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營商環境評估”,為徐州經濟吸引力把脈!

“第三方營商環境評估”,為徐州經濟吸引力把脈!

像一份全面又深入的體檢報告,

“第三方營商環境評估”

正在為區域經濟體的經濟吸引力把脈。

↓↓↓

2018年 1 月,一份專門為徐州定製的營商環境評估報告低調出爐,為我市現階段營商環境各種“健康指標”及內在特徵,提供客觀有力的評價和描述。

找痛點,痛則不通

營商環境涉及企業在設立、運營等一切商事活動中對外部所需資源要素、生產關係、政策供給的總和,被廣泛關注的方面包括政務環境、法治環境、產業環境、市場環境、人文環境、資源環境、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環境等。

這些方面,構成了城市或區域對資本、人才、技術和產業項目的吸引力,同時也被認為是加快地區發展的重要軟實力與核心競爭力。可以說,誰的營商環境優越,誰就有更強的吸引力,其發展就會獲得更多優勢,吸納利用更多高端資源。

徐州市社科聯主席劉宗堯將這種吸引力劃分為兩個層次。

  • 第一層是以拼政策優惠、拼低成本勞動力等傳統型營商環境;
  • 第二層則是以政府提供高效優質便捷性服務為重點,規則透明、自由平等、誠信法治的現代營商環境。

他認為,“徐州的營商環境正在從第一個層面向第二個層面過渡,是一個充滿痛感的變革過程,但卻能釋放出更強的吸引力、持續性和可預期性。”單一化、趨同化的優惠政策之爭,如今已難以左右產業資本歸屬。取而代之,法治要素、人文因素的吸引力正在大幅增強。

順應招商引資新趨勢、新生態的要求,2017 年市委常委會第 16 次會議提出對營商環境開展第三方評估,部署由市社科聯牽頭成立課題組,一方面評估徐州的投資環境,一方面研究如何打造營商環境,公正評判我市在招商環節上還存在哪些重大問題。

“第三方營商環境評估”,為徐州經濟吸引力把脈!

建樣本,多維度評估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作為頂層設計的牽頭單位,市社科聯迅速組建由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江蘇師範大學商學院、徐州市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組成的第三方評估機構,他們從實施“放管服”改革以來中央和省市 150 份文件的研究和梳理入手,著手關於《徐州市營商環境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和建設。

這是一項龐大而系統的創新工程。最難解決的問題有三個方面:全國各地及學術理論界尚未形成營商環境評估指標邏輯體系;尚未形成學理關係和評估方法;數據來源從哪裡得來?總之,一切都要從頭探索和創新。

以省會城市為標杆和導向,借鑑佛山、中山、東莞等經濟發展較快地區經驗,深度研究中央及省市“放管服”改革文件,到數十家企業進行調研……最終,徐州市社科聯梳理出了框架為 6+12+37 的一二三級指標體系和 200 多項可以量化的指標數據。

數據採集上,項目組對市直32 個涉企行政審批部門基礎臺賬數據進行客觀指標採集;選擇千家 2017 年在徐落地的新企業進行調查,形成 535 份有效調查問卷的主觀指標。客觀指標與主觀指標權重各為 50%。

“您好,受徐州市委、市政府的委託,為幫助您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讓您發展得更快更好些,努力從根本上改善優化全市營商環境,現請您填寫本問卷……”經開區一家新材料公司的負責人坦言,拿到問卷的時候自己被這段話的誠意打動了,密密麻麻的 7 頁問卷,集納了企業對 32 個政府審批許可部門辦事流程、效率、服務等多個範疇的上百個問題,可以說很多問題都設置得“很走心”。

行政審批中主要慢在哪道程序?服務欠缺情況一般出現在哪些方面?企業的真實訴求到底是什麼?一套評價體系,圍繞企業從開辦到營運過程的各個環節展開,涉及“放管服”改革的重要領域。據瞭解,2017 年 《徐州市營商環境評估報告》主要側重於對政務營商環境進行系統全面的評估,分別形成了徐州政務營商環境綜合評估報告、市直部門評估報告以及縣區板塊評估報告。

“第三方營商環境評估”,為徐州經濟吸引力把脈!

