠加快速度;

4,宋軍戰艦的帆蓬最怕火攻。

棄軍而逃的南宋將領,雪恥之戰,打得金軍再也不敢渡江!

黃天蕩之戰地圖

完顏宗弼大喜,立即下令趕製火箭,又有人獻計,挖開建康西南白鷺洲新河,可以迂迴到宋軍上游。

完顏宗弼依計而行,但是接下來幾天一直有風,不適合行動,完顏宗弼下令抓來一個女人,挖出心臟祭天。

四月二十五日,風停了,完顏宗弼命令以小船搭載善射兵士靠近宋軍,並射出火箭,宋軍戰艦四處起火,完顏宗弼趁機率全軍反擊,宋軍士兵被亂箭射死、被燒死者、落水而死者不計其數,統制官孫世詢、嚴永吉等力戰而死。

韓世忠率殘部退往鎮江,金軍尾隨追殺,快到長蘆(今六合西南)時,當地僧人普倫率鄉民千餘人,駕舟前來救援。

完顏宗弼看到有人接應韓世忠,就退回建康,留下一部分兵馬防守,主力渡江北上,五月,岳飛率軍反擊,與金兵在建康城外牛首山、雨花臺等地激戰,斬殺金軍三千餘人,收復建康城。

棄軍而逃的南宋將領,雪恥之戰,打得金軍再也不敢渡江!

電視劇《精忠岳飛》韓世忠和梁氏

黃天蕩之戰,雖然韓世忠先勝後敗,但此戰沉重打擊了金軍的囂張氣焰,完顏宗弼此前一直主張渡江攻滅南宋,並且親率幾萬人馬深入浙江,視宋軍如無物,此戰之後回到北方,則“每遇親識,必相持泣下,訴以過江艱危,幾不免”,再也不提渡江之事,甚至後來金國朝廷下令進攻江南時,完顏宗弼也總是推脫不去。

完顏宗弼並非庸才,而是百戰名將,是金軍的精神領袖,是“戰神”一樣的存在,戰神尚且如此,金軍自然再也不敢渡江南侵,金國只好把進攻的重點轉向陝西,企圖由此攻入四川,順江而下,滅亡南宋。(金人自是不敢復過江矣)

金軍再次渡江是在幾十年後的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海陵王完顏亮領軍南侵,但在採石磯被虞允文擊敗,完顏亮也被部下殺死!

黃天蕩之戰,也是南宋在戰場上給金兵的第一次沉重打擊,讓南宋軍民看到金軍並非不可戰勝,極大的鼓舞和振奮了民心士氣!

棄軍而逃的南宋將領,雪恥之戰,打得金軍再也不敢渡江!

韓世忠雕像

戰後,梁氏向朝廷上書,彈劾韓世忠“失機縱敵,乞加罪責”,宋高宗並沒有怪罪韓世忠,而是拜其為檢校少保、武成感德軍節度使,神武左軍都統制。

第二年,韓世忠在大儀鎮(今江蘇揚州西北)打敗金軍,此戰也成為南宋中興“十三處戰功”之一。

此後,韓世忠多次與金軍和偽齊交戰,屢次獲勝,成為與岳飛齊名的抗金名將,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曾寫詩稱讚道“堂堂韓嶽兩驍將,駕馭可使復中原!”

岳飛父子被冤殺後,韓世忠憤然辭官,毅然辭官,閉門謝客,絕口不言兵,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秋,病逝,被朝廷追贈太師、通義郡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