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力」沒有彙報,執行力就無從談起

一個月前,你給某位下屬下達了任務,並設置了你認為具有緊迫性的期限,為一個月,同時告訴了員工該怎麼做。一個月後,你問他,那個事兒到底辦的怎麼樣了?他回覆你:早辦完了,兩個星期前就辦完了誒,這會兒你肯定不高興了,你下一句話估計就是這樣了:辦完了你怎麼不說一聲呢?我這兒還有別的事兒要安排呢!這會兒你的這位下屬很委屈地說:您也沒提這事兒啊!再說了,某某事兒的操作週期是一個月啊,這不還沒到一個月呢嗎?·····


「執行力」沒有彙報,執行力就無從談起​這樣的場面你肯定很熟悉。這一幕幾乎在所有職場都司空見慣。對這樣的場面,上司與下屬,兩方面都有話說,而且雙方的理由都很充分,似乎在這樣的對話中,雙方都覺得很委屈,認為對方不理解自己。

問題的關鍵在於:彙報從管理學的角度講,沒有彙報,執行力就無從談起。這也是一個職場常識,只不過,這一常識往往容易被職場人所忽略、所漠視。對此,上司和下屬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常識最難。對上司來說“為什麼這麼重要的事兒你不跟我說一聲兒!這種職場常識還需要我教你?!你自己是幹什麼吃的!”是他們對下屬的表現感到不滿的理由;對下屬而言,“為什麼你不跟我提這事兒?你不提,我怎麼知道你這麼重視它?我又不是你肚子裡的蛔蟲!”是他們對上司的呵斥感到委屆的原因。“彙報”很難,卻無比重要。上司心中的委屈是這樣的:“彙報的重要性,我說了一萬遍。每天的晨會說、夕會說、公司全體會議上也說。可是無論我怎麼說,把嘴皮子都說破了,這些讓我不省心的下屬就是做不到!你能有什麼脾氣?!歸根結底,還是人的素質不行啊!”看見沒有?最後還是得歸結到“人”(下屬)的素質上!在絕大多數一線管理現場,“人的素質”是萬靈丹,似乎在上司捉襟見肘的時候,只要責任推給”人的素質,一切便萬事大吉,與己無關了!這樣的管理思維,要不得啊同志們!管理工作要是這麼好乾的話,是個人都能立馬成為管理大師!還是讓我們回到管理的原點,看一看上述案例中的上司,到底犯了什麼錯誤。這裡有一個巨大的思維陷阱。

一般來說,當上司在下屬面前強調“彙報”的重要性時,常常都會有意無意傳遞一書錯誤的信息(或至少會這樣暗示),那就是彙報只對重要的事情(或工作)有用,對不那麼重要的事則用處不大。也就是說,當一件事達到需要彙報的程度時,這件事的重要性一定不一般,是上司心裡介意的事。這樣的理解大錯特錯。

必須強調一點:彙報,在職場中必須成為一種常態,因為它對所有的事都適用。無論這些事是大是小,也無論它們重要與否。所有職場人士必須無條件養成這個習慣。指示(命令)——實行——彙報。這是一切工作的基本邏輯,也是執行力的基本流程。這個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全部都得準確無誤地落實,才能稱得上“執行力”,反之亦然。對許多職場人士而言,他們最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只重視“實行”環節,下意識地忽略“彙報”環節。以為只要自己忠實地實行了上司的命令,便可以“責任完成”,算是盡到了自己的職場義務。這個觀念必須要得到徹底的糾正。

「執行力」沒有彙報,執行力就無從談起​從今天開始,要培養這樣的意識:任何一項工作,只有當“彙報”完畢的那一刻,才算真正結束。說白了,這也是一種團隊意識的體現,也是一種溝通能力的展示。只有職場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夠讓與各自的工作進程有關的所有信息在整個職場內暢通無阻,同事之間的銜接與配合才有了成立的基礎,“團隊一盤棋”的局面才能夠真正實現。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執行力。反之,如果做不到這一點,職場內的執行力便會漏洞百出。大家就會彼此扯後腿,彼此牢騷滿腹,怨氣沖天。久而久之,不但傷害團隊的團結,也會從根本上動搖團隊的根基,讓團隊走向衰敗。


「執行力」沒有彙報,執行力就無從談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