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这是一个无助而彷徨的时代,我承认自己的艺术是有“目的”的,我要经历这个时代、勾勒这个时代、影响这个时代。

人们如此一筹莫展而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想要做点什么。"

——柯勒惠支

世界上没有哪一位画家,乍读之下,会使我立刻想起年迈的母亲,行将荒芜的田园,和久别的胼手胝足的兄弟,除了珂勒惠支。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评价她说:“凯绥·珂勒惠支的作品是现代德国的最伟大的诗歌,它照出穷人与平民的困苦和悲痛……”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凯绥·珂勒惠支(1867-1945) 德国20世纪最重要最具影响力艺术家之一对生与死、悲与喜、战争与和平,尤其是对母爱及生命中 那些闪烁爱的光芒的瞬间之刻画 可谓主题鲜明而又入木三分。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80余年来,珂勒惠支的绘画被我们不断地误读,或比较浅显地看待了她的绘画。

她的艺术更多的是对人类深层情感与人性的思辨,而非完全是激进的革命性的反应,甚至可以说她是对生存死亡的沉思。

她的艺术是对人类尊严发出的声嘶力竭的呼吁,是对真理的巨大渴求,是对苦难的诘问,是对和平的向往……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在那些有发展的青春岁月里,

天赋汲取从各方面涌来的养料。

几乎每个人在青春时期中都是有才能的,

因为在这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

父母亲采用的方法是给予我们自行发展的机会,

而不是耳提面命指定做这或做那。

譬如说,

父亲的书橱对我们总是敞开的,

从不查问我们从书橱里拿了什么书,

橱里全是好书。

我读过大开本精装的席勒全集,

还读过歌德的作品,

歌德很早就在我心里扎了根,

终生受其影响。

——珂勒惠支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在此,我想谈谈我是如何

被加上“社会主义的”艺术家这个头衔的。

……

当然,我的作品因受我父亲和哥哥观点的影响,

受当时文学作品的影响,

已经提到社会主义这个题目了,

可是我原来的动机

(为何几乎只选取工人的生活来表现?)

因为从我生活的这个圈子中选取出来的题材

始终无条件地给我一种美好的感受。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对我来说,

柯尼斯堡(家乡)搬运工人的形象是美好的,

波兰吉姆克人(儿时所见)在船上的情景是美好的,

人民运动中波澜壮阔的场面也是美好的。

资产阶级生活中的人对我没有任何吸引力,

他们的生活在我看来是庸俗的。

而无产阶级(贫穷的人)却大有作为。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直到很久以后,

特别是由于我丈夫(医生)的关系,

我了解到无产阶级生活身处的艰难和悲惨,

认识了那些来求助于我丈夫、

同时也附带来找我的那些妇女之后,

我才深刻地理解到无产者的命运,

以及其它一切与之相关的现象。

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卖淫、失业等,

使我痛苦、忧愤。

这些现实问题促使我去表现下层人民的生活。

对他们生活的反复表现,

为我郁积在心底的痛苦和忧愤打开了一个泄放的闸口,

使我能去忍受现实生活的艰辛。

——珂勒惠支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在画室里仔细看了看早年的画稿。

看到了自己走过的弯路(也许是必要的),

不过到底还是在前进。

在我没有忠实地把我的才能发挥到顶点,

没有把蛰伏在我心底的种子

发展成最后一根枝桠的芽尖之前,

我是不愿退却的。

这和我愿意为彼得(小儿子)和汉斯(大儿子)

含笑而死的决心并不矛盾。

这样的抉择我是已经选定了。

我是多么地愿意这样——多么地愿意。

……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我不仅可以完成我的工作,

而且应该完成我的工作。

这使我想到一切关于文化方面的讨论。

文化是由每个人尽自己的一份义务所形成的。

如果每个人都能认识到和尽到自己的义务,

那么这种社会所共同承担的义务的真正本质

就体现出来了。

一个民族的文化只能在这个基础上,

而决不可能在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珂勒惠支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对于大多数观众,

艺术是毋弄虚做假的。

即使是平淡的东西观众也还是喜欢的。

对真正朴素的艺术,

他们肯定会中意的。

我的看法也完全如此:

艺术家和观众之间必须相互了解,

过去那些最好的时代就是如此。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天才也许能走在时代的前面,创出一条新的路来,

可是,紧随天才之后涌现出来的优秀艺术家,

则必须把两个时代失去了的联系重新再建立起来。

一件纯粹在画室中做出来的艺术品

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逝,

因为它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扎根。

现在我和广大观众之间的距离很远,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危险,

我正在失去和他们的联系。

我在艺术中探索,

可是谁知道能否达到我所追求的目标呢?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当我在1914年除夕考虑自己的作品时,

我曾起誓,

要更虔敬地“信奉上帝,

即:我要完全真实地进行创作,

不加任何渲染。“

我感到自己还没有摆脱某些不良倾向,

当一个人单纯在艺术上苦思冥想,

在技巧上刻意雕琢、矫揉造作时,

会很容易误入歧途的。

——珂勒惠支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想起自己所经历的种种变化,

终于认识到,

一个人应该是真实、善良、内心充满力量的。

而且,在我看来,

自私自利、只图自我发展的需要

是和一个人的生活目标完全不相容的。

这种自私自利的需要,

实际上也不会给自我发展带来什么力量;

而善良也决不是无力的表现。

——珂勒惠支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永恒的苦痛,悲悯的壮歌

有许多人根本没看过我的作品,

却断言我是一个苦难的描绘者。

其实,悲哀正遍及整个苦难的社会。

生活把一切隐藏在心底,

我就是要通过作品来探寻生活的真谛。

困难的是,

要如何通过作品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地表达出来。

——珂勒惠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