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估”,为徐州经济吸引力把脉!

“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估”,为徐州经济吸引力把脉!

像一份全面又深入的体检报告,

“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估”

正在为区域经济体的经济吸引力把脉。

↓↓↓

2018年 1 月,一份专门为徐州定制的营商环境评估报告低调出炉,为我市现阶段营商环境各种“健康指标”及内在特征,提供客观有力的评价和描述。

找痛点,痛则不通

营商环境涉及企业在设立、运营等一切商事活动中对外部所需资源要素、生产关系、政策供给的总和,被广泛关注的方面包括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产业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资源环境、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环境等。

这些方面,构成了城市或区域对资本、人才、技术和产业项目的吸引力,同时也被认为是加快地区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可以说,谁的营商环境优越,谁就有更强的吸引力,其发展就会获得更多优势,吸纳利用更多高端资源。

徐州市社科联主席刘宗尧将这种吸引力划分为两个层次。

  • 第一层是以拼政策优惠、拼低成本劳动力等传统型营商环境;
  • 第二层则是以政府提供高效优质便捷性服务为重点,规则透明、自由平等、诚信法治的现代营商环境。

他认为,“徐州的营商环境正在从第一个层面向第二个层面过渡,是一个充满痛感的变革过程,但却能释放出更强的吸引力、持续性和可预期性。”单一化、趋同化的优惠政策之争,如今已难以左右产业资本归属。取而代之,法治要素、人文因素的吸引力正在大幅增强。

顺应招商引资新趋势、新生态的要求,2017 年市委常委会第 16 次会议提出对营商环境开展第三方评估,部署由市社科联牵头成立课题组,一方面评估徐州的投资环境,一方面研究如何打造营商环境,公正评判我市在招商环节上还存在哪些重大问题。

“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估”,为徐州经济吸引力把脉!

建样本,多维度评估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作为顶层设计的牵头单位,市社科联迅速组建由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徐州市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组成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他们从实施“放管服”改革以来中央和省市 150 份文件的研究和梳理入手,着手关于《徐州市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建设。

这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创新工程。最难解决的问题有三个方面:全国各地及学术理论界尚未形成营商环境评估指标逻辑体系;尚未形成学理关系和评估方法;数据来源从哪里得来?总之,一切都要从头探索和创新。

以省会城市为标杆和导向,借鉴佛山、中山、东莞等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经验,深度研究中央及省市“放管服”改革文件,到数十家企业进行调研……最终,徐州市社科联梳理出了框架为 6+12+37 的一二三级指标体系和 200 多项可以量化的指标数据。

数据采集上,项目组对市直32 个涉企行政审批部门基础台账数据进行客观指标采集;选择千家 2017 年在徐落地的新企业进行调查,形成 535 份有效调查问卷的主观指标。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权重各为 50%。

“您好,受徐州市委、市政府的委托,为帮助您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您发展得更快更好些,努力从根本上改善优化全市营商环境,现请您填写本问卷……”经开区一家新材料公司的负责人坦言,拿到问卷的时候自己被这段话的诚意打动了,密密麻麻的 7 页问卷,集纳了企业对 32 个政府审批许可部门办事流程、效率、服务等多个范畴的上百个问题,可以说很多问题都设置得“很走心”。

行政审批中主要慢在哪道程序?服务欠缺情况一般出现在哪些方面?企业的真实诉求到底是什么?一套评价体系,围绕企业从开办到营运过程的各个环节展开,涉及“放管服”改革的重要领域。据了解,2017 年 《徐州市营商环境评估报告》主要侧重于对政务营商环境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分别形成了徐州政务营商环境综合评估报告、市直部门评估报告以及县区板块评估报告。

“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估”,为徐州经济吸引力把脉!

跑一趟:最简明的改革目标

改革是要触动利益的。

改革的实质在于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2017 年,徐州市营商环境综合得分为 73.33 分、政务营商环境综合得分为 81.82 分、企业满意度综合得分为 64.48分。第三方评估机构认为,在营商环境方面徐州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

一份厚达 232 页的《徐州市营商环境评估报告》,表面看是一组组关于满意度、审批效率等问题的数字,而数字背后,却蕴藏着变革的决心。去年评估报告权重较大的有审批服务环境、人文法治环境、要素获取环境、投资与招商环境。

今年,徐州将主抓政务服务、投资开放、要素供给、创新创业、诚信法治、人文生态等6 大环境建设。第三方评估机构坦陈:提升城市营商环境水平,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地方政府须以学生答卷的姿态,积极投身此项工作。而其中,诸如法治、公平、诚信等问题,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2017年,徐州营商环境评估报告发布后,在全市各职能部门起了不小的波动。这一年,徐州市营商环境在不断改善和优化的同时,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难点问题也从不同方面显露出来,比如企业办证时间过长、审批环节之外涉企收费问题较多,政务环境建设在部门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都较为突出。

一些长久以来被默认为行业常态或潜规则的真实案例也被活生生地搬到这份报告中:例如,一个民营企业投资3000万元项目,要盖20多个公章,经历20多个月;一个农民投资2万元在村里开个小药店,也要走10道程序跑20趟,办6个证,经历33天。

数据说话,让各行政审批部门无力推卸,只得使尽浑身解数,进行改善。

“去年,全省推行‘3550’改革行动,提高企业办理各种证件和审批手续的效率,我们的评估体系要对这些工作办理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再把时间缩短一半。”刘宗尧说。

通过“营商环境评估”找出城市营商环境的问题,再造流程,优化服务、完善机制,大力推进不见面审批,促进公正透明,让市场主体在“最多跑一趟”中提升获得感,是研发这套体系的意义所在。2017年以来,徐州各部门营商环境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解决了长期想解决没解决的难题,全市营商环境变化大,成效好,是徐州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一年,为加快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贡献了积极力量、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估”,为徐州经济吸引力把脉!

用三年 让徐州营商环境一流

多年来,徐州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而2018年对于徐州来说,意义尤为深远。

徐州提出要把2018年定位为营商环境建设年、把2019年定位为营商环境提升年、把2020定位为营商环境巩固年,力争用三年时间,让徐州营商环境具有国际水准和国内一流水平。

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年年地做,一年解决几个问题……徐州要一步步地,脚踏实地地变。十几年来,徐州改善营商环境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从2001年徐州开始搞“干部会招商、群众会创业”,到2002年“万人评议机关”,力争解决行政服务中梗阻问题;2010年起推进“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再到最近几年里,以改善政务营商环境为重点的各类环境的优化建设。2017年的这份《徐州市营商环境评估报告》,更是为徐州未来营商环境的发展和打造,输出了真实的问题导向,提供了珍贵的科学参考,奠定了工作基础,并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更好的营商环境来把握和引领。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徐州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建设、提升、巩固徐州营商环境,迎来一场城市的综合产业变革,而这场变革,既诠释着徐州产业发展的勃勃雄心,也让人窥见一个更强、更美、更有吸引力的徐州未来。

文字 文佳

“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估”,为徐州经济吸引力把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