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不要北静王念珠,还是宝钗说出了其中缘由,黛玉竟没反应过来

林黛玉的结局众说不一,多数读者还是认可黛玉的“还泪说”,最终是泪尽而亡。但对于黛玉的结局还有不同的观点。比如有人根据林黛玉的判词:玉带林中挂,便推断黛玉是在树林中上吊自尽。史湘云和黛玉联诗时,黛玉联过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以此推断黛玉后来是沉湖而亡。其中也不乏有相当多的一部分读者抱着乐观的心态,以及对黛玉的爱惜,认为黛玉最终并没有死亡,而是嫁给了北静王,做了王妃。

黛玉不要北静王念珠,还是宝钗说出了其中缘由,黛玉竟没反应过来

黛玉嫁北静王做王妃,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黛玉住在潇湘馆,别号“潇湘妃子”,以后自然是要当王妃的,我们来看“潇湘妃子”的历史典故。有种竹子叫做“潇湘竹”或“湘妃竹”, 娥皇、女英,中国古代传说中尧的两个女儿。也称“皇英”。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帝舜为妻。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死地,终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脱险。舜继尧位,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死于湘江之间。这个故事讲得很明白,黛玉将来不是要当王妃,而是隐射黛玉要泪染青竹而亡的。

黛玉不要北静王念珠,还是宝钗说出了其中缘由,黛玉竟没反应过来

红楼梦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在给秦可卿送殡的路上,宝玉和北静王相遇,北静王为了表示亲近之感,书中写道:水溶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仓促竟无敬贺之物,此是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到了十六回,黛玉奔丧回到贾府,宝玉和黛玉相见之后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珠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宝玉只得收回。于是很多读者据此将黛玉和北静王联系了起来。原始起因是因为当初蒋玉菡和宝玉互换了一条腰带,宝玉误将袭人的腰带给了蒋玉菡,结果袭人就嫁给了蒋玉菡。如此推断黛玉将来也是要嫁给北静王的。

黛玉不要北静王念珠,还是宝钗说出了其中缘由,黛玉竟没反应过来

我们先来看鹡鸰香念珠是何物?鹡鸰(ji ling),是一种鸟,在古汉语里,鹡鸰含有兄弟的意思。念珠,又称数珠,主要是指一些宗教在祈祷、歌颂、念经、念咒或灵修时所用的物品。说到这个佛珠,不免要提到北静王送给宝玉的另外三件物品,书中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下雨天,宝玉去看黛玉,头带的斗笠,身穿的蓑衣,脚上套的一双棠木屐,这三样东西宝玉明确的说都是北静王送的,宝玉又提出要送黛玉一个斗笠,黛玉又拒绝了,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好像又和北静王联系在了一起。但是我们还是要看这三样是什么物品,是什么人穿的?

黛玉不要北静王念珠,还是宝钗说出了其中缘由,黛玉竟没反应过来

书中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说的是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不懂这出戏的含义,宝钗便向宝玉解读:“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 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 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蓑衣,雨笠,鞋是出家人的必备之物,再加上前面北静王送的佛珠,宝玉以后出家的行头就算备齐了。

黛玉不要北静王念珠,还是宝钗说出了其中缘由,黛玉竟没反应过来

虽说黛玉还经常给宝玉数着做和尚的遭数,但是她却并没有读懂北静王所送宝玉的物品的真实含义,假如黛玉像宝钗一样理解透彻,将宝玉的这身出家行头提前都收了,不要拒绝,或许宝玉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如此看来黛玉拒绝的不是北静王的礼物,而是变相的成全了宝玉出家做和尚,黛玉的结局注定是悲惨的,注定是要泪尽而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