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陽曆史文化|② 秦漢:東方祕境 不其人文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城陽曆史悠久、人文薈萃。為此,我們開闢專欄,概覽城陽曆史文化,並將其中的重要文化主題進行介紹。準備好了嗎?開啟一段穿越千年時空的文化歷史之旅吧!

今天,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秦漢時期的城陽曆史文化。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秦(前221~前206)

秦朝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後,天下設三十六郡,今城陽地區初屬琅琊郡,後屬膠東郡。

漢(前202~公元220

年)

西漢初,不其縣建置,為漢帝國新置縣,屬徐州琅琊郡。這是今城陽地區作為區域行政治所的開端。不其縣城設在城陽街道的城陽、城子、寺西三個社區一帶。

東漢建武六年(公元30年),改不其縣為不其侯國,封大司徒伏湛為首任不其侯,傳國八代,延至建安十九年(214年)。

光和年間(178~183年),不其改屬青州東萊郡。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不其文化:漢帝國的東方之門

不其文化是古代中國一種極具特色和縱深度的地域文化形態。

時間關係:不其縣及不其侯國存在期間的歷史文化形態,歷漢、魏、晉、南北朝、隋,興廢約800年。

空間關係:不其縣及不其侯國轄域的歷史文化存在,包括今青島東六區及即墨市南部。

文化中心:城陽。

文化價值:不其為漢武帝海上求仙基地和祭祀中心,標誌漢帝國的東方之門,昭顯道教史前史,集結著宗教、經學及航海等多重內涵,在中國東方奠定了獨特的文化海標。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 歷史地圖 ··

不其城

不其城,漢置,古城約周十里。

——《太平寰宇記》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不其城示意圖

不其城位於今城陽街道的城陽、城子、寺西三社區範圍內,包括內外兩重城池,總面積約為 2.55平方公里。城外有護城河與墨水相環繞,通膠州灣,入海口處形成古港。

漢武帝東巡不其史蹟

夏四月,幸不其,祠神人於交門宮,若有鄉坐拜者,作《交門之歌》。

——《漢書·武帝紀》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漢武帝劉徹

漢朝開國百年以後,武帝劉徹東巡海疆,以不其為其海上求仙的目的地,隱含著諸多重要的歷史文化命題。

時間:太始四年(前93年)。

路徑:自琅琊港渡海入膠州灣,自今女姑口上岸,登陸不其。

史蹟:建造明堂、交門宮及太一、仙人祠,進行求仙活動,矚望海外世界。

意義:漢武東巡不其,海上求仙,祭祀太一神,展開一場神秘的天地對話,就此創造了太一信仰的巔峰,賦予不其以海上祭祀中心與漢朝東方之門的歷史地位。這是漢史的一個經典事件,也是不其文化中的核心事件,有著極為豐富的歷史內涵,形成極為深厚的文化積澱。

明堂

不其,有太一、仙人祠九所,及明堂。武帝所起。

——《漢書·地理志》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明堂是古代中國級別最高的一種皇家禮制建築,以祭祀、佈政、論學為主要功能。發端於黃帝,歷代帝王均嚮往之。

史蹟:漢武帝建不其明堂,祭祀太一及三皇五帝。

位置:據史籍記載和地理特徵推斷,位於女姑山。

意義:漢武帝時期,全國僅建明堂三處,一在長安,一在泰山,一在不其,三者基本處於同一緯度。不其明堂及所在地女姑山昭顯著海陸一體化的大文化視野,不僅是不其文化的點睛處,更是漢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和紀念地,神聖而稀有,意義非凡。

交門宮

交門宮是漢京畿之地以外稀有的幾座國家宮殿之一,特別是因其處於海陸交接處而更為珍奇,具有重大的歷史座標意義和文化象徵價值。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史蹟:太始四年,漢武帝在此求仙,祭祀太一神,作《交門之歌》。

位置:史載交門宮坐落在琅琊郡不其縣境內,但具體位置不詳。

意義:交門宮不僅寄託著漢武帝的求仙夢想,更在海陸一體化角度上標誌著一個王朝的東方意識和海外視野。與秦碣石宮等量齊觀,秦始皇所建碣石宮為秦帝國東方之門,漢武帝所建交門宮為漢帝國東方之門。

太一信仰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太一崇拜淵源至深,在西漢時期達到巔峰,是漢武帝大力推動的一種信仰形態。

內涵:太一(亦稱泰一)具有天象(北極星)、哲學(天地萬物之本原)和神學(創世至上神)三重內涵。在漢武帝時期,太一神成為了至高無上的神靈,位居神壇中心,三皇五帝為其輔佐。

