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只用一計,就擊潰數倍於己的敵軍,從此幾乎無人敢用此計

古之良將數以百計,唯有韓信配得上“兵仙”的稱號,韓信的一生可分為四個階段。起初的顛沛流離,經常食不果腹;後來跟著項羽,卻一直是個普通的小兵,有才卻不得重用;之後跟隨劉邦打天下,把畢生的軍事才能發揮的淋漓盡致,達到了仕途上的巔峰;最後落得了“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給後世人留下了深深的惋惜。

韓信只用一計,就擊潰數倍於己的敵軍,從此幾乎無人敢用此計

韓信乃天縱奇才,沒有他系統學習兵法的記載,也沒有形如黃石公那樣的老師的指點,腦海中的戰術,彷彿是與生俱來的。公元前205年,韓信帶兵滅掉了魏王豹,此時劉邦依舊四面環敵,除了項羽的楚君之外,北方的代、燕及趙三股勢力也不容小覷,不把他們給解決了,劉邦一統天下只能是一種幻想。

真正的帥才,不僅能看出問題,還能制定出具體可行的辦法,韓信無疑是帥才中的佼佼者,他所制定的作戰計劃,得到了老大劉邦的批准,讓他儘管按照自己的策略自由發揮。韓信首先拿代國練練手,還沒怎麼用力,就把代國給解決了,接下來面對的就是實力不俗的趙國了。

韓信只用一計,就擊潰數倍於己的敵軍,從此幾乎無人敢用此計

這裡說一下韓信的前任老大項羽,他最擅長的就是以少勝多,鉅鹿之戰以5萬打40萬,彭城之戰以3萬把劉邦50多萬軍隊打的暈頭轉向,項羽最常用的一招就是“破釜沉舟”。在劉邦與項羽決戰的那場戰役,即垓下之戰以前,韓信沒有與項羽正式交手過,但兩人的打法如出一轍,韓信曾經只用一計,就擊潰了數倍於己的敵軍。

此處就要提到井陘口這個地方,它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是韓信與趙軍的對決之地。當時韓信手下只有3萬士兵,而趙軍卻是20萬大軍,單從士兵數量來看,幾乎是1比7的對比;更重要的是,當時趙軍已經佔據戰略要地,韓信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但在觀察井陘口地形,從密探口中得知趙軍的統帥是陳餘後,韓信自信地說此戰必勝。

韓信只用一計,就擊潰數倍於己的敵軍,從此幾乎無人敢用此計

看到老大如此有把握,全軍將士頓時鬥志倍增,異口同聲的表示,即使跟著韓將軍戰死沙場,也絕不皺一下眉頭。陳餘好大喜功,且只會紙上談兵,謀士李左車建議他堅守不出,同時派兵抄了韓信的後路,如此便能把韓信困死在井陘口。

若是陳餘聽從了李左車的計策,估計韓信就危險了,即使不死也得脫層皮。然而,陳餘自恃手上握有20萬大軍,無需做縮頭烏龜,硬碰硬就足以把韓信滅掉,果斷拒絕了李左車的建議。於是,雙方就擺好陣勢,韓信把一部分士兵安排在河水一旁,除了死戰之外沒有別的選擇,此計策就是著名的“背水一戰”。

韓信只用一計,就擊潰數倍於己的敵軍,從此幾乎無人敢用此計

同時,韓信又安排了一些伏兵,然後親自帶人與陳餘開戰,並故作戰敗的樣子逃走,把陳餘引到河邊。這些士兵全都以一當十,戰鬥力瞬間提升了好幾倍,創造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神話,陳餘一看勢頭不對,趕緊下令撤退,但韓信不會給他機會的,已經把陳餘的大本營給端了,20萬趙軍瞬間就崩潰了,失去主力軍的趙國只能投降。

韓信只用一計,就擊潰數倍於己的敵軍,從此幾乎無人敢用此計

背水一戰的計策,一般將領掌控不了,搞不好會適得其反,自從韓信之後,幾乎無人敢用此計。為何用“幾乎”這個詞呢?三國曹魏猛將徐晃,在漢中之戰時,決定效仿偶像韓信,在漢水佈置重兵,結果被趙雲和黃忠打的落花流水,多數魏兵並不是戰死,而是落水而亡。由此可見,背水一戰不僅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更考驗統帥的能力和魄力,估計在這方面也就項羽能與韓信一決高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