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圣人的故事(十八):秦穆公为何能成就大业,孔子是这样说的

孔子圣迹图:论穆公霸

孔圣人的故事(十八):秦穆公为何能成就大业,孔子是这样说的

公元前522年,鲁昭公二十年。这一年,孔子已经三十岁了。

孔子自称“三十而立”。这时的孔子,已经奠定了治学、做人、为政等方面坚实的学问和德业基础。查阅《史记》,我们知道,就在这年前后,孔子开创了平民教育,收徒讲学,在最早的弟子中,比较有名的有颜路(颜回之父)、曾点(曾参之父)、子路等人。

这一年,齐景公与晏婴(齐国大夫)在齐鲁两国边境打猎,顺便来到了鲁国。齐景公也是仰慕孔子的名声,于是专程前去孔子住处拜访。

孔圣人的故事(十八):秦穆公为何能成就大业,孔子是这样说的

齐景公问孔子: “以前,秦国国土面积不大,而且比较偏僻,那秦穆公为何还能称霸呢?”

孔子答道: “秦国虽小,但志向却很远大;所处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符合道义。就说秦穆公,亲自提拔身为奴隶的百里奚,并授给他大夫的官爵。当初穆公把百里奚从囚禁中解救出来,与他一连谈了三天三夜的话,随后就把国政大权都交给了他。用这种任人唯贤的精神来治理国家,就是称王于天下也不为过分啊!”

景公听后,深以为然。

在治理国家方面,孔子认为,人是决定一切的因素。明君忠臣,任人唯德唯贤,这才是国家强盛的根本。

附:百里奚

孔圣人的故事(十八):秦穆公为何能成就大业,孔子是这样说的

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今山西平陆)人,自幼家贫,后为虞国大夫。公元前655年(周惠王二十二年) ,虞国国君不听百里奚所言,被晋国所灭,百里奚也成了俘虏。当时秦穆公向晋国求婚,晋献公就把百里奚作为陪嫁的奴隶送到了秦国。那百里奚哪堪受这样的侮辱,于是找机会逃离了秦,后被楚国人逮住后以放牛为生。秦穆公得知百里奚是一位贤人,就以缉拿逃奴为借口,用五张羊皮(当时一个奴隶的身价)将百里奚赎回,并拜其为大夫,因而百里奚又有号称"五羖(gǔ)大夫"。那百里奚,在秦国为仕七年,勤理政务,平易近人,生活俭朴,使秦国得到大治,遂建霸业。当他死后,"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百里奚的事迹,《左传》、《史记》中均有记载。

孔圣人的故事(十八):秦穆公为何能成就大业,孔子是这样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