史蹟:太始四年(前93年),漢武帝東巡不其,在東方海陸交接處敕建太一祠及仙人祠,亦在明堂和交門宮中祭祀太一。

意義:太一信仰是漢武帝東巡不其、海上求仙的精神核心,透現了漢文化的諸多奧秘,具有特殊的宗教史與思想史研究價值。不其作為太一信仰聖地,昭示了普世性與地域性相結合的文化高度。

兩漢經學在不其的傳播

房風,字子元,不其人。

——《漢書·房風傳》

兩漢經學在不其及周邊地區有著深遠的傳播和積澱,貫穿兩漢四百餘年曆史時光,形成了深厚的人文歷史積澱。

背景:儒學一統後,經學成為中國學術的主體,在不其地區得到有效傳承。

史蹟:房風治《春秋穀梁傳》,伏氏家族為經學名家,薪火相傳兩百餘年,東漢經學泰斗鄭玄來不其山授徒講學。

意義:不其為兩漢經學重鎮,為經學文化史與經學教育史上的一方聖地,相關史蹟久為歷代文人所關注。因著經學的緣故,不其文化被賦予了濃重的學術內涵。

不其侯伏氏家族

初,自伏生已後,世傳經學,清靜無競,故東州號為『伏不鬥』雲。

——《後漢書·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伏氏世代以經學傳家,在不其歷史記憶中留下深刻烙印。

史蹟:東漢建武六年(30年),漢光武帝劉秀封大司徒伏湛為不其侯,世襲八代,依次為:伏湛—伏翕—伏光—伏晨—伏無忌—伏質—伏完—伏典,致力於傳承經學。

意義:作為兩漢經學史上的一個顯赫家族,伏氏與不其淵源深厚,呈現出一種奇特的家學與國運相流轉的景觀,譜寫了一部傳奇篇章,對於研究不其歷史、經學文化史與家族文化史具有重要意義。

鄭玄講經不其山

玄自遊學,十餘年乃歸鄉里。家貧,客耕東萊,學徒相隨已數百千人。

——《後漢書·張曹鄭列傳》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鄭玄(127-200),字康成,東漢經學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編注群經,教授群倫,創成鄭學,整合了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

史蹟:永康年間(167-184),鄭玄”客耕東萊”,初入不其。中平五年(188),因黃巾起義而避難不其山下(今書院村),設帳授徒,崔琰等千人從學。

意義:鄭玄賦予不其以經學教育聖地的地位,開後世書院的歷史先河。

航海及水利

王仲東渡

八世祖仲,本琅邪不其人。好道術,明天文。諸呂作亂,齊哀王襄謀發兵,而數問於仲。及濟北王興居反,欲委兵師仲,仲懼禍及,乃浮海東奔樂浪山中,因而家焉。

—《後漢書·循吏列傳》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歷史地圖:東漢 幽州 樂浪郡

王仲為漢代航海家,不其人。

史蹟:漢初,為避諸呂之亂,王仲自不其浮海東渡,抵達朝鮮半島。後經漢武帝征伐,朝鮮半島北部歸屬漢朝,設為樂浪郡。

意義:王仲東渡,是漢朝的一樁航海盛事,當時朝鮮半島尚未歸屬中國,因而可將其放在中外關係及海上絲綢之路的層面上予以考察,具有一定的跨海洋文明對話的意義。

王景治黃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王景是王仲的八世孫,東漢著名水利學家,其主要歷史貢獻是治理黃河。漢明帝時期,他運用先進的方法治理黃河,基本上消除了水患。自此,黃河安瀾一千餘年。

不其縣令童恢

民嘗為虎所害,乃設檻捕之,生獲二虎。恢聞而出,咒虎曰:『天生萬物,唯人為貴。』……

——《後漢書·循吏傳》

城阳历史文化|② 秦汉:东方秘境 不其人文

童恢為漢代良吏,口碑卓越,垂範後世。

史蹟:東漢光和五年(182),童恢出任不其令,愛民如子,精誠為政,農牧並舉,造福百姓。童恢訓虎之事廣為人知。因政績突出,擢升丹陽郡太守,逝於任上。不其百姓懷念他,敬造“童公祠”供奉之。

意義:童恢為古代良吏典範,以不其令入載《後漢書》,他所昭顯的忠勇仁厚、勤政愛民形象體現了理想的為官之道。童公祠為城陽地區歷史最久的古代廟宇,元代演變為全真道觀,稱通真宮,習稱童真宮。

此外,城陽地區是道教史前史聖地,積澱著深厚的道教文化傳統。秦漢時期,城陽所在的琅琊郡是海上方士的活動中心。漢武帝東巡不其,建太一、仙人祠,祭祀太一神,這是後世道教的一個歷史前源。不其作為漢武帝海上求仙基地,並因此而成為道教史前史的聖地,帶有了某種起源地色彩。對研究道教史前史及道教思想流變軌跡具有重要意義。

— 往期回顧 —

瞭解不其縣令童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