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农产品容易滞销?

大妈早市

5月份的时候,正是大蒜的丰收季节,但蒜农们却一直高兴不起来,因为经销商的收购价太低,去年的收购价达到2元,但今年的收购价却只有5毛钱,这样的话农民连本钱都转不上来,基本上大家都是愁眉苦脸的样子。而大蒜的滞销声音刚走,现在桃子又开始滞销了,今年的桃子收购价依旧只有5毛钱一斤,但在去年都是两三元一斤,很多地方的桃子都处在被积压的状态。

前段时间新闻爆料称10000多斤的桃子已经被丢弃在鱼塘中,路边到处都是腐烂的桃子。大家都知道桃子属于鲜活易腐食品,尤其是天热的时候更容易腐烂,而这么低的价格,农民放在冷库里亏损更大,因此最无奈的选择就是丢弃,这样才能减少成本。为什么今年的桃子会出现滞销的声音呢?

1.种植面积扩大

因为大家尝到了桃子的甜头,这几年内种植桃子的都大赚一笔,因此很多人都开始扩大种植的规模,果农手里的桃子都集中在今年的时候开花结果,这样一来市场上的桃子供应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在供大于求的关系下价格必然会走低。

2.天气影响

今年的桃子价格出现两种趋势,南方桃子没人要,北方桃子价格却一直坚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的原因就是南方近期的阴雨天气多,连续的阴雨导致桃子的品相和口感都出现了影响,因此现在新出来的桃子价格都比较差。而北方的桃子行情就比较不错了,首先就是上市期略晚,受天气影响不大,所以价格上更有竞争力。

那么怎么才能让滞销的影响最小?

1.抱团模式

虽然经销商从果农手中收购的桃子价格很低,但超市中的桃子价格却和去年相差不大。这就是因为果农们的发展不报团,和经销商定价中处于劣势。如果是成立专项合作社,那就能掌握更多的筹码。

2.扩展销售、深加工渠道

桃子的销路太过于单一,很多人都只能依靠经销商的上门回收,这样的话自然价格就会由他们所掌握着。但实际上市场中并没有受到桃子产量过多的影响,所以建立起多方面的渠道才能保证自己的利润。但在扩增销路的同时,最好的方面就是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利用,这样才能干保证有更多的需求。

农业想要发展,那就要依靠更多的先进技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的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利润,并且要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效力,这样才能保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新农村的日与夜

回答这个问题,本人感觉,以下几种农产品容易滞销:

1、产品质量不好的农产品容易滞销;

这个好理解。任何一种产品,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生产出来的。质量是产品的根本,如果质量不好,哪怕前期的营销做得再好,最终还是会被市场所检验,所淘汰。最后沦落到滞销的地步。

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是褚橙。很多人说,褚橙的成功,是其IP,是精神,以及互联网的营销手段,等等。但是,后来有业内人士指出,褚老在褚橙生产过程中的精益求精,所花费的精力和心血,才是褚橙在产品层面成功的奥秘。

2、大宗农产品容易滞销;

很简单,大宗农产品,如果没有特色品牌,容易受国内外市场的影响,波动很大。一旦市场波动过大,或者受到国外同类产品的低价倾销竞争,就很容易陷入滞销的境地。

3、没有品牌的农产品容易滞销;

中国农业已经基本解决了数量的问题,正进入质量提升的时代。中国的消费者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现在不是吃不饱,而是吃不好的问题。没有品牌的农产品,没有自己的特色和吸引力,也没有忠诚的消费者,完全靠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客户的认知度、认可度和凝聚力都得不到保障,自然很容易滞销。

4、在食品安全上出过负面新闻的农产品容易滞销。

现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越来越高。互联网时代,传播也变得更加容易。一旦一种农产品、或一个区域的农产品冒出来过食品安全事件,对于此后的农产品销售都是灾难性的打击,在食品安全上,冒出过负面新闻的农产品,都难免会如同曾经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一样,沦落到滞销的状态。


农学谷

没有什么农产品能滞销,同时所有农产品也都会滞销,滞销跟农产品本身并无太大的关系,最主要的是跟市场有关联,农产品现在会出现滞销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再加上盲目跟风种植,导致产量过剩,如果能有有效的对接信息,农产品本身怎么会滞销,记得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商都的南瓜滞销了,一个大户好几万斤南瓜就要烂到地里了,当地政府找到了一家从事农产品上行的农业互联网企业社员网,通过他们线上信息匹配,帮助这个农户解决了他的南瓜的所有销量,滞销其实并不可怕,但是没有能解决这种问题的组织才可怕,但目前来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农产品会滞销的问题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