跑一趟:最簡明的改革目標

改革是要觸動利益的。

改革的實質在於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2017 年,徐州市營商環境綜合得分為 73.33 分、政務營商環境綜合得分為 81.82 分、企業滿意度綜合得分為 64.48分。第三方評估機構認為,在營商環境方面徐州還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間。

一份厚達 232 頁的《徐州市營商環境評估報告》,表面看是一組組關於滿意度、審批效率等問題的數字,而數字背後,卻蘊藏著變革的決心。去年評估報告權重較大的有審批服務環境、人文法治環境、要素獲取環境、投資與招商環境。

今年,徐州將主抓政務服務、投資開放、要素供給、創新創業、誠信法治、人文生態等6 大環境建設。第三方評估機構坦陳:提升城市營商環境水平,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地方政府須以學生答卷的姿態,積極投身此項工作。而其中,諸如法治、公平、誠信等問題,無論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2017年,徐州營商環境評估報告發布後,在全市各職能部門起了不小的波動。這一年,徐州市營商環境在不斷改善和優化的同時,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和難點問題也從不同方面顯露出來,比如企業辦證時間過長、審批環節之外涉企收費問題較多,政務環境建設在部門之間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都較為突出。

一些長久以來被默認為行業常態或潛規則的真實案例也被活生生地搬到這份報告中:例如,一個民營企業投資3000萬元項目,要蓋20多個公章,經歷20多個月;一個農民投資2萬元在村裡開個小藥店,也要走10道程序跑20趟,辦6個證,經歷33天。

數據說話,讓各行政審批部門無力推卸,只得使盡渾身解數,進行改善。

“去年,全省推行‘3550’改革行動,提高企業辦理各種證件和審批手續的效率,我們的評估體系要對這些工作辦理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再把時間縮短一半。”劉宗堯說。

通過“營商環境評估”找出城市營商環境的問題,再造流程,優化服務、完善機制,大力推進不見面審批,促進公正透明,讓市場主體在“最多跑一趟”中提升獲得感,是研發這套體系的意義所在。2017年以來,徐州各部門營商環境改革力度不斷加大,營商環境不斷優化,解決了長期想解決沒解決的難題,全市營商環境變化大,成效好,是徐州改革開放以來最好的一年,為加快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貢獻了積極力量、積累了寶貴經驗。

“第三方營商環境評估”,為徐州經濟吸引力把脈!

用三年 讓徐州營商環境一流

多年來,徐州把營商環境建設作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而2018年對於徐州來說,意義尤為深遠。

徐州提出要把2018年定位為營商環境建設年、把2019年定位為營商環境提升年、把2020定位為營商環境鞏固年,力爭用三年時間,讓徐州營商環境具有國際水準和國內一流水平。

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年年地做,一年解決幾個問題……徐州要一步步地,腳踏實地地變。十幾年來,徐州改善營商環境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歇,從2001年徐州開始搞“幹部會招商、群眾會創業”,到2002年“萬人評議機關”,力爭解決行政服務中梗阻問題;2010年起推進“百姓辦事零障礙”工程……再到最近幾年裡,以改善政務營商環境為重點的各類環境的優化建設。2017年的這份《徐州市營商環境評估報告》,更是為徐州未來營商環境的發展和打造,輸出了真實的問題導向,提供了珍貴的科學參考,奠定了工作基礎,並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需要更好的營商環境來把握和引領。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徐州經濟高質量發展,通過建設、提升、鞏固徐州營商環境,迎來一場城市的綜合產業變革,而這場變革,既詮釋著徐州產業發展的勃勃雄心,也讓人窺見一個更強、更美、更有吸引力的徐州未來。

文字 文佳

“第三方營商環境評估”,為徐州經濟吸引力把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