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心理學效應中,你覺得哪些很有借鑑意義?

fairyfaye

阿倫森效應

意思是指人們最喜歡那些對自己的肯定、獎勵、讚揚不斷增加的人或物,不喜歡那些顯得不斷減少的人或物。阿倫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他發現了一種效應,就是從大的褒獎到小的讚賞乃至不再讚揚,這種遞減會導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較平靜地承受,但如果是從褒獎到貶低,那麼人的心理落差就會更大。主要的原因是挫折感在作怪。

有個著名的心理學故事,在一家院子前面停著一輛爛汽車,有一群調皮的孩子們每當晚上7點時,便攀上車廂蹦跳,嘭嘭之聲震耳欲聾,大人們越管,孩子們鬧得越歡。有個老人想了 一個辦法,這天他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你們過來蹦一天。我給你們每人10美分。”孩子們高興壞了,自己玩了,還有獎勵,於是第二天又來蹦躂,但是第二天的時候,老人說只能給9美分,孩子們拿了錢繼續蹦,第三天,8美分,第四天7美分,第五天6美分,到了第六天的時候來的小孩明顯減少了。就這樣一天比一條少,最後一天他們蹦躂,老人找了個理由說沒錢了,孩子們蹦躂的熱情都消退了,同時覺得沒人給錢了,沒啥動力,也就再也沒人過來玩了,小區又恢復了安靜。

貝勃規律

意思是,當人接觸到第一次刺激時,再接受了第二次的小刺激時,會敏感度降低即“貝勃規律”。比如當一個人右手舉著300克重的法碼時,如果在他的左手上放305克的法碼,他並不會覺得兩隻手的重量有多少差別,直到左手的砝碼增加到306克時,他才會感覺到差異。但是把300克的砝碼換成600克的砝碼時,左手需要增加到612克砝碼,他才會感覺到差異。也就是當一個人接收到了某個刺激基數時,需要給他更大的刺激才能讓他感覺到差別,同時這個基數越大,需要增加的變量也就越大。

最實用的例子就是買房子,當一個人購買100萬房價的房子時,不會覺得2萬的其他費用多,但若果雜費增加到了10萬,他可能就覺得多了。同樣的,一個購買了500萬房價的人,可能會在其他費用達到20萬時覺得太貴。




每日談心

齊加尼克效應:因為工作壓力導致的緊張狀態,是不會因為拖延就變好。唯一的做法就是努力推進事件的進度。掌握好這個效應,可以克服拖延症。

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對人有很大的影響作用,如果你覺得自己不行,那就真的不會行。掌握好這個效應,可以增加人的積極性和自信。

框架效應:一個問題在兩種邏輯意義上相似的說法卻導致了不同的決策判斷。掌握好這個效應,可以通過說話,就操縱結論的走向。

互惠效應:我們會盡量以相同的方式報答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掌握好這個效應,可以靈活處理人際關係。

暈輪效應:就是在人際交往中,你的一方面特別突出,別人就會忽略掉你的其他短處。掌握好這個效應,成為小核心很容易。多多製造能讓你展示長處的機會就行了。

首因效應:通俗點就是第一印象會影響著別人對你往後一切行為的看法。掌握好這個效應,職場新人就知道怎麼表現了。(想留下努力的印象,就在第一天非常非常努力,以此類推)

如果覺得有用,請關注我